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微量污染物是指那些广泛使用但通常在很低或者极低浓度水平就能影响自然环境生物化学过程的有机污染物,包括人工化学合成品,比如活性药物成分、杀生物性化合物、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成分和洗涤剂成分,以及天然存在的一些物质如激素等。近年来,一些新型微量污染物,例如药物与个人护理品(PPCPs)、内分泌干扰物(EDCs)、全氟类化合物(PFCs)等的环境污染及潜在影响问题已成为各国学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城镇污水无疑是微量污染物向环境排放的通道之一,而很多微量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环境持久性、生物活性、生物累积性和难降解性,如果长期暴露于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将带来难以预测的潜在风险。然而,长期以来城镇污水处理厂都以去除COD、BOD5、氮磷营养物、细菌及病原体等为目的,微量污染物及其去除长期被忽视。
近年来,欧盟和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水环境中的微量污染物问题,研究发现城市污水中化学物质普遍存在,有些是常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的,污水排放是河流水体中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基于瑞士相关研究机构长期的研究结果,2014年该国政府颁布法规要求从12种指示性微量有机物(包括阿米舒必利、卡马西平、西酞普兰、克拉霉素、双氯酚酸、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文拉法辛、苯丙三唑、坎地沙坦、厄贝沙坦、丙酸等11种药物和1种生物杀虫剂)之中选择5种代表性物质进行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检测,出水需要达到代表性微量污染物80%的去除率,该法规于2016年正式实施,瑞士从而成为全球首个对污水微量污染物提出控制要求的国家。到2040年,瑞士将在120~130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微量污染物控制的深度处理设施,占瑞士污水处理量的近半。目前,瑞士正在开展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微量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污水处理厂改造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改善效果的国家研究计划,针对工程措施的效果开展系统评价。
我国是各类工业品、药品的生产和消耗大国,工业和人口密集,能源和资源利用率仍然较低,高强度的工业化学品生产、使用和废弃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效应,微量污染物的环境残留污染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微量污染物的控制有必要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净化功能扩展和效能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内有关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微量污染物的研究也日渐兴起,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基础数据。然而,一方面,由于微量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往往以很低的浓度水平存在,而复杂的污水及污泥成分给其准确检测造成了极大的基质干扰,因此,对于前处理方法、分析仪器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开发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现有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去除微量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个别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微量污染物浓度的检测,往往只能获得表观去除率及随机性的零散数据,对于微量污染物在城镇污水处理全工艺流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需要获得相关处理工艺对于微量污染物去除特性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规律性结果,这无疑还需要广泛的地域性研究和长期、连续的数据积累。
“十二五”期间,国家水专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特性与工艺设计技术研究”课题专门设置了“微量有害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课题研究任务,开展了较系统全面的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和不同地域的数据积累,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微量污染物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1 城镇污水中微量污染物的来源与分布特征
至今,在欧洲已超过100 000种化学物质被注册,许多化学物质在其生命周期中的某些阶段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水环境中,包括:①农业土地中农药等污染物的扩散;②城镇的地表径流中的化学品可来自于建筑、汽车排放、轮胎磨损、固体废弃物和景观绿化;③大气的干沉降和湿沉降;④家庭和工业所产生的污水是水环境中化学品最主要的来源;⑤下水道溢出与渗漏,雨污管线混接,甚至会导致未处理的污水进入水环境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欧美国家相继开展水环境中包括PPCPs、EDCs等在内的微量污染物的调查工作,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发现众多种类微量污染物的存在,近10年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体、土壤、污水和污泥等环境介质中均检测到了ng/L~μg/L水平的上述微量污染物,部分物质浓度水平高达μg/L,是水环境中微量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环境微量污染物组成和浓度差异很大。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微量污染物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形成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十二五”水专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特性与工艺设计技术研究”课题,对全国10省(市)的17家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监测,其中5家污水处理厂进行了两年以上的连续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共27种PPCPs类污染物在污水处理厂进水中被检出,平均浓度范围为0.99 ng/L~19.53 μg/L,其中咖啡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浓度最高,各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抗生素浓度高低分布基本一致,为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四环素类;23种精神类药物被检出,浓度在ng/L级别,地域上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12种EDCs在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均有检出,其中双酚A、壬基酚等酚类EDCs检出率可达100%,平均浓度达到100 ng/L~10 μg/L,高于自由态雌激素和结合态雌激素浓度的检出浓度,进水来源组成是污水处理厂进水中EDCs浓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14种全氟化合物在污水处理厂进水中被普遍检出,其中全氟丁酸等9种物质的检出率达到100%,不同种类PFCs浓度数量级基本一致,全氟羧酸浓度高于全氟磺酸,此外,发现PFCs前体物氟调醇在进水中普遍存在,总浓度为3.78~15.1 ng/L,PFCs浓度分布地域性差异显著,呈现出华东、华南地区高于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趋势。