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政策正文

生态环境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征求意见稿)》

2018-05-25 12:36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3会商

13.1对可能产生跨省(区、市)界环境影响的规划,应当按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会商。

13.2会商可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启动区域和流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等形式进行,会商对象为受影响范围内省(区、市)人民政府或者相关部门。

13.3处理会商意见时,对于已采纳的,应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明确说明修改的具体内容;对于不采纳的,应说明理由。

14评价结论

14.1评价结论是对整个评价工作内容和成果的归纳总结,应文字简洁、论点明确、结论清晰准确。

14.2在评价结论中应明确以下内容:

a)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资源利用现状和变化趋势,明确对规划实施具有重大制约的资源、生态、环境因素。

b)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区域水、土地等资源和大气、水等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承载能力,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明确规划实施后能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

c)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论证结论,环境目标可达性评价结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等。

d)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分区环境管控要求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简化要求等。

e)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f)公众意见、会商意见采纳情况。

1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

15.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图文并茂、数据翔实、论据充分、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结论和建议明确。

15.2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总则。概述任务由来,明确评价依据、评价目的与原则、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执行的环境标准,说明评价区域内的主要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及其保护要求等。

b)规划分析。介绍规划不同阶段目标、发展规模、布局、结构、建设时序,以及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的建设计划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规划内容;给出规划与法规政策、上层位规划、区域“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同层位规划在环境目标、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符合性和协调性分析结论,重点明确规划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c)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识别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确定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通过调查评价区域资源利用状况、环境质量及环境目标、生态状况及生态功能等,分析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利用的现状水平和变化趋势,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和变化趋势,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况和变化趋势,明确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及原因。

对已开发区域进行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明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上一轮规划实施的关系。明确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

d)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识别规划及规划相关运输实施可能影响的资源、生态、环境要素及其范围和程度,确定不同规划时段的环境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给出评价指标值。

e)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设置多种预测情景,估算不同情景下对规划实施支撑性资源的需求量和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以及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量。预测与评价不同情景下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环境质量、环境敏感区的影响范围与程度,明确规划实施后能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型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开展人群健康影响分析、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预测和分析规划实施与其它相关规划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承载能力。

f)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论述规划的目标、规模、布局、结构等规划要素的环境合理性,以及环境目标可达性和规划实施的环境效益。明确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并给出调整后的规划布局、结构、规模、建设时序。

g)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给出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分区环境管控要求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如规划方案中包含具体的建设项目,还应给出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要求和简化建议。

h)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详细说明拟定的跟踪监测与评价计划。

i)评价结论。归纳总结评价工作成果,明确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以及优化调整后的规划方案。

15.3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图件的要求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图件一般包括规划概述相关图件,环境现状和区域规划相关图件,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优化调整、分区环境管控、跟踪评价计划等成果图件。

b)需纳入规划环评成果数据库的图件应包含地理信息、数据信息,格式和内容应达到入数据库标准。

c)报告书应包含的成果图件及格式、内容要求见附录E。

15.4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环境影响分析依据。重点明确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环境目标和标准。

b)环境现状评价。通过调查评价区域资源利用状况、环境质量及环境目标、生态状况及生态功能等,分析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利用的现状水平和变化趋势,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和变化趋势,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况和变化趋势等,明确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及原因。明确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

c)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上层位规划和同层位规划在环境目标、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符合性和协调性。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环境质量、环境敏感区的影响范围与程度。根据规划类型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开展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评价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承载能力,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给出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结果。

d)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给出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环境准入要求和环境保护方案。针对主要环境影响提出跟踪监测和评价计划。

e)根据评价需要,在篇章(或说明)中附必要的图、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工作流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规划编制的早期阶段介入,并与规划编制、论证及审定等关键环节和过程充分互动,互动内容一般包括:

1、在规划研究或纲要编制阶段,同步开展规划环评工作。通过对规划可能涉及内容的分析,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政策等,收集规划所在区域战略环评和“三线一单”成果,对规划区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基础数据资料,初步调查环境敏感区情况,识别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

同时拟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案。

2、在规划方案全面编制阶段,完成现状调查与评价,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和评价拟定规划方案实施的资源、环境、生态影响,并将评价结果和结论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作为方案比选和优化的参考和依据。

3、在规划的审定阶段:

a)进一步论证拟最终采纳的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形成必要的优化调整建议,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对推荐的规划方案提出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b)如果拟选定的规划方案资源、生态、环境难以承载、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减轻对策和措施,或者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料和专家知识对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等无法做出科学判断,应向规划编制机关提出放弃规划方案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4、在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编写,并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正式提交给规划编制机关。

5、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会后,规划编制机关应根据审查小组提出的修改意见、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对采纳情况作出说明,不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影响评价查看更多>环境污染查看更多>生态环境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