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塑战速决”成为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针对塑料污染问题,笔者提出八项对策,加强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综合治理,协同解决白色污染和资源化利用等问题。
从源头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
当前,减少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仍是首要任务。2008年6月1日,我国实施“限塑令”,各地采取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措施,通过加强管理,因乱扔塑料餐盒引起的铁路两侧“白色污染”问题得到较大改观,“环保袋”“菜篮子”的使用也有所增加。然而,随着快递、外卖等行业的发展,包装废弃物、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猛增。据中国塑料加工协会统计,我国塑料废弃量每年超过300万吨,消耗一次性餐盒150亿个,消费品零售行业每年消耗塑料袋约500亿个。总体上,由于涉及生产、流通、回收等环节和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等主体,“限塑令”的实施并未收到预期效果。
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按减量优先原则,继续从源头控制一次性塑料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要扩大限塑范围,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流通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包装袋、快餐盒等塑料用品。要禁用问题塑料产品,全面禁止生产和销售那些无法回收的塑料产品。要实行总量控制,对外卖及快递行业的塑料包装物实行总量控制,分解到主要用户并逐年减少指标。探索推广无包装商店,既可以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也可以让消费者养成自带购物袋的习惯。设定减少塑料垃圾的目标和时间表,制定操作方案,让民众养成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习惯。
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废塑料的分类回收
废塑料产品分类回收有利于物尽其用。随着禁止生活源废塑料进口政策的实施,国内回收点和回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日益显现,有的回收点因“有碍市容”且未纳入城市规划,常常被要求搬迁。除此之外,大部分正规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企业基本得不到补助。由于没有进项抵扣,因而也就没有增值税退税,实际税负水平高于一般加工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呈收缩态势。
鉴于此,应进一步推进废塑料分类回收。我国塑料袋厚薄不一、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分类回收,对可降解、不可降解的塑料更应分类收集。应制定优惠政策,降低废塑料回收成本,提高国内废塑料的回收率和回收量。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废塑料回收和综合利用的责任落实到塑料包装物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明确生产者、销售商和消费者的相关责任和义务。鼓励企业自建回收体系,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废塑料的回收成本。例如,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支持重点企业先行先试建设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的意见》,以促进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朝着集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废塑料利用产品的附加值
解决废塑料污染问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一是加强生态设计,引导塑料生产者在材料设计之初就考虑回收利用的问题。二是延伸产业链,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废塑料再生行业从小而散、脏乱污转向高值化利用,生产质量好、附加值高的塑料再生产品。三是推广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解决我国一些垃圾填埋场的废塑料堆积问题。垃圾塑料能源化利用(waste-to-energy)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一头连着垃圾塑料,一头连着燃料油生产,是将“白色污染”变废为宝的最佳途径。以河北省某环保公司为例,此公司历时8年多时间,成功研发出劣质废旧塑料柔性油化技术,有害成分被充分氧化,经有关部门检测全部工序几乎不产生“二次污染”,这一技术经验应加以总结,并推广应用。四是开展“圈区式”管理,鼓励小企业从无规则、小规模、低水平建塑料生产厂转向高水平、集中化、规模化园区产业集聚,引导一批龙头企业对废塑料回收利用的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废塑料再生品的科技含量。通过试点示范,将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与产业发展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规范再生塑料行业的有序发展。
对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范围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2017年11月2日,国家邮政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提高到50%”。可降解的绿色包装如果不含塑料,强度可能不够,如果含塑料则同样存在回收利用的问题。
为此,应明确可降解塑料内涵,凡投放到流通市场的可降解塑料制品,销售商不得标为“在环境中可降解”,以免公众混淆“绿色包装”和“可降解包装”的含义。应开展可降解材料的生产、使用、回收、降解等情况的系统调研,研究提出不同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范围。即使用于农田,可降解塑料也会有塑料残留,进而影响土壤结构,因此,也需要进行利弊分析。应研发并使用快递包装替代物。可推广一些纯天然替代品,如松针、秸秆、玉米苞叶等,替代气袋、泡泡膜、白色泡沫壳等快递包装填充物。应开展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并与化石源塑料进行对比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塑料对环境和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
制定激励/约束政策,加强回收利用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应采取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实现废旧塑料产品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根本上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宏观上,应对废塑料回收利用和垃圾焚烧的扶持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目前,只有某些类型的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可获得50%的增值税退税,而垃圾焚烧处理则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政策倾斜是大量废塑料进入垃圾并进行混合处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垃圾中的废塑料含量仅约10%,但热值却较高。此外,由于焚烧塑料会产生二噁英,反对建垃圾发电厂的“邻避运动”因此出现,因而需要研发新的技术路线。
微观上,应对塑料袋的生产和消费征税。按商家每年使用的塑料用品重量及数量,以累进税制方式征收,设置提高塑料袋售价的过渡期,以便人们逐步摆脱对塑料袋的依赖,也使商家从塑料包装物的积极提供者变为控制者。应试行抵押或押金制度,顾客在超市等场所购物时,如果没有购买塑料包装袋,年底可凭购物单据一次性抵扣部分个人所得税或退费。对快餐盒等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品,也可以在回收物品时返还。需要提出的是,由于塑料制品价值不高,必须考虑政策实施成本。应开展试点,以优惠政策扶持可重复使用外卖餐具的解决方案(包括餐具设计、回收方案、清洗方案等),在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应用。
