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加拿大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日本和美国未签署写入数值目标、旨在减少日益严重的海洋塑料垃圾的文件《海洋塑料宪章》,被环境保护团体纷纷谴责“应该感到羞耻”。联合国推测塑料垃圾废弃量为每年3亿吨。还有估算显示,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为每年800万至1200万吨。本文为您分享《10000 个科学难题˙海洋科学卷》中一个相关的“难题”。
塑料制品由于轻便、弹性好和耐用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2013 年全世界塑料的产量近3 亿t。然而大量塑料垃圾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海洋,使海洋几乎成了一个“塑料世界”。海洋微塑料(marine microplastics)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研究热点,是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及海洋酸化并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微塑料”一词最早被提及是在1990 年,国外学者在描述南非海滩调查结果时提到了“微塑料”;海洋教育协会在20 世纪90 年代的巡航报告中提及了“微塑料”;2004 年,在描述海水中的塑料碎片分布时也提及了“微塑料”。目前“微塑料”一般指在显微镜帮助下可看见的塑料物质,粒径从几毫米到几亚毫米。在GESAMP 的评估中,微塑料被界定在1nm 至5mm 大小的颗粒。美国NOAA 将微塑料定义为小于5mm 的小塑料碎片。目前国内外研究大都将5mm 界定为微塑料尺度的上限。
国际社会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呼吁重视海洋塑料垃圾问题。2003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发起“海洋垃圾全球倡议”,2009 年发布报告《海洋垃圾:一个全球挑战》。这是史上第一次跨越12个不同区域,衡量全球海洋垃圾状况的尝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此前估计,每年有超过640万t垃圾进入海洋。2014 年6月23 日,UNEP 在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发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4 年年鉴》和《评估塑料的价值》,指出海洋里大量的塑料垃圾日益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保守估计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30亿美元,并将海洋塑料污染列为近十年中最值得关注的十大紧迫环境问题之一。2015 年4 月,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发布报告,把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大型海洋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2016 年联合国第二次环境大会报告进一步从国际法规和政策层面推动海洋微塑料的管理和控制。
微塑料的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洗涤剂、生活护肤及工业原料等中的微塑料成分,随污水排出进入陆海环境中;二是环境中的大块塑料裂解释放所致。海洋微塑料的主要危害是它一旦进入食物链,将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小尺寸(<5mm)的微塑料和海洋中的低营养级生物,如浮游生物,具有相似的大小,许多海洋生物不能区分食物和微塑料颗粒,因此微塑料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除此以外,海洋生物还可通过摄食其他动物而间接吞食微塑料。
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和机制十分复杂。一方面,微塑料对海洋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微塑料本身溶出物质可能会对生物的发育造成影响,同时塑料固体本身也会对生物组织造成物理伤害,从而影响海洋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另一方面,微塑料被生物误食之后,当该生物被上一级食物链的生物捕食之后沿食物链传播、富集,加大对生物的伤害过程。最后,微塑料表面能够吸附一定浓度的化学污染物,这些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往往是有害的。
世界各国近年来出台越来越多的微塑料管理对策。欧盟制订了海洋策略框架计划,海洋废弃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一些欧洲国家呼吁停止微塑料使用。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5 年6 月的G7 峰会上强调了对塑料的重视,将关注目标放在减少塑料和微塑料的污染上。为防止北美地区五大湖的环境受到破坏,加拿大议会宣布将塑料微珠列为有毒物质。2014 年6 月,美国伊利诺伊州首次出台法案禁止个人护理产品使用塑料微珠,并规定从2018 年年底开始禁止生产含有合成塑料微珠的肥皂和化妆品,从2019 年年底开始禁止销售此类产品。加利福尼亚和纽约也将紧随其后。澳大利亚联邦和省的环境部长也致力在2018 年7 月前自愿淘汰塑料微珠产品。荷兰、奥地利、卢森堡、比利时和瑞典也已经发出声明,表示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应禁止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使用微塑料。
微塑料污染对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构成了重要威胁,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外交压力。然而,目前对微塑料在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中污染的现状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害影响的认识仍比较缺乏;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也缺乏有效技术和措施。我国关于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开展大量的调查工作,全面掌握海滩、海底、海漂微塑料垃圾的污染现状。国家海洋局从2007 年以后,每年开展一次全国性的近岸海域和海滩海洋塑料垃圾的数量、种类调查。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尚未开展过大规模的海洋微塑料调查研究,对我国河口、近海微塑料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特征缺乏第一手资料;同时,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人们对在真实海洋环境中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影响的程度,知之甚少。
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污染,人们对海洋微塑污染来源、传输途径及对生态系统危害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目前面临的海洋微塑料研究主要难题包括:
1. 揭示海洋微塑料的来源、通量及时空变化规律。
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复杂,从入海途径来看,既包括入海河流、直排海污染源,也包括海难垃圾、海水养殖,还包括大气沉降等,其入海途径十分复杂;从形态来看,既包括直接以微塑料颗粒形态入海的原生来源,也包括大块塑料入海以后逐步破碎、降解形成的次生来源。因此,目前还很难准确掌握塑料和微塑料的入海数量。塑料和微塑料入海以后,一部分逐步下沉到海底,也有一部分随洋流不断漂移到世界各地。目前对微塑料在世界大洋的分布状态还缺乏全面的了解。
2. 海洋微塑料监测分析方法、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微塑料的组成、种类、大小的认识差异非常大,在采样面积、深度、采样量、拖网速度、分选程序及装置等上,国际上也缺乏统一的方法和规范,微塑料分离、分析和鉴定方法仍在不断改进之中。因此,尽快形成规范化的采样、分离和分析鉴定方法,建立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增强各国海洋微塑料调查和研究数据可对比性和信息共享,对评估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形势及加强海洋微塑料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海洋微塑料研究亟待解决的基础性科研问题。
