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生态环境部:关于征求《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2018-07-06 15:56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臭氧污染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研判臭氧与其前体物排放的敏感性,诊断臭氧污染成因,用于判断臭氧污染前体物控制方向。

(4)估算本地和外地不同类别前体物污染源对臭氧环境浓度的贡献,明确臭氧及其前体物本地贡献与外地贡献(占比),包括区域内各城市的相互贡献,以及城市内各区县的相互贡献。

(5)确定环境空气中 NOx 重点控制污染源与 NOx 排放源类的控制目标。

(6)阐明环境空气中不同种类 VOCs 的浓度水平与时空分布特性,确定 VOCs 重点控制物种、重点控制行业与重点控制源,明确 VOCs排放源类的控制目标。

附录:

一、环境空气臭氧来源解析技术路线及各方法技术流程

附图 1 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技术路线图

二、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技术报告编写大纲(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工作背景与工作过程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区域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2.1 研究区域自然条件及气象特征

2.2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3 研究区域能源消费变化情况

2.4 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3.2 研究时段空气污染物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

3.3 研究时段臭氧污染特征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环境空气臭氧来源解析技术方法介绍

4.1 源解析技术方法的选择

4.2 模型原理

4.3 综合来源解析方法

第五章 臭氧前体物排放清单构建

5.1 氮氧化物源排放特征分析

5.2 氮氧化物重点源识别

5.3 人为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源排放特征分析

5.4 天然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总量估算

5.5 不同类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源对臭氧的贡献

5.6 小结

第六章 挥发性有机物观测与组分分析

6.1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6.2 环境受体挥发性有机物样品的采集

6.3 挥发性有机物样品的组分分析第七章 基于观测的臭氧来源解析

7.1 臭氧形成敏感性分析

7.2 臭氧区域传输贡献分析

7.3 氮氧化物重点污染源分析

7.4 受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特征分析

7.5 受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及对臭氧形成贡献分析

7.6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点污染源分析

7.7 小结

第八章 基于空气质量模型的臭氧来源解析

8.1 臭氧形成敏感性分析

8.2 臭氧及其前体物区域来源分析

8.3 臭氧及其前体物本地行业来源分析

8.4 小结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臭氧污染查看更多>蓝天保卫战查看更多>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