强化监督管理,防治废塑料回收利用污染环境
废塑料处理的常规方法包括再生造粒、填埋、焚烧和能源化。再生造粒及制作木塑材料是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可节约石油资源,但也存在清洗消耗大量水资源的缺陷,而且多次再生循环仍将变成塑料垃圾。废塑料随生活垃圾填埋会占用土地,且埋在地下数百年也难以分解。焚烧发电具有处理量大、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但会产生轻质烃类、硫化物和其他有害有毒物质。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可以能源化利用,但“土法”炼油因污染环境,被原国家经贸委发文禁止。
鉴于此,要加强塑料污染环境管理。塑料污染环境管理涉及原料供求关系、产品和包装再设计、回收体系再构建、循环技术创新、利益分配调整等方面,促使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与回收利用企业联合,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为重点,促进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既可创造就业机会,也能收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之效。要加强对“限塑令”执行的监督检查,对回收加工塑料袋的“散乱污”企业进行集中整治,防治其污染环境。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对治理塑料污染艰巨性的认识
应通过培训、宣传等措施,提高治理塑料污染的能力。一是鼓励循环利用。废塑料利用途径众多,包括拉丝、造粒等循环利用方法,与秸秆、有机质等材料一起生产木塑材料,以及能源化利用等。原则上应以物质循环利用优先,鼓励能源化利用,再进行无害化处置。二是制定激励和限制性政策,疏堵结合,解决废塑料污染环境的问题。将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纳入城市规划,并给予划拨用地、财政补贴、退税、低息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要组织力量,加强相关技术的攻关,对先进适用技术和企业给予扶持。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自觉分类家庭使用的塑料袋,并扩大到垃圾分类以便循环利用。对已出现的旅游景区、公共场所的“白色污染”,发挥公众及志愿者的积极作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捡垃圾、爱卫生活动,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垃圾废塑料行为。此外,在相关行业(如包装、工业设计等)的教育中,融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创新性人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为白色污染治理作出贡献。
开展国际合作,治理白色污染,推动能源化利用
根据有关研究,全世界每年约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近岸海域海滩、海面和海底垃圾主要是塑料类。在过去的40多年时间里,太平洋北部海域形成一个与中欧面积相当的垃圾带(GreatPacificgarbagepatch),被称为“第八大洲”,对海洋生态造成极大破坏。
2018年1月16日,《欧洲循环经济中的塑料战略》发布,提出到2030年前,欧盟市场上全部塑料包装都要重复使用或循环再生。1月17日,欧洲议会投票决定取消混合垃圾焚烧的财政补贴。这些都说明,应对塑料污染,是全世界当前面对的共同挑战,我国应积极开展垃圾塑料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国际合作。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不仅会改善全球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也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4年重点工作清单,部署十大专项行动,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工作,现将《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4年重点工作清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10月31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情况。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马青骏: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成果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将发展海
内罗毕,2023年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公布了2023年度“地球卫士奖”获奖名单,一位市长、一家非营利性基金会、一项政府倡议、一家社会企业和一家研究委员会凭借应对塑料污染的创新解决方案和变革行动荣获“地球卫士”称号。自2005年设立以来,一年一度的地球卫士奖一直颁发给在最前线
2022年3月,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5.2)一致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终止塑料污染的决议(第5/14号决议),授权到2024年制定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文书,防止和减少全球污染塑料污染。目前,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会议(INC)已经举行两次,INC-2会议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各国授权INC秘书处起草一份“零草案”(Zero
3月20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3年重点工作清单,详情如下: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3年重点工作清单的通知省级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和指导废塑料的环境管理,现批准《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364-2022)本标准自发布
2022年2月28日,来自170多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部门代表齐聚内罗毕,参加为期三天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UNEA-5.2)。大会采取混合模式召开,包括面对面会议和线上会议。在对乌克兰敌对形势加剧的担忧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发出立即停火呼吁的背景下,大会正式开幕。本届大会或将推动达成全球塑料污
当地时间3月2日,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大会第五届会议续会(UNEA-5.2)上通过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终结塑料污染,并在2024年前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决议将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防治考虑在内,包括其生产、设计和处置。“在地缘政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塑料化学回收的深入思考和行动
农膜是继种子、化肥和农药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在我国应用广泛。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农用薄膜添加剂,可在环境中释放并污染环境。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应光国团队的副研究员张芊芊等全面阐述了我国农膜使用量及其塑料碎片的环境残留量,并评估了农膜使用全生命周期中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释放量和环境归趋。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0月21日发布有关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综合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大幅减少不必要、可避免和导致问题的塑料对于解决全球污染危机至关重要。加速推进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过渡、取消补贴、转向循环模式将有助于将塑料垃圾减少到所需的规模。
