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修复行业前景广阔 该如何健康发展?

2018-03-09 10:06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王琳琳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防治两会环保提案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日益重视,土壤修复需求越来越多,土壤修复行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近两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发展中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健民就引导和规范土壤修复行业健康发展提出提案,呼吁各方高度重视土壤修复行业存在的问题,为行业健康发展谋求出路,在政策标准、构建稳定的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完善。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面对土壤修复成本高、修复地块情况复杂的现实,应寻找合适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构建稳定的商业模式。

资料图片

问题出在哪儿?

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没有建立完备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检测技术和相关质量技术标准,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

周健民告诉记者,“土壤修复行业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完备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检测技术和相关质量技术标准,污染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

同时,土壤修复市场不规范,行业门槛规范性不足,导致一些没有资质、缺乏经验与责任感的公司进入市场,出现了工程被层层转包,恶意压价、低价中标等现象。

“一些土壤修复不是进行污染治理,而是成了污染搬家的过程。”周健民说。

此外,修复人才和技术的短缺也制约着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目前,常用的一些土壤修复技术多是照搬自国外,国内技术水平研发不足,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水平。

周健民对此感到忧虑。他表示,土壤污染十分复杂,如果盲目照搬国外的工程技术,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也会因为技术不能“对症下药”而导致修复达不到预期效果。

如何规范准入门槛?

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切实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

在周健民看来,土壤修复行业需要摸清底数,对土壤性状做到基本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精准识别土壤污染范围和程度,将对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与其污染水平和最终使用用途紧密结合起来,摸清需要开展治理与修复的污染土壤底数,分类管理,既要及时治理,也要避免过度治理,浪费投资。”周健民说。

如何规范准入门槛,促进土壤修复行业的快速良性发展?周健民表示,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切实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等。

周健民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制订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检测技术和相关质量技术标准,各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出台行业准入条件,建立完整的流程管理体系,强化监管,使土壤修复工程处于受控状态下,达到逐步规范市场行为的目的。

此外,加强第三方评估体系建设、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也十分重要,比如对于出现问题的企业严厉查处,严禁再次进入市场。

“加强第三方评估可以为市场提供可靠的选择依据,责任追究制度则可以规范企业行为,用责任倒逼企业守法,杜绝将工程转包给没有资质的公司的现象。”周健民说。

如何构建商业模式?

各级政府应建立金融、财税等激励机制,无法找到责任主体的地块“谁利用、谁修复”,政府应考虑在土地利用、贷款等领域给予企业政策支持

相对于污水治理、大气治理,土壤修复行业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尚未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中央政府财政资金外,地方资金配套依然存在较大缺口。

面对我国土壤修复成本高、修复地块情况复杂的现实,应该如何寻找合适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构建稳定的商业模式?

周健民表示,应该对不同类型地块予以区分。通常污染地块是“谁利用、谁修复”。“一般来说,污染地块是‘谁污染,谁修复’,但是对于无法找到责任主体的地块,只能是谁开发利用,谁承担这块土地的修复责任,土壤达标后才能使用。”周健民说。

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周健民建议,各级政府应建立金融、财税等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土壤修复的综合效益。比如政府应该考虑给予企业政策上的优惠,在土地利用、银行贷款、税收等领域给予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商业盈利模式,弥补资金缺口,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修复行业,促进市场发展。

原标题:土壤修复行业如何健康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两会环保提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