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土壤酸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长期定位试验在土壤酸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南方地区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品种建立了一系列不同施肥处理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化肥加速土壤酸化提供了直接证据。目前的长期定位试验主要针对粮食作物,未来还应建立针对经济作物,特别是茶树、果树以及蔬菜等的长期定位试验,从而为土壤酸化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数据。
3.2 作物酸害阈值研究
作物酸害阈值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不同作物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还将为土壤酸化的分类调控提供依据。温室盆栽条件下的研究表明,作物酸害阈值不仅与作物品种有关,还随土壤类型而变化。未来要重点研究土壤CEC和盐基饱和度等土壤性质对作物酸害阈值的影响,建立酸害阈值与土壤性质之间的经验关系,可以预测同一植物在不同土壤上生长时的酸害阈值,而不必对每一种土壤都进行实验研究。
3.3 制订酸化土壤的分类调控方案
pH值低于6.5的土壤均为酸性土壤,其中pH值在5.5—6.5范围内的土壤为弱酸性土壤,而这类土壤的酸度对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几乎没有有害影响。但这类土壤容易发生进一步酸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对这类土壤要采取有效措施阻控和减缓土壤酸化,可以从减小质子源和提高土壤抗酸化能力两方面进行酸化阻控。针对土壤pH值低于5.5的酸性和强酸性土壤,重点进行改良并同时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对pH值<5.0的强酸性土壤,建议施用石灰等碱性改良剂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pH值,同时配施生物质炭和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对土壤pH值在5.0—5.5范围的酸性土壤,建议采用生物质炭和有机肥等温和改良剂进行改良。
由于缺乏田块尺度的土壤酸化信息,建议普及土壤pH值的原位测定方法。目前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土壤pH值的田间原位测定。在南方酸性土壤分布地区,给乡镇农技站配备便携式土壤pH 值测定仪器,对疑似酸性和强酸性土壤进行现场原位测定,据此提出土壤酸度改良和土壤酸化阻控的建议。
4 土壤酸化阻控的对策建议
4.1 尿素和铵态氮肥与硝化抑制剂配施
铵态氮肥中的铵离子在土壤中发生硝化反应并产生H+是其加速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机制。如能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或减少硝化反应,则可从源头控制或减缓铵态氮肥对土壤酸化的加速作用。室内控制条件下的研究表明双氰铵等硝化抑制剂可以抑制酸性土壤中的硝化反应,而且硝化抑制剂与尿素配合施用还可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因为尿素的水解过程消耗H+。但目前这一技术还有待田间条件下的进一步验证。
4.2 减施化肥并增施有机肥
铵态氮肥的过量施用是农田土壤加速酸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逐步减少铵态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维持土壤酸碱平衡,减缓土壤酸化,因为有机肥含一定量的碱性物质。长期施用有机肥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酸缓冲容量,显著提高土壤的抗酸化能力。但由于某些畜禽粪含重金属和抗生素等污染物,选择有机肥时要注意规避环境和健康风险,避免将有害物质引入酸性土壤。有机肥施用量,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比,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既要保证作物不减产,又要维持化肥产酸与有机肥耗酸的基本平衡,维持土壤酸度基本恒定。
4.3 合理的水肥管理
铵态氮的硝化及产生的NO3- 随水淋失是加剧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以尽量减少NO3-的淋失也能减缓农田土壤酸化,这是国外阻控化学氮肥引起农田土壤酸化的常用措施。例如,选择合理的施肥时间,让施入土壤的肥料尽可能为植物吸收利用。另外,确定合理的氮肥用量,也可以减少氮肥损失,减缓土壤酸化,因为过量施用氮肥必然导致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和淋失。在酸性土壤地区使用缓释肥料也可以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起到减缓土壤酸化的作用。
4.4 以硝态氮肥替代铵态氮肥用于设施农业生产
作物吸收硝态氮,其根系会释放氢氧根离子(OH-),能中和根际土壤的酸度。澳大利亚学者据此建立酸性土壤的生物改良方法。国内已开展的类似研究也发现,当施用硝态氮肥时植物通过其根系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壤pH值。因此,以硝态氮肥替代铵态氮肥可以从源头切断氮肥在土壤中产酸。考虑到硝态氮肥的价格较高,且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土壤中容易淋失,建议在设施农业生产蔬菜和瓜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时优先使用硝态氮肥,避免氮肥对土壤酸化的影响。大多数蔬菜和瓜果属于喜硝植物,对硝态氮有偏好吸收,因此施用硝态氮肥还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4.5 积极研发和推广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经过热解炭化制备的生物质炭是一种优良的酸性土壤改良剂,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pH值,而且可显著提高土壤的酸缓冲容量和抗酸化能力,对酸化土壤的治理及化学肥料持续施用导致的土壤再酸化的阻控均有很好的效果。与传统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炭化还田具有减量化、养分富集、有机物不易分解等优点。施用生物质炭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但目前主要的做法大多是将秸秆收集到固定场所再进行炭化处理,成本很高,难以推广。未来应鼓励多学科、多专业交叉与合作,加强秸秆田间就地炭化技术以及炭化与机械化还田一体技术的研发,降低秸秆炭化处理成本,为大面积推广消除障碍。
5 酸化土壤的改良技术措施
施用石灰是改良土壤酸度的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在国内外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如上文所提到的,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磷石膏普遍用于改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表下层土壤的酸度,但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也存在不足。因此,需要针对我国农田土壤的酸度特点开发酸化土壤的改良新技术。
5.1 表层与表下层土壤酸度的同步改良技术
