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
1.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国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全国人大开展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要求“着力加强危险废物处置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底线”。2016年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两高司法解释”)对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统筹规划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推进现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提档升级,提高利用处置技术水平;完善村镇医疗废物收运体系,确保危险废物100%安全处置”;《重庆市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提出“合理布局并推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需求”;新修订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提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和有关要求,组织编制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危险废物收集体系的日益健全,危险废物产生、收集、集中处置量将继续增长。同时,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大量的有害垃圾纳入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对当前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和环境监管提出更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统筹落实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建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需求和环境监管要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用处置能力与需求的匹配性有待提高。一是含铜废物、废印刷电路板等有价危险废物利用能力过剩。二是焚烧和填埋等最终集中处置能力保障不足,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处置危险废物类别受限,且受水泥生产影响,集中处置能力有缺口。三是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非工业源危险废物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后的有害垃圾逐步纳入监管后,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缺口进一步加大。四是新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发布后新增的危险废物、大宗危险废物以及含汞危险废物等尚未找到稳定资源化利用处置途径。
(2)收运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现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对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意愿不强。二是废铅酸蓄电池、废矿物油等非工业源危险废物收运体系管理难度大。
(3)经营单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模化效益、行业影响力、从业人员素质、技术力量等还不能满足相关要求。
(4)环境风险和环境安全隐患大。一是现有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在稳定运行、处置方式、污染防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非工业源危险废物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的环境风险仍未彻底消除。
二、预测及需求分析
(一)产生量预测
1.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
2022年,预测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91.06万吨,较2017年增长50.51%,其中渝西片区预测产生量将占全市预测总产生量的68.82%,其次是主城片区占27.92%。预测产生量最大的区县是长寿区,占全市预测总产生量的41.15%。预测产生量排名前5位区县(长寿区、潼南区、两江新区、巴南区、北碚区)危险废物产生总量将占全市预测总产生量的70%;全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预测产生量16.94万吨,主要分布在江津区、巴南区、渝北区、北碚区等区县。页岩气开采行业的油基钻屑预测产生量3.53万吨,产生重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涪陵勘探区和永川勘探区。生活垃圾分离出的有害垃圾预测1.4万吨。
2.医疗废物产生量预测
2022年,预测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3.9万吨,较2017年增长83.96%,其中主城片区产生量占全市总产生量的33.59%。
(二)处置需求分析
1.危险废物处置需求
2022年,全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需求为57.49万吨(不含综合利用),其中集中处置能力缺口45.79万吨(含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能力缺口16.94万吨),包括:主城片区缺口20.01万吨,渝西片区缺口20.17万吨,渝东北片区缺口5.38万吨,渝东南片区缺口0.23万吨。
2.医疗废物处置需求
2022年,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需求3.9万吨,其中集中处置能力缺口1.11万吨。主城片区以及开州区、江津区的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置能力存在缺口。
三、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范引导、科学布局我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机制,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危险废物处置体系,着力提升集中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为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二)规划目标
2020年年底前,以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批前期基础好、管理水平高的危险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设施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工程,逐步完善废铅酸蓄电池、生活垃圾分类产生的有害垃圾、非工业源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基本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精细化监管,实现全市危险废物处置需求与能力基本匹配。
2022年年底前,以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处置技术为核心,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和设施,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优质企业。
(三)规划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充分考虑危险废物增长趋势、兜底保障及应急处置因素,以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为主、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为辅,构建基本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处置设施体系,基本实现我市危险废物“自产自销”。
2.就近处置、辐射周边。以渝西、渝东北片区为主,布设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辐射主城区及渝东南危险废物处置。根据就近原则,合理布局收运网络,实现服务范围内工业和非工业源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减少转移环境风险。医疗废物以片区统筹集中处置和区县自行集中处置相结合,不断提升乡村及偏远地区医疗废物的集中无害化处置覆盖范围。
3.严格准入、优化结构。新改扩建集中处置设施必须采用国内先进成熟工艺和设备;逐步淘汰落后的利用处置工艺和设备;鼓励企业对设施提档升级改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管理和服务理念,提升经营和服务水平。
4.总量控制、公平竞争。依据危险废物产生类别、产生量、区域分布及其增长趋势,对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实行区域总量控制,防止区域内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过剩。逐步扩大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范围,有序稳步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危险废物处置市场,推进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危险废物经营社会化服务,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统筹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一是总体上按照“鼓励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新建一批”原则,统筹规划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按照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和填埋处置能力建设适度超前、水泥窑协同处置适度补充的原则,到2020年基本满足全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需求;到2022年,实现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需求量完全匹配,培育一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龙头企业。
