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工业废水政策正文

北京市耕地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8-2035年)

2018-03-27 08:48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态环境水污染防治耕地河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水资源是本市资源短板,实现河湖休养生息,需要统筹推进实施重点河湖治理与修复(治)、保障重点河湖生态用水(保)、退还河湖生态空间(还)、减少地下水开采(减)、保护河湖水生生物(护)等综合措施,通过治理与修复河湖水系、保护水源水质,改善河湖水环境;通过保障重点河湖生态用水、减少地下水开采,恢复河湖水生态;基于修复后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通过退还河湖生态空间、保护水生生物,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

(一)主要任务

1.推进重点河湖治理与修复。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六河五湖四库”的治理要求,遵循“一河一策”原则,重点推进北运河、潮白河、永定河等流域综合治理,构建河湖蓝网系统。加强库滨带河滨带治理,逐步改善河湖水质,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

实施北运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北关闸以上河段,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加强污染源管控,实施北沙河、南沙河等重点河流水质提升、乡镇(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程,改善北运河上游水环境。北关闸以下河段,以保障城市副中心水环境为重点,加快污染源溯源治理,还清水质,加强通州区城北水网、城南水网、两河水网建设,构建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景观。

实施潮白河流域水源保护工程。密云水库以上河段,以水源保护为重点,加强密云水库库滨带及一级保护区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严格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确保潮河、白河等入密云水库水体水质保持稳定。密云水库以下河段,以顺义新城及城市副中心的生态修复为重点,实施污染源管控和治理,加强乡镇(村)污水处理、潮白河水体治理、引温济潮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快消除潮白河苏庄、吴村等断面劣Ⅴ类水体。

建设永定河流域绿色生态河流廊道。三家店拦河闸以上山峡段,以河流生态修复及维持河道基流为重点,结合举办世园会、冬奥会,加强河道生态修复;实施山峡段生态输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工程,确保山峡段生态需水量。三家店拦河闸以下平原段,以保障生态基流及防洪安全为重点,实施永定河平原河段水源保障及水质净化工程,建设新机场永兴河滞洪工程,确保新机场防洪安全,基本保障永定河平原段生态基流;实施乡镇(村)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消除大龙河三小营等断面劣Ⅴ类水体。

实施大清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加强污染源管控,实施乡镇(村)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确保拒马河水体水质保持稳定。开展大石河等水系污染物溯源和水体治理,加快消除大石河祖村等断面劣Ⅴ类水体。

实施蓟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加强污染源管控,实施乡镇(村)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消除泃河下段(东店断面)等劣Ⅴ类水体。

2.保障重点河湖生态用水。

结合河湖水功能区定位,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努力维持河湖合理生态用水需求。

增加再生水补充。加快推进再生水厂、再生水管线等设施建设和改造,研究通过湿地自然净化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再生水水质,增加河湖再生水补水量。到2020年全市河湖再生水补水量不低于8亿立方米。

适当补充清水。在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前提下,适当增加城市重点河湖清水补充,改善水质,提高水环境容量。加大雨水利用。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推进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建设,加大雨水就地消纳利用力度。到2020年20%以上城市建成区实现降雨70%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5年扩大到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

3.保护和合理退还河湖生态空间。

加强河湖自然资源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通过划定河湖管理及保护范围、建设水系连通和湿地等工程,保护和合理退还河湖生态空间。

加强河湖生态空间管控。加快推进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将河湖管理范围作为河湖生态保护的最小范围,强化河湖水域空间管控和保护;以河湖管理范围为基础,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河湖生态用地等纳入河湖保护范围;划定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功能区,严格空间用途管制,对乱占滥用、过度开发等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整治。到2020年划定河湖水域岸线功能区。

促进水系循环连通。按照河网、湖泊的空间分布,打通河湖间水力联系;科学调度闸坝,努力增加河湖生态水量,着力增强水体流动性,促进水质改善。加快推进构建由水体、滨水绿化廊道、滨水空间共同组成的蓝网系统。到2020年,中心城区景观水系岸线长度增加到约300公里。到2035年,全市基本形成流域相济、多线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

加强湿地建设与保护。完善“一核-三横-四纵”湿地总体布局,到2020年,完成0.66万公顷湿地生态建设与恢复,60%以上湿地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到2035年,再完成1.9万公顷湿地生态建设与恢复,80%以上湿地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

4.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严格地下水管理,实施地下水开采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城区自备井逐步退出城市常规供水体系。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用足用好南水北调水;在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严重的区域,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退出高耗水作物种植。加快实施密云、怀柔、顺义等水源地地下水回补工作,促进主要地下水源地水位逐步回升,平水年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5.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水生生物资源。

进一步规范淡水养殖。制定《养殖滩涂水域规划》,科学控制渔业养殖强度,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标准和生态养殖模式,控制和降低天然水体养殖规模,减轻水体污染。

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严格执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制定并实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推进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实施细鳞鲑、多鳞白甲鱼、中华九刺鱼、瓦氏雅罗鱼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程。

(二)政策措施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与河湖岸线管理。

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等“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严格河湖水资源开发总量控制和纳污总量限制,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限制建设项目占用河湖水域和自然岸线,推进河湖岸线与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联建联管,统一标准,统筹实施。

2.制定和完善河湖休养生息支持政策。

加大市级资金对河湖休养生息支持力度。深化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严格执行本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适时提高跨界断面水质考核标准,逐步建立辖区内各乡镇间的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建立大中型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河流源头、蓄滞洪区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适度推进退耕还湿,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造成河湖生态环境损害的,以损害程度等因素依法确定赔偿额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定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

3.建立河湖水生态状况评价预警机制。

加强区域河湖生态环境资源统筹,建立健全本市河湖生态健康调查与评价标准体系。加强重点区域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动态监控,定期开展监测评估与面源污染控制绩效评估,建立分级预警和警情发布机制。

4.健全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落实“河长制”,建立健全河湖、水土资源、生物资源保护和治理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探索编制全市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构建水资源资产核算方法。推行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

各区政府要将耕地河湖休养生息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要内容,提高对耕地河湖休养生息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市发展改革委做好统筹协调,市财政局、市规划国土委、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等市级有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落实好休养生息各项工作,对落实情况实行定期评估和报告制度。各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大资源管控和环境监测评估,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加大宣传,鼓励和引导公众更加爱护生态环境,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耕地河湖资源保护与修复治理。

(二)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技术支撑

加大对耕地河湖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科技研发的支持,积极开展耕地河湖生态系统演变等重大问题和生态修复领域关键、集成技术研究,加强创新队伍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先进技术,加快生态保护与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质量保护。优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相关技术规程,增强耕地河湖休养生息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综合运用现场评估、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等技术,加强对耕地河湖资源保护修复效果及进程的监测评价。引入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资源保育和生态环境评价,实现监测与评价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三)强化区域协同,建立长效机制科学评估耕地休养生息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同联动,切实保障首都生鲜农产品供给。加强与京津冀西北部水源涵养区在水源涵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完善跨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协同保护首都河湖水系生态环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查看更多>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耕地河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