碱渣是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副产品,含丰富的碳酸钙和一定量的碳酸镁,有害物质含量非常有限,可用作酸性土壤改良剂。研究发现表层施用碱渣可以同时改良表层和表下层土壤酸度。主要机制是碱渣中的硫酸根(SO42-)和氯离子(Cl-)促进了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等盐基阳离子在土壤剖面中迁移。例如,将植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与碱渣配合施用,对表下层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更好。
5.2 不同无机改良剂的配合施用
将石灰等碱性改良剂与富含养分的工业废弃物配合施用,可以在中和土壤酸度的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如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发电产生的灰渣富含钙和钾,猪骨提取胶原蛋白后的骨渣富含磷。将其与碱渣配合施用,显著提高酸性土壤pH值和磷、钾、钙和镁等养分的含量,还可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
5.3 酸化土壤的有机改良技术
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及其制备的生物质炭和有机肥等均含一定量的碱性物质,但其碱含量低于石灰等无机改良剂,可作为较温和的改良剂用于中等酸化程度的酸性土壤改良。这些有机改良剂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5.4 大力推广酸化土壤的综合改良技术
土壤酸化伴随着土壤肥力退化和养分缺乏等问题,目前采用单施石灰的方法虽然对治理土壤酸度很有效,但不能解决酸性土壤肥力低和养分缺乏等问题。将石灰等无机改良剂与有机肥、秸秆或秸秆生物质炭按一定的比例配合施用,不仅可以中和土壤酸度,还能同时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养分平衡。但目前这些综合调控技术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亟待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应用。
6 结语
由于高强度农业利用和化肥大量施用导致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田土壤持续快速酸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采取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推广秸秆炭化还田以及采用有机、无机复合改良技术等阻控土壤酸化、改良酸化农田土壤,遏制土壤的持续酸化,将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土壤酸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计划“十四五”期间,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政策激励及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甲烷资源化利用和排放控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甲烷排放强度稳中有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持续
4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奋进碳时代,构建新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先生做“双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日前,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推动能源供给清洁低碳。大力构建新型电网保障体系,有序衔接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下降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提高,把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推进近海风电集中连
日前,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推动能源供给清洁低碳。大力构建新型电网保障体系,有序衔接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下降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提高,把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推进近海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打造千
广东省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江门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江门市将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为核心,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制约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瓶颈问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土壤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江门市土壤与地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重庆市黔江区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黔江区“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到2025年,全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局部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进一步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农业面源污染监管体系逐步形成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印发《淮安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目标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现实模样充分展现
10月12日,广东省阳江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阳江市“十四五”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地下水环境质量安全为目标,以解决突出土壤与地下水环境问题为重点,全面提升监管能力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土壤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阳江打造沿海
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江门市2022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详情如下:江门市2022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国家及省有关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决策部署,扎实推进