综上所述,微量污染物在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普遍存在、广泛分布,129种目标物共检出95种,包括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全氟化合物、被限制的人工内分泌干扰物、美国优先污染物以及我国排放控制物质等。在943种挥发、半挥发物质的筛查中检出221种,包括被限制的内分泌干扰物和EPA优先控制污染物、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控制物质。检出物质在进水中的浓度范围为ng/L~μg/L水平。对于内分泌干扰物和部分药物,冬季检出种类和浓度值要高于夏季;全氟化合物和人工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地域性差异比较明显;这可能与当地用药行为、群体偏好、生活习惯、环境变化及当地产业布局有关,加强来源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一研究,对城市污水处理全过程微量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有了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2 环境中微量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化合物的使用、其物理化学性质、生态毒理学性质以及在水中的浓度等,共同决定了某种物质是否会对水环境生态产生影响。许多微量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具有生物难降解性和持久性,在人体等生物体内具有蓄积效应,能够通过食物链进行逐级放大和富集,并达到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浓度水平,从而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微量污染物种类繁多,且环境浓度通常很低,评估其环境影响是十分困难的。有些物质几乎不会被降解,有些物质的降解十分缓慢,并能够通过空气和水进行长距离的迁移。而有些持久性和迁移性较低的物质,由于不断的释放或产生有问题的转化产物也同样需要加以关注。在人口密集区许多化学物质被检出(μg/L~ng/L),这些微量污染物即使是在很低浓度水平下,对敏感的水生生物也具有危害性,比如影响鱼和两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水生生物的神经系统或者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也可能导致复杂的、不可预见的、不直接的影响。源自城市污水的微量污染物的不断释放,除了会影响水生生物,还可能会影响人类需要的饮用水源的水质。
在水环境,尤其城市水环境中,这些化学物质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以复杂的混合物的形态存在,很可能会导致有害的协同作用产生。因此,各类微量污染物的综合毒性决定了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为了明确综合影响,微量污染物本身及转化产物都需要加以关注。实际上,对于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微量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知之甚少,目前仅有内分泌干扰物(模仿或干扰自然激素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得比较透彻,已知这类物质会通过许多毒性行为模式危害水生生态环境。
3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过程对微量污染物的去除及影响因素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主要基于排放标准中COD、BOD5、NH3-N、TN、TP等常规污染物指标的稳定达标,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部分微量污染物通过活性污泥吸附或者生物降解、水解等得到去除,但许多亲水性物质不能吸附到活性污泥上,导致出水仍然残留相对较高的浓度,或者转化为未知的转化产物,释放到接纳水体中,引起水生生物的慢性接触。需要关注的是,某些微量污染物具有中等或较强的疏水性,易于被活性污泥絮凝吸附;但由于仅仅是相的转移而不是降解,这部分被吸附的微量污染物往往随着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进入地表水体或土壤环境中,直接或间接造成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因此,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以及污泥是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微量污染物来源。
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中,影响微量污染物去除的两个主要过程是生物降解和吸附,这两个过程对于不同性质的微量污染物有着不同的去除作用,亲水性物质更易通过生物降解途径加以去除,而疏水性物质则有较大比例是通过污泥吸附去除并随剩余污泥外排。除此之外,MLVSS浓度、HRT、SRT等工艺参数变化对微量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也有较大的影响,前体物或结合态转化是造成某些微量污染物去除率波动的重要因素,可能导致出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升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污水处理厂本身微量污染物的污染和排放,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全氟化合物前体物(例如氟调醇等)和内分泌干扰物的结合态会发生转化,生成有害的微量物质。另外,由于抗生素的选择压力,生物处理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产生和排放也需要引起关注。
在“十二五”水专项课题研究过程中,调查了微量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全过程中的迁移转化情况,发现厌氧/缺氧/好氧(A/A/O)、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等典型生物处理工艺过程可有效去除内分泌干扰物(12种EDCs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50%以上),大部分挥发半挥发有机物、抗生素等PPCPs(对30种的平均去除率为59%~72%)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然而对全氟化合物非但没有去除,还存在氟调醇等前体物的转化现象,总体上不同工艺对其去除效果差别不大;污泥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喹诺酮抗生素等药物的残留量较高。在二沉出水中100%被检出的物质包括,PFCs中的全氟丁酸、全氟戊酸、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EDCs中的双酚啊和壬基酚,PPCPs中的土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甲氧苄氨嘧啶等,这些残留的微量污染物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
4 未来城镇污水处理厂基于微量污染物去除的工艺流程改进
目前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对微量污染物均有所去除,但不能完全去除,未来城镇污水处理厂需要基于微量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进行工艺流程及单元工艺的改进与优化。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功能提升和提标改造,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包括:①发展和强化水处理过程的评估和监测措施;②了解和预测化合物的生物和氧化降解性;③了解混合因素条件下微量污染物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④推动水环境中微污染物浓度降低的广泛讨论;⑤促进微量污染物的源头控制、过程消减和末端有效去除。