3. 海洋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技术。
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和机制十分复杂。它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来自其自身粒子的物理效应,来自其吸附的环境中的污染物,还来自通过充当附着生物的基质间接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微塑料在真实环境中对海洋生物的作用过程,综合利用室内分析、野外调查和模型模拟等多种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风险评估体系。
4. 海洋微塑料污染源头控制与管理技术。
世界范围的塑料和微塑料的用途十分广泛,在生产、运输和使用涉及多个环节,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特点,导致海洋微塑料的陆域来源复杂多样,对它的管控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经济、社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针对微塑料的主要污染源,综合采取立法、政策、经济、回收处理等多种手段,形成符合各国国情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源头控制和管理手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王向明、水环境监测室副主任刘启贞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道季教授一行,莅临SGS通标开展环境微塑料检测工作调研指导,听取SGS通标在环境微塑料检测分析领域的工作进展和2022年度饮用水源地微塑料监测评估项目的情况汇报。王向明总工程师、刘启贞副
2月3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根据《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和我国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印发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上海版的《清单》中增加了对微塑料与双酚A的管控:另外,在2月5日发布的《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中,明确
上个月,美国水研究基金会(WRF)公布了其2022年度PaulL.Busch水业创新奖(下文简称PLB奖)的得主,来自堪萨斯大学的BelindaSturm教授获此殊荣。PLB奖已设立超过20年,过去两年的PLB奖均由华人获得,包括美国范德堡大学的林士弘教授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任智勇教授。该奖以WRF前主席PaulBusch命名,以纪念他
编者按:微塑料(粒径5mm)作为一种近年来发现对生物圈构成生态风险的污染物,目前已引起全球普遍关注。微塑料主要通过污/废水、径流进入水系,并不断扩散、转移,远至人类少有涉及的南极洲也已发现微塑料的踪迹。因此,通过污水处理对微塑料去除或截留作用凸显重要。尽管污水处理工艺可去除90%以上的微
为了探究微塑料在水体和土壤环境中对磷的吸附特性及不同因素对磷等生源物质在微塑料及土壤中赋存的影响,采用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这两种常见的微塑料进行吸附试验。
随着近年来公众对塑料垃圾问题的热议,微塑料污染亦得到更多关注,国内有关微塑料水体污染研究逐年增多。为全面了解国内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和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国内水体微塑料污染相关研究进行收集整理。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水环境普遍受到微塑料污染,淡水系统较近海海域的污染更重,水源水的污染现状亦不容乐观。而污水厂无法实现对污水中微塑料的完整截留因而不断加剧受纳水体的污染情况,国内给水厂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研究较少。
本文系统分析了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聚酰胺(PA)六种微塑料与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土壤介质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老化程度、极性以及土壤中H+、低分子酸的影响;微塑料与持久性污染物的作用受微塑料疏水性、橡胶域丰度、污染物极性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微塑料与抗生素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极性以及土壤中的腐殖质等物质的影响。
微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产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今年将“土壤微塑料前瞻性监测研究”列入“12个环境热点问题前瞻性监测研究计划”并着手实施。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受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相对于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明显滞后与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与未来需求。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微塑料的来源和进入途径;重点分析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风化和降解过程,以及
纸质吸管取代塑料吸管,环保餐具取代普通塑料餐具,可降解塑料袋取代一次性塑料袋……今年1月起,新版限塑令正式生效,许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被按下了停止键。尽管我国对塑料制品的限制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日益重视,但仍有大量塑料被直接释放到环境中。“这些暴露的塑料制品在物理作用、
摘要:海洋塑料垃圾与微塑料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被列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从国际、区域和国家层面上梳理了塑料管控政策,分析了已经实施的“禁/限塑令”管控政策的实施前景、实施效果和难点,认为存在实施成本高、宣传不到位和替代品短期难以普及等问题,导致实施效果较差。
2月3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根据《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和我国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印发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上海版的《清单》中增加了对微塑料与双酚A的管控:另外,在2月5日发布的《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中,明确
上个月,美国水研究基金会(WRF)公布了其2022年度PaulL.Busch水业创新奖(下文简称PLB奖)的得主,来自堪萨斯大学的BelindaSturm教授获此殊荣。PLB奖已设立超过20年,过去两年的PLB奖均由华人获得,包括美国范德堡大学的林士弘教授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任智勇教授。该奖以WRF前主席PaulBusch命名,以纪念他
随着近年来公众对塑料垃圾问题的热议,微塑料污染亦得到更多关注,国内有关微塑料水体污染研究逐年增多。为全面了解国内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和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国内水体微塑料污染相关研究进行收集整理。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水环境普遍受到微塑料污染,淡水系统较近海海域的污染更重,水源水的污染现状亦不容乐观。而污水厂无法实现对污水中微塑料的完整截留因而不断加剧受纳水体的污染情况,国内给水厂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研究较少。