近日,中国恩菲牵头中标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矿区生态修复减碳工程——西源岭与黄牛前之间290以上裸露坡面生态修复EPC项目。该项目西源岭与黄牛前之间290米以上裸露坡面目前已经全部境界到位,场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主要存在重金属含量高、土壤酸化严重、营养物质匮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详情如下: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遵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要求,我们会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编制了《第三次全国土壤
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详情如下: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遵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要求,我们会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编制了《第三次全国土壤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带来了两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尽快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建议》和《关于提高南方农田土壤抗酸化能力的建议》。在第一份建议中,沈仁芳表示,土壤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家
1区域差异显著1.1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异质性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累积量差异较大,需要大量物力和人力来把握土壤整体污染状况。以土壤Cd含量为例,各省份中贵州土壤Cd背景值最高(0.659mgkg-1),约为内蒙古土壤Cd背景值(0.053mgkg-1)的12.4倍。Liu等对我国22个水稻种植省份土
全国ldquo;测土配方施肥行动rdquo;从2005年开始以来,获得了海量的全国农田土壤的基础数据。国家农业部前年出版一本书,把有关土壤有机质、pH值、有效氮磷钾含量的基础五项数据全部公布。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国土壤酸化的现状及其影响。我国土壤酸化现状上世纪80年代,欧洲森林大片死亡,引起人们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的第八大沙漠,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14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可达2400毫米。“一年一场风,风吹石头跑”,曾是乌兰布和沙漠的生动写照。放眼如今,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更形成了光、林、草相结合的林沙产业新模式。在磴口县和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兰布
5月22日,以“共铸高质量,智赢高价值”为主题的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创新峰会首站在江苏常州成功举办。本次峰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伙伴、专家学者、企业领袖齐聚龙城常州,聚焦工商业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路径,数字赋能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共促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共赢行业高价值,共启绿色智能新时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日前,天津经开区正式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7月1日起实施。据悉,天津经开区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
2025年5月21日11时53分,随着最后一组光伏阵列正式接入电网,华能威顿汾西100MW光伏复合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施工过程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升压站和光伏场区多次易址导致合规性手续及设计变更,线路工程交叉跨越和钻越数量多,征地协调复杂,管理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另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一、技术背景在垃圾处理的前沿阵地,焚烧技术凭借着节约土地资源、降低环境污染以及实现能源资源化利用等显著优势,成为了行业内备受瞩目的焦点。但不可忽视的是垃圾焚烧时,其内部复杂的化学成分相互反应,会产生如SOx、NOx、重金属等一系列污染物,其中不乏二噁英等剧毒物质,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与人类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日前,华润潜江张金200兆瓦风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项目位于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是华润潜江百万千瓦风电项目首期项目之一。项目共安装32台单机容量6.25兆瓦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0兆瓦。风机塔筒为混塔结构,混塔部分112米,
5月19日,若羌县举行新能源项目调度暨集中开工仪式,共有12个项目集中调度,8个项目全面开工,总投资达252.25亿元,为当地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次仪式调度开工的项目主要涵盖风电、光伏、储能三大领域,其中8个项目当场开工,4个项目加快推进。全面开工的项目包括5个风电项目、1个光伏项目和2
5月22日,陕西水务发展环保集团与紫阳县政府在紫阳县签订污水处理合作协议。紫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秦宗道与陕西水务发展环保集团董事长李瑞平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紫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燊、陕西水务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曹新红等人见证签约。签约前,紫阳县住建局和水务发展集团安康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重庆市发改委5月22日正式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指出:统筹提升能源安全供应能力。夯实市内电源基础,加快推动两江燃机二期等天然气发电、合川双槐三期煤电项目,加快云阳建全、丰都栗子湾、奉节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力推进外电入渝工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文件提出,健全以治水治气为牵引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打好治水攻坚战,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新建改扩建进度,全域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打好治气攻坚战,严格控制PM2.5浓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