二是原则上以重庆市区域功能片区为单位统筹规划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接纳片区范围内工业危险废物和非工业源危险废物,并提供“兜底式”保障和应急需求。重点在渝西和渝东北片区建设危险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中心,提升我市危险废物无害处置兜底保障能力;鼓励渝西、渝东北片区择优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作为区域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的有效补充,禁止利用落后水泥产能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力求无害化处置能力与需求匹配,促进危险废物利用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危险废物处置与企业经济共赢。
三是统筹调配全市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资源,支持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产生量小的区县依托相邻区县跨区域联合建设,减少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长距离跨区域转移的风险。
四是规范引导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1万吨及以上的企业和大型产业基地、产生量在2万吨/年及以上的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不含主城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全面提升现有产生单位自建利用处置设施管理水平,确保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五是推进大宗危险废物(铬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油基钻屑等)、新增危险废物(含铬芒硝、废催化剂等)以及含汞危险废物(含汞荧光灯)专用综合利用及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有效解决该类危险废物无稳定利用处置去向问题。
(二)合理布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一是因地制宜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合理选择处置工艺或依托区域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妥善解决药物性和化学性医疗废物处置需求。加快边远区县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二是建立区域医疗废物协同与应急处置机制,保障全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进一步提升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覆盖范围。
(三)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体系
一是完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试点。推进现有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试点的规范化管理,推动危险废物分类收集专业化、规模化和园区化,积极稳妥发展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和预处理服务。
二是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契机,完善非工业源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转运体系。补充完善有害垃圾收运及中转贮存设施设备,以社区为中心推进有害垃圾分类收集、贮存专用容器及设施建设,建立符合环保要求、与分类需求相匹配的有害垃圾收运体系;积极探索开展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试点;规范机动车维修行业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废物收集、贮存、转运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环境监测机构等单位实验室废物收集、贮存、转运网络体系建设。
三是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收运体系建设,提升全市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建立以乡镇中心卫生院及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为节点的医疗废物中转贮存体系,落实19张床位(含19张床位)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就近集中上送,不断提升医疗废物集中收集覆盖范围;支持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在合理收运范围内收集处置医疗废物,做到应收尽收和及时收运。
(四)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技术和运营水平
一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设施及运营经验,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提高现有设施的运营水平,高标准建设新的集中处置设施。鼓励危险废物焚烧、填埋等集中处置企业向规模化发展。严格限制可利用或可焚烧处置的危险废物进入填埋场,减少危险废物填埋量。
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我市有价值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提高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减轻危险废物末端处置压力。鼓励现有资源化利用设施提档升级,淘汰一批利用规模小、工艺水平落后、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综合利用设施。鼓励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企业提高利用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或行业综合利用产品质量标准、有害物质限值标准的制定,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产品竞争力。
(五)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
一是强化市、区(县)两级环保部门危险废物监管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运、利用、处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和监测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手段和机制。建立危险废物应急处置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提高危险废物应急处置能力,鼓励持证单位参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危险废物应急处置工作。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多的区县推进危险废物监管机构建设。市级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区(县)环保部门危险废物监管业务指导。
二是加快建立健全我市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完成与国家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实现地方和国家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设施建设布局规划及环境准入
(一)设施建设布局规划
1.规划布局及设施建设
依据全市区域功能特点和危险废物产生分布情况,按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和渝东南片区等3个区域进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规划布局;主城区内不规划布局新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其危险废物就近依托渝西片区和渝东北片区建设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置。
除主城片区外,其他区县原则上以区县或区域为单位统筹规划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1)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布局方案。
大力推进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和填埋设施建设,2020年底前建成投运长寿区的长寿危险废物处置场二期项目、长寿区长寿经开区工业废弃物处置中心项目、永川区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及新型材料项目、重庆潼南区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综合处置项目及万盛经开区的渝南循环经济项目等项目的建设,新增42.25万吨/年的集中处置能力,实现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与需求基本匹配。此外,鼓励和支持在渝西片区的璧山区、江津区和涪陵区,渝东北片区的万州,以及渝东南片区的黔江区等地区新建(扩建)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和填埋设施。
针对垃圾焚烧飞灰无稳定处置去向的问题,鼓励和支持万州区、江津区等地建设垃圾焚烧飞灰专用填埋设施或选择符合要求的水泥窑设施协同处置垃圾焚烧飞灰,支持涪陵区、黔江区、铜梁区、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綦江区、开州区、武隆区、梁平县、丰都县等辖区内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的区县就近选择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以满足焚烧飞灰处置要求。到2020年,全市新增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能力16.94万吨/年。