微量污染物去除的技术措施包括分散(污水源头预处理)和集中(污水处理厂及优化)两种方式。欧洲的案例证明,分散处理只在当一个或多个源头在汇水区域中总微量污染物负荷占比较高时才有意义。将一些分散、小型污水处理厂整合到一个较大规模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形成更大的汇水服务区域,才能具备更有效的基础设施服务。更大的汇水服务区域可简化市政排水的专业化措施,有利于资源共享,例如,联合聘用高素质操作人员,能够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性能,同时减少处理成本。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介质过滤、膜过滤、反渗透、臭氧氧化、化学氧化、活性炭吸附和人工湿地等单元工艺过程。以污水处理厂进行微量污染物控制实践的先行者瑞士和德国为例,大规模试验和实际工程都证明,臭氧和粉末活性炭(PAC)两种工艺过程,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可行性。这两种技术能够去除超过80%的目标微量污染物,能够降低处理出水的生态毒性,之后再采用砂滤进一步去除可生物利用的氧化产物和颗粒物,处理之后的粉末活性炭可以和污泥一起处理(焚烧)。臭氧处理还具有额外的优势,可去除色度和1~3倍的病原体;PAC技术可以降低出水的色度。未来微量污染物去除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比如颗粒活性炭、膜滤、反渗透和高级氧化(UV-H2O2、O3-H2O2)等。
在“十二五”水专项课题研究中,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水深度处理和污泥处理设施调研分析,结合实验室和现场模拟试验研究,评估了多种污水深度处理和污泥处理工艺对微量污染物的控制潜力。不同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等PPCPs类物质、内分泌干扰物等微量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异明显,其中混凝沉淀、滤布过滤、紫外与氯消毒等对微量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有限,其单独或联用工艺的平均去除率均低于60%;超滤、反渗透、臭氧氧化工艺对部分微量污染物的去除增效显著,平均去除率达到70%~80%。综合对微量污染物去除的普适性、成本、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基于臭氧氧化的技术方法可作为我国城镇污水深度处理的主要候选技术。厌氧消化和堆肥对微量污染物的去除率受工艺条件的影响较大,高温厌氧消化可显著提升微量污染物消减效果,臭氧对多数微量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氧化去除能力,可在污泥减量同时显著去除微量污染物,因此,高温厌氧消化和臭氧氧化可考虑作为污泥处理的候选技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对全氟化合物等一些人工化学品风险物质难以去除,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这类残留有害微量污染物的环境管理和去除技术开发研究。采用臭氧技术时,可能存在具有毒性效应的臭氧氧化副产物(例如溴酸盐、醛类等),宜采用后置生物过滤(如生物活性炭过滤)进一步去除副产物。将多种工艺单元联用,构建多级屏障,应该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污水微量污染物削减策略。在宜兴新概念污水处理厂设计中,除了应用氮磷深度处理和厌氧氨氧化技术之外,还考虑了臭氧-紫外联用的方法去除微量污染物。
5 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单种类化合物或复杂混合物的微量污染物与环境水质有关,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生态效应和健康影响。微量污染物来源于不同的点源和扩散源,包括工业活动和居住日常生活,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水体和土壤环境。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不能完全去除各种微量污染物,污水及污水处理厂出水成为水环境微量污染物的直接来源。为了提高环境水质,避免微量污染物潜在的负面生态影响,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微量污染物的排放与迁移。
以瑞士为例,从2006年开始研究到2014年联邦政府颁布法令,其长期策略的制定基于若干考虑:臭氧和粉末活性炭应用的实际案例表明微量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减少,水环境中的潜在毒副作用相应降低;社会和政治的接受度;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效益。随着微量污染物受到全球性关注,瑞士的国家战略、理念及考虑因素,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一直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在陆续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之后,常规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物的深度与极限去除开始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北京、天津、太湖、巢湖地区陆续出台更加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滇池流域计划将污水处理厂出水氮磷目标值设定在总氮5 mg/L和总磷0.05 mg/L,另一方面,如何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对微量污染物的去除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当前和未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微量污染物控制措施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普遍存在和具有潜在风险的指示性微量污染物作为通用或可推广的监测指标,同时为了提高可操作性,可以结合替代性的水质参数,例如瑞士采用的比紫外吸光度(SUVA)指标。
(2)城镇污水处理厂已有工艺过程能非常有效的去除某些风险物质(例如雌激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的收集、截留和处理率,争取城镇污水及初期雨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和全利用。
(3)综合考虑实际处理效果、额外去除作用和成本费用等因素,城镇污水处理厂宜尽量采用臭氧氧化-生物过滤和粉末活性炭吸附等深度净化处理工艺,污泥考虑采用高温厌氧消化和臭氧氧化处理,以有效去除微量污染物。
(4)某些人工化学品风险物质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过程中难以有效去除,需要加强针对这类残留有害微量污染物的环境管理和高效去除技术研究,必要时,严格控制或禁用这类人工化学品。
(5)除了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对微量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还需要对微量污染物的排放源头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控制,尤其药物滥用及废弃的管控。
我们还需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和新技术应用,是减缓微污染物进入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唯一的办法,微量污染物的有效控制需要更广泛、多层次、国家层面的战略,各专业领域的协作和公众的全面参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9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5月5日-5月9日)。政策篇山东136号文实施细则:存量项目机制电价0.3949元/kWh,6月份竞价(征求意见稿)5月7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5月9日,河北秦皇岛市第四提标升级工程施工资格预审公告发布。本项目总投资18968.63万元,建设规模:主要通过高浓度复合粉末载体流化床(HPB)工艺,对原有AAO工艺生物池利用复合载体进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采用“生物池投加复合载体改造+高效沉淀工艺。在原有工艺深度处理段增设高效沉淀系统,改造原有粗
