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导语: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
来源:农村日报,原标题《土壤修复还需政企学研合力》;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2018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评述和2019年发展展望》。
近年来,土壤健康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也一直是困扰农民的难题。在近日举办的首届土壤健康与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交流大会上,专家指出,目前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研究已经颇具成果,但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农民对技术的掌握方面还存在许多难题。专家建议政企学研联合起来,形成治理技术落地和推广的合力。
土壤污染呈现出交叉性和复合性
土壤污染一直是困扰耕地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发展,土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重金属污染、酸化盐碱化、板结硬化等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
与此同时,针对土壤修复与治理的技术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徐明岗将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划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工程修复技术,利用固化分离、化学淋洗、植物修复等手段,吸收、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逐渐恢复土壤的各项功能。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土壤污染更多地呈现出交叉性和复合性,这无疑提高了土壤修复与治理的难度。徐明岗说:“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土壤污染的影响元素越来越多,污染区域化、复杂化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当前土壤污染的治理不能单靠某一种技术来解决,而更需要组装农艺、生物、工程等技术措施,将污染修复、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整合起来,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土壤修复模式。
以我国东北黑土地为例,针对目前黑土结构变差、地力等级降低、耕层变薄、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魏丹认为,土壤的修复需要分“治病—提升—精准管理”三步走。“遭遇连作障碍、土壤侵蚀、病虫害、酸化以及盐渍化的土壤,要消除障碍,对症下药,采用微生物调控、调酸改土,并通过免耕和秸秆还田,最终形成健康、肥沃的耕层。”
“技术模式要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质量建设处处长杨帆表示,该中心印发的《2018年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示范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因地制宜选择农艺、生物、工程等技术措施,组装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技术模式,并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常态化实施的组织方式、服务机制和政策框架,促进长效机制建设。
修复与治理技术要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
如何有效地集成组装一批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的技术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土壤修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并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雷梅有着深刻的理解。“做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就必须要和土壤污染修复的市场紧密结合,解决区域化、标准化、装备化和资源化四个问题。”她说。
据雷梅介绍,区域化就是“在哪里用”,就是根据不同污染地区的污染类型、人口、地形地貌特征、种植结构的特征,来设计不同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案。“以湖南常德的示范区为例,轻污染地区可以用植物阻隔、钝化修复,中污染地区采用间作修复,重污染区采用植物萃取修复,根据不同土壤的状况,因地制宜设计和实施对应的修复治理方案。”
标准化则是“怎么用”,是指土壤修复工程实施的规范技术流程。“土壤修复产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那就是从小规模的田间试验入手,经过技术参数的摸索调整、大规模的试验应用、工程推广和辐射带动,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健康的产业体系。”雷梅认为,这期间必须要有技术部门科学的修复技术指导和工程运行机制,确保土壤修复的效果,避免二次污染。
“但最重要的,还是资源化,也就是怎么样用好技术。”她说,“如果没有给当地农民提供一整套与当地产业结合的技术模式,他们是很难接受的。”在集成组装土壤修复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必须要追求修复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最开始,农民都对我们的技术持怀疑态度,也并不认为修复和治理土壤能为他们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选择与当地的特色产业结合,提供高效的科技服务,形成适合当地产业的区域化工程运行模式。”
在广西环江,雷梅和她的团队在示范区结合当地种桑养蚕业,通过植物萃取和田间修复,帮助重金属污染地区延长了桑枝收获、木耳种植、有机肥制造、蚕丝品制造等产业链条,在当地形成了一整套围绕土壤修复技术的产业模式,不仅有效修复了土壤,还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土壤修复进入新阶段
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为土壤修复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修复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就全国来看,目前许多地区都面临着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作物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土壤状况的改善、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需要联合政企学研的各方力量。
自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了许多土壤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启动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到2018年,通过秸秆还田、缓坡垄作和轮作休耕,试点县耕地质量的高压力得到了缓解。杨帆表示:“从黑土地保护项目2017年的监测数据来看,17个项目县的预期目标都完成得很好。今后,我们将在之前项目的基础上,从中选择8个县进行整建制推进,创新完善服务机制,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保护土壤健康。”据她介绍,仅东北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目前已经总结形成了5大类共17个集成技术模式,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升3%以上,土壤容重下降,板结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土壤肥力指标全面向好。其中,内蒙古、吉林的试点区耕地质量提高了0.5个等级。