针对我市无含汞废物处置设施的问题,鼓励和支持在大足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含汞废物等专项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解决非工业源危险废物处置需求。
鼓励在长寿区开展利用炼钢转炉协同处置废油漆、废涂料及废矿物油铁质包装桶工作,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2)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布局方案。
积极稳妥推进现有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作为全市危险废物焚烧和填埋集中处置的有效补充,鼓励和支持在渝西片区的永川、长寿、铜梁、万盛经开区以及渝东北片区的忠县等区县选择基础条件好的水泥企业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到2020年,全市新增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43.1万吨/年。
规范已建成投运的重庆太富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重庆水泥有限公司和重庆拉法基瑞安地维水泥有限公司等3个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的运营管理,提升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水平。
(3)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布局方案。
规范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运营管理,强化对涪陵、黔江、永川、綦江、南川、长寿、璧山、忠县、秀山等9个区县的现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监管,推进无法稳定运行的设施进行提标改造。
加快区县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梁平区、丰都县、奉节县、巫溪县等4个区县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积极推进主城区、涪陵区、江津区和开州区等4个区(片区)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改建及扩建,鼓励和支持其余区县自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或依托周边区县已建处置设施。到2020年,全市新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1.13万吨,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进一步提升。
2.投资估算及筹措方案
(1)投资估算
2022年,全市规划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约为25亿元。
(2)资金筹措方案
推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运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运营。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以社会资本为主,对于危害性大、处置难度高、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强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应当纳入当地公共基础设施,由政府统筹建设。
(二)设施环境准入
1.新改扩建设施
(1)集中处置设施选址、规模和技术工艺要求
集中处置设施选址:应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新建项目应进入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化解邻避效应,实现以人为本目标。考虑到项目的危害性、敏感性,对于新建项目选址,鼓励不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建设。
集中处置设施规模和技术工艺:应选择《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中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艺,或国家已发布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的最佳可行技术。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宜采用回转窑+二燃室+热能利用设施+烟气净化设施,单炉焚烧规模100吨/日及以上。
——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应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单线设计熟料生产规模4000吨/日及以上,采用窑磨一体化运行方式,水泥窑及窑尾余热系统采用高效布袋除尘器作为烟气净化设施,其他还应满足GB30485、GB50634、HJ662以及《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技术审查指南(试行)》等要求。鼓励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发展水泥生产企业和危险废物预处理中心分散联合经营模式,减少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环境风险。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单线规模10吨/日及以上的,宜采用焚烧工艺,焚烧设施宜采用回转窑(或热解炉)+二燃室+烟气净化设施;单线规模小于10吨/日的,宜采用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等非焚烧工艺,但单线规模不能低于3吨/日。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江苏宿迁发布《宿迁市2025-2026年度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2025-2026年,全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共编排1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8.8亿元。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工程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22.4亿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0.7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8日,广东佛山生态环境发布有关于佛山降碳减污之路的报道,绿色制造与产业转型以及重塑工业DNA。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市共有3个绿色工业园区、91个绿色工厂、3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总数位居广东省前列。其中,蒙娜丽莎陶瓷通过技术创新,投产了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
日前,江西发改委发布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44项,总投资147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5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159项,续建项目212项,新开工项目168项,预备项目5项,涵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生态环保项目46个。北极星汇总环保项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有关要求,为科学引导通化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利用处置企业规模化、专业化运营,现发布通化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投资指导性公告。一、指导思路坚持以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衢州市人民政府发布衢州市2025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引导性公告,全市利用处置能力74.1万吨/年,实际利用处置量33.89万吨,运行负荷45.7%。另有少部分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建有自行配套的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此外,全市还有规划在建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项目7个(水煤浆协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贵阳市乌当区400吨厨余垃圾处置设施提标改造建设项目环评一次公示,项目工程总投资52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前端餐厨垃圾收运系统更新完善1项、400t/d预处理工艺段提标改造1组、400t/d资源化利用工艺段提标改造1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更新1套、沼气利用及锅炉设备更新改造1项。公示
3月31日,上交所公告称,因厦门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本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长期扎根于我国环境能源领域,主营业务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业危废处置、医疗废物处置、厨余垃圾处置、渗滤液处理、生态填埋、海上环卫、垃圾压缩中转等,形成了以生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今天,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宜昌市城区(江北片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特许经营者招标,项目投资金额为17882.08万元,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处理建筑垃圾37万吨/年,包括工程/拆除垃圾30万吨/年、装修垃圾7万吨/年,主要建设内容含原料堆场、预处理系统、资源化利用系统、产品储存养护区、建筑垃圾应急硬化堆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理性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按照《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深化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