5月8日,通辽自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及事故应急池项目EPC+O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名: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辽宁省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57519345.5元;第二名: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内蒙古国风清洁
5月8日,贵州长顺县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项目中标(成交)公告发布。江苏邦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污水处理费综合单价为2.15元/m报价(其中污水处理运营单价1.08元/m)。项目规模:第一污水处理厂按0.5万m/d总规模进行提质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按1.0万m/d总规模进行改造扩建,原
大庆高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受大庆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按照招标人自行确定的招标方式对大庆市水务集团东城区污水处理厂除臭设备提升改造工程项目进行竞争谈判招标,欢迎投标人前来参加。一、项目主要内容(一)项目名称:大庆市水务集团东城区污水处理厂除臭设备提升改造工程项目(二)项目编号:DQ
近日,由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建的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14.85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作为公司首个“光伏+污水处理”项目,凭借“零事故、高质量、超速度”的优异表现,成功打造了光伏项目并网速度的新标杆。迎难而上破解三大施工难题项目建设面临着“水池跨度大、钢结构特殊、作业
5月8日,江苏盐城东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施工+运营)(重新招标)评标结果公示。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方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预中标,投标报价:90394030.51元。东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项目,新建一座规模1.2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合同估算价:约12000万元。
5月8日,重庆江津区珞璜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该项目建设处理规模1.5万t/日的污水处理厂一座,配套建设5公里污水管网。详情如下:江津区珞璜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尊敬的各位公众:大家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
5月7日,惠安县防洪排涝及污水提质增效项目(惠西污水处理厂扩建)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暨中标结果公示)。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碧水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预中标。投标报价(1)子项目一建筑安装工程费下浮率为9.99%,投标报价金额为:5903.5998万元;(2)子项目二—建筑安
近日,由广东基础承建的中山市东凤镇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项目试通水仪式在项目建设现场顺利举行。广东基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安全总监林朝庆到项目督导重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山市东凤镇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位于中山市东凤镇穗成村,建设日处理规模4万立方米每天,污水处理厂新建单体布置采用常
近日,由江苏省环保集团苏州有限公司承建的苏州高新枫桥水质净化厂原位扩容和提升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原位扩容破解污水处理瓶颈枫桥水质净化厂(以下简称:枫桥厂)服务区域覆盖苏州高新区27平方公里,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污水量持续增加。本项目改造以枫桥厂为主体,以HPB技术为核心,同时
1月30日,苏伊士集团发布其面向2027年及之后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围绕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社会责任三大支柱,共包含24项承诺。苏伊士通过开展水的循环管理以及固废资源管理业务,在解决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按照2022年9月提出的新企业发展战略,苏伊士决意迈出更大的步
综述了微污染水源地水的水质特点、污染来源以及污染现状;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主流处理方法进行了概述;对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水处理膜材料主要是指用于膜法水处理的产品,膜法水处理技术与传统水处理方法相比,由于具有成本较低、分离精度高、投资少、易于操作和管理、对环境二次污染小等优点,在净水和污水处理与回用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水处理膜材料包括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人口增长和水环境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据统计,全国约有67%的地下水和32%的地表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约有7000万人面临水质安全问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品质要求也逐渐提高,获得优质的饮用水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日。膜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势,在水处理和水回用领域备受关注。
近些年,北京、天津、山西、巢湖流域、太湖地区、大清河领域等地标陆续出台,部分敏感地区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从过去的一级A达到了准四类、甚至三类标准,为应对不断提升的水质标准,多样性的膜技术组合工艺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以双膜法技术为代表的多种膜组合工艺能充分发挥各自技术的优势,
近20年是我国膜产业的高速增长期。至2017年底,全球膜产值已达1050亿美元,我国膜产业的总产值约为2000亿人民币,我国膜产业占全球膜产业产值比重从99年的1.7%提升到了17年的27%以上。从结构看,随着海水淡化、苦咸水软化、超纯水制备以及对微量污染物去除需求的逐年增加,反渗透膜在膜市场中占比也随
201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任务修订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联合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