本文系统分析了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聚酰胺(PA)六种微塑料与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土壤介质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老化程度、极性以及土壤中H+、低分子酸的影响;微塑料与持久性污染物的作用受微塑料疏水性、橡胶域丰度、污染物极性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微塑料与抗生素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极性以及土壤中的腐殖质等物质的影响。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受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相对于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明显滞后与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与未来需求。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微塑料的来源和进入途径;重点分析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风化和降解过程,以及
近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据估算,世界海洋底部可能有至少1400万吨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其重量可能是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料碎片的30多倍。深海就像一个“水槽”,汇聚着大量微塑料。塑料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白色污染也在持续增加,部分塑料垃圾通
轮胎微塑料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微塑料,是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微塑料初级来源的第二大贡献者。轮胎微塑料主要来自城市道路行驶汽车的大量磨损,极易随着大气沉降、雨水、地表水流动等途径进入城市水环境,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存在于处理雨水和城市径流的景观河和人工湿地中,成为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文章分享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微塑料”(尺寸小于5mm的塑料)概念被提出以后,围绕微塑料的分析方法、源解析、降解、环境行为以及潜在危害等已经被广泛报道。然而,塑料不仅仅包括微塑料,还包括尺寸大于5mm的塑料和小于1μm的纳米塑料,环境中塑料污染也不仅仅是微
在环境中粒径小于5mm的塑料污染物被称之为微塑料,它们有的可以被人眼察觉,而更多的是不仅难以凭肉眼分辨,机器也很难彻底去除。土壤是怎么被污染的?农膜:我国农膜厚度较薄,甚至有的小于0.005mm,以至于我国的农膜回收率并不高。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会分解为塑料碎片甚至是微塑料,这也是微塑料进入
近年来,海洋和淡水体系中微塑料污染和生态效应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众多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水体环境中大量而广泛存在,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与健康造成较大威胁,这些研究为世界范围内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众所周知,土壤在维系生物多样性和保障食物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洋微塑料污染作为新型环境问题受到全球重视。相对地,土壤特别是农用地微塑料污染尚未引起广泛关切。文章综述了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积累、降解、迁移及其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的潜在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相关的加强研究和监管对策建议。文章指出,农用地膜破碎、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污泥农用
摘要:海洋塑料垃圾与微塑料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被列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从国际、区域和国家层面上梳理了塑料管控政策,分析了已经实施的“禁/限塑令”管控政策的实施前景、实施效果和难点,认为存在实施成本高、宣传不到位和替代品短期难以普及等问题,导致实施效果较差。
近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据估算,世界海洋底部可能有至少1400万吨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其重量可能是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料碎片的30多倍。深海就像一个“水槽”,汇聚着大量微塑料。塑料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白色污染也在持续增加,部分塑料垃圾通
中国是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并不代表我们是塑料污染大国,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治理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多个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已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六个方
近年来,国际上对海洋环境与海岸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渔业影响和健康风险的关注日益加强。中国被认为是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排放大国。开展我国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监管与治理工作重要而迫切。本文在分析塑料垃圾污染的基础上,介绍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监管与治理状态,并提出应对策略。
不提供瓶装矿泉水等一次性塑料用品,会后回收会议胸牌,不仅从议题设置,主办方还力图通过一些小细节,向与会人员传达减少塑料使用的信号。一般来说,微塑料是指环境中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或颗粒。作为环境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国内外微塑料研究进展迅速。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总体还处于起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正在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的科考队成员近日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这并不是人类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极海域漂浮着微塑料。科学家们认为:
近日,中国大洋第45航次科考队在东太平洋海域开展拖网采样作业,对海洋新兴污染物mdash;mdash;微塑料进行断面监测。自2016年起,我国就开始了这项监测,今年首次将监测范围扩大至大洋和极地领域。这种细小的、肉眼往往难以看见的污染物来自哪里?又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报记者随船一探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