日前,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湖北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利用“白名单”制度(试行)》。详情如下:关于印发《湖北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利用“白名单”制度(试行)》的通知鄂环办〔2025〕12号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
日前,江苏宿迁发布《宿迁市2025-2026年度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2025-2026年,全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共编排1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8.8亿元。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工程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22.4亿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0.7亿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有关要求,为科学引导通化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利用处置企业规模化、专业化运营,现发布通化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投资指导性公告。一、指导思路坚持以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衢州市人民政府发布衢州市2025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引导性公告,全市利用处置能力74.1万吨/年,实际利用处置量33.89万吨,运行负荷45.7%。另有少部分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建有自行配套的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此外,全市还有规划在建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项目7个(水煤浆协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贵阳市乌当区400吨厨余垃圾处置设施提标改造建设项目环评一次公示,项目工程总投资52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前端餐厨垃圾收运系统更新完善1项、400t/d预处理工艺段提标改造1组、400t/d资源化利用工艺段提标改造1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更新1套、沼气利用及锅炉设备更新改造1项。公示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理性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按照《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深化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鲁环字〔2025〕18号各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林业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现将《
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湖南省依法组织对2023年度排放源年报数据进行调查,依据《排放源统计调查制度》(国统制〔2024〕11号),现将2023年湖南省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公布如下。一、统计范围2023年度排放源统计调查对象为重点调查单位全省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简称农业源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对第一师阿拉尔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决定的公告,项目总投资约3319万元,年处理固体废物15万吨。固体废物填埋场服务年限为5年,服务期满后进行封场处理。批复如下:关于第一师阿拉尔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项目环境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和工业产值的持续增长,危废处理行业一度被视为“黄金赛道”,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企业涌入。然而,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利润下滑等问题接踵而至,曾经风光无限的危废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业绩不佳:巨头利润大幅下滑2月18日,海螺环保发布公告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生态环境部对若羌-羚羊(花土沟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新建750千伏若羌-羚羊线路。线路途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路径全长约368千米。(二)扩建若羌750
3月5日,白银~天都山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获批。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新建白银~天都山第三回750千伏线路。线路途经甘肃省白银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路径全长约90千米。(二)扩建白银750千伏变电站。站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本期建设1回750千伏出线等。(三)扩建天都山750
日前,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提高用能用地保障。用好用足分时电价政策。探索在万州经开区建设增量配电网,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储能项目。原文如下: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促进民营经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文件表示,坚持统一认识,明确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功能定位。坚持开放包容,健全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和市场体系。坚持安全可靠,将虚拟电厂纳入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并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坚持多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全国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指出,2025年重庆市重点项目包括开工、在建、完工、储备“四个一批”项目。其中:开工、在建、完工项目共1252个,总投资约3.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00亿元;
4月3日,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为实现绿电交易加速跑,重庆加大绿电供需情况摸排,加强宣传培训,服务重点企业,重庆绿电交易正驶入“快车道”。一季度,重庆绿电成交电量达26亿千瓦时。其中,省间绿电成交量达17亿千瓦时,市内绿电成交量达9亿千瓦时;绿证成交量突破36万张,有效满足市场主体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包括开工、在建、完工、储备“四个一批”项目。其中:开工、在建、完工项目共1252个,总投资约3.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00亿元;储备项目316个,总投资约1.2万亿元。项目包括明
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中环报记者王亚京摄本届展会以“践行‘两山’理念服务‘双碳’战略创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
4月10日,重庆市政府公布《关于做好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包括开工、在建、完工、储备“四个一批”项目。其中,光伏项目33个,规模约5.6GW左右,重点开工项目14个,在建项目5个,8个重点完工项目,6个储备项目。详情见下: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市
4月8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疆电入渝”工程)重庆段走线验收完成。此次验收线路起于重庆市合川区沙鱼镇,止于渝北区±800千伏渝北换流站。验收用时10天,由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负责实施。“疆电入渝”工程重庆段线路跨越了渠江、高速公路、铁路和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
北极星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1月至今,全国光伏电站EPC定标规模高达32GW,普通集中式超14.8GW,大基地超5.4GW,分布式光伏超过12GW。其中,规模超过1GW的有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7家央国企,总规模达到17GW,占EPC总规模的53%。(仅统计公开数据)受“抢装潮”影响,光伏组件价格从年初0.65元/W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9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指出,用好用足分时电价政策。探索在万州经开区建设增量配电网,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储能项目。支持民间资本建设养老、社会福利等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