2020年5月22日,上海城投水务集团下属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本市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净水技术》小编了解到,改造完成后,厂内所有生产线将全部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工艺。在确定该处理工艺路线前,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需求:排水基础设施不完善下如何实现超净排放?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环境治理被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根据总书记要求,雄安新区将是一个“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而淀中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淀中村污染治理是摆在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相关要求,淀区农村污水入淀要达到“准四
导读:《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19)2019年6月4日正式发布,这一标准是对GB/T18921-2002的修订,贯彻和响应了国家现行政策,符合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推动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等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标准修订的必要
环保产业作为多学科交叉领域,其发展离不开其他基础产业的进步,其中新型材料的应用在推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分离材料的创新所带来的突破,膜技术在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工业分离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且随着膜材料的不断改良,持续推动工艺的改进和成
4月15日,江苏省环保集团南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环保集团南通公司)到访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总部(以下简称:中建环能)考察交流,并同中建环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江苏环保集团南通公司总经理谢飞,副总经理沈序,中建环能党委副书记、总裁王哲晓,党委委员、副总裁叶鹏出席会议。王哲
4月12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云南省2025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和“重中之重”项目清单。重大项目清单包含项目1775个,“重中之重”项目清单包含项目76个。北极星汇总环保项目如下:禄劝县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建设项目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建成区(小区、庭院)雨污分流工程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
4月8日,金马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运营管理-设计-施工总承包/标段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一名:(牵头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员)四川二滩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成员)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401579888.00元;中标候选人第二名:(牵头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
2025年3月14日,“2025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及中国城镇污水与污泥处理大会”于苏州圆满落幕!本次大会共同探讨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为环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此,十分感谢各位嘉宾、同仁百忙之中出席本次大会,感谢各位演讲嘉宾的精彩报告与分享,感谢各位同
近日,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捷报频传,陆续收到多地客户的中标通知,多个项目成功中标。中标项目涵盖河道水环境修复、钢铁废水处理、煤炭开采废水处理等多个应用领域的设备产品、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中建环能作为环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持续培育厂网河湖整体网联、城镇污水高效处理、污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4日,四川自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自贡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4号建议的复函。在其答复中提到,通过对上争取、探索建立与周边市州跨区域的总量指标交易体系、引导企业进行绿色化改造等方式持续扩大环境容量。落实中央、省、市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一系列政策
为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征集了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旨在展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和取得成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做法。这些案例做法仅供参考借鉴,不作为相关企业开展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今天,一起来看河北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典型案例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业典
加强水污染物和新污染物控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本文件代替DB31/373—2010《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水污染排放标准的内容,与DB31/373-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适用范围
近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简称“中国水协”)正式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水协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由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节碳型污水深度脱氮技术及模块化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中国水协科学技术
日前,湘潭市住建局与河东污水处理厂成功签订污水处理按效付费协议。该份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湘潭市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全部实行污水处理按效付费的城市。目前,市本级4座污水处理厂均已成功签订按效付费协议并实施,经测算,比按量付费每年可节省约1300万元。湘潭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
为进一步改善澄迈县城镇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12月10日,海南澄迈县建制镇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启动。该项目总投资约3.81亿元,建设范围涵盖澄迈县福山镇、桥头镇、大丰镇、永发镇、瑞溪镇、金安镇、加乐镇、文儒镇、仁兴镇、中兴镇、长安社区以及老城镇儒峨小水库的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