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珠海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各区、部门和企业责任有效落实,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生活垃圾焚烧设计处理能力达到4000吨/日,焚烧能力达到100%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汕头市塑料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汕头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提出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源头减量力度显著加强,回收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垃圾清理整治深入推进。其中,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
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限塑令)发布两年来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近期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开展的市场调查显示,限塑令在大型连锁商超落实较好,但菜市场、集贸市场、路边小摊、外卖餐饮店、水果店等场所还在大量使用一次
11月21日,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汕尾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5)》(征求意见稿),以坚决打赢塑料污染治理攻坚战,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汕尾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决策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16日发布公报说,在澳“全国科学周”期间该机构展示了由澳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两项垃圾回收新技术。据介绍,悉尼科技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智能垃圾桶”技术,它综合运用物联网、传感、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实现对塑料、金属和玻璃的自动分类,还能对
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娄底市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详情如下:娄底市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现提出2022年重点工作如下。一、
日前,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2年度工作要点》,制定推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源头减量,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全面实施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等重点工作任务。详情如下: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塑
“2020年,中国外卖行业共产生了170亿外卖订单,平均每个订单包含3.44个餐盒,其中近70%是塑料餐盒。此外,90%的订单包含1个塑料包装袋。已有研究表明,2020年中国外卖行业共产生了160万吨塑料垃圾。”近期,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上的研究报告《描绘中国外卖食品业的环境影响和政策效力》(以下简称
近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天津市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推进塑料制品源头减量行动,塑料垃圾规范回收处置行动,废塑料再生利用行动等八项主要任务,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
荆门市发展改革委印发《荆门市“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以塑料制品绿色化设计和替代性应用为支撑,以塑料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为抓手,以重点区域塑料垃圾专项清理整治为手段,系统推进塑料制品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治理体系建设,实现塑料制品源头减量、规范回收和科学利用。详情如下: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印发《青海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自2022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到“十四五”末,青海省城市及县城建成区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有效减少,城市
中小企业协会的朋友希望我写一篇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文章,已经交差了。文章提交后总感觉还有未尽之言,于是就写这一篇随笔作为补充。一、中小企业只是以规模对企业的一种分类人们现在提到的中小企业,实际上是用营销规模对企业的划分。事实上,对企业的划分标准还有多个,例如:从管理主体的角度进
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双碳”发展道路,应从以煤为主的国情出发,寻求“用炭不排碳”的化石能源利用新途径。在重视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同时,在蓄能、智慧化调节方面“补短板”,形成源-网-储-用一体化体系。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强化能源保供,通过增产能、扩产、新投
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双碳”发展道路,应从以煤为主的国情出发,寻求“用炭不排碳”的化石能源利用新途径。在重视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同时,在蓄能、智慧化调节方面“补短板”,形成源-网-储-用一体化体系。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强化能源保供,通过增产能、扩产、新投
从清洁供暖方式看,我国北方现在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热泵、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低温核供暖)等;这些清洁供暖方式在《意见》《方案》中已经全覆盖
本随笔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做一简要分析对比。
推动碳减排乃至碳中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选择。
2021年10月24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后央视还就《意见》采访了有关专家。还有了新华社记者安蓓、谢希瑶采访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的文章:中央层面的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何立峰先生2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到“十四五”规划纲要,从中央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到各地各行业的众多论坛,“碳中和”已从一个陌生的专业词汇变成一个高频热词。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这意味着中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将坚定不移地兑现承诺。
汞、铬、砷、镉、铅等都是重金属,因含量超标而造成污染乃至影响人体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些重金属会破坏人的细胞、脏器、皮肤、骨骼、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有些会致癌、致畸、致突变,因而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土壤重金属超标、农产品镉超标、大米污染等,均是热点议题。本文提出摸清家底,效法自然,需求导向,保障健康,用好政策,创新模式等24字方略,目标是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