而在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研究员马义兵看来,做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管控十分必要,重点区域的风险等级、治理途径、管控措施和落实机制都需要确定和规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赵晓军认为,当前急需构建好全国土壤环境监测的国家网。“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不够全面和仔细,急需做一次新的详查,更新全国土壤状况信息库,并配备相应的采样队伍、制样基地、化验室等,建立土壤电子台账,这不仅有利于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也是《土壤污染防治法》每十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的要求。”
就科研院所来说,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表示,目前在种植业的研究领域,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绝大部分的科研力量集中在良种、良法的某一个方面,对于良田的重视程度不够。“土肥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研究的是空气、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涉及农产品质量,也涉及环境。”他认为,目前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应注重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研发,以领军科学家、科学家团队的力量,配合实验室、创新基地等科研设施和平台的建设,支撑科研能力的提升,关注和解决良田的问题。
除此之外,企业作为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不仅了解土壤修复与治理中最迫切的需求,也具备科技创新的活力,是科研成果迈向农田的桥梁,也是政策和技术落地的有力推手。记者在会上看到,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土壤重金属拮抗—钝化修复技术,甘肃昊洲肥业有限公司的凹凸棒矿物肥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水热条件,北京新地标土壤设备有限公司也带来了各类土壤采样和制样设备,受到了参会代表的关注。
健康的土壤事关农作物产量的安全和质量安全,也事关国人的健康。我们能够看到,研企合作促进了技术成果的产品转化,政企合作让试点示范效果更好。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土壤修复事业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全社会土壤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土壤修复将成为商机无限的新“蓝海”。
2018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评述和2019年发展展望
挥别2018,展望2019
时值岁末年初,为了及时反映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18年环保产业发展评述和2019年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 、作者:张娟、刘阳生、李书鹏、邢轶兰、张璇、胡钟莘莘等
一、2018年行业评述
1、主要政策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同时是土壤修复行业重磅政策发布的一年。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这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后,各省市地方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包括广西、广东、山东、山西等,陆续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或“土壤污染防治2018年工作方案”,提出具体治理目标及实施方案。
2018年8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实施。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土壤与地下水》等技术指导文件。
2、行业发展
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5亿元,与2017年执行数基本持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2018-2022),2018年国拨经费6.08亿元,这将促进土壤修复行业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重大科技支撑。
通过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采招网等公开途径不完全统计, 2018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100多亿,其中工业类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仍占主要部分,合同额约70亿,而且资金规模愈来愈集中于大项目,根据统计亿元以上大项目约占一半市场规模。通过企查查APP进行关键词和筛选查询,2018年土壤修复从业企业为3830家。土壤修复行业成为环保产业最受瞩目的细分行业之一。
2018年在资本寒冬、国进民退的背景下,环保产业企业压力陡增,但是土壤修复市场仍旧保持稳步释放和发展。
3、热点技术
2018年,工业污染场地工程应用技术主要有原位加热技术、异位热脱附技术、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多项抽提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等。
原位加热修复技术目前基本应用成熟的有传导式原位电加热、燃气加热和原位电阻加热技术。目前国内各家修复企业均在着力研发原位加热及配套的多相抽提和水气地面处理技术,在工艺参数设置和过程模拟等方面仍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对于有机污染土壤,目前修复效果最优的仍是异位热脱附技术,近些年国家863计划相关科研项目以及今年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热脱附成套技术与装备”都给予此类技术研究支持。化学氧化技术对中轻度有机污染土壤具有效果好、经济、施工便捷的优点,但是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不同赋存形态对化学氧化修复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除工程应用技术外,2018年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前沿的科研成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探讨了腐殖酸活化的磷酸盐矿物稳定化铅、锌和镉污染土壤的可行性,还提出了一种采用磺化油固化/稳定化高分子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开发了场地修复二次污染影响在线监控和评估方法,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开发了场地修复扬尘和VOCs在线预警系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展了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研究,在微生物聚集体抵抗毒性以及过硫酸盐化学氧化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同时在重金属超标农田和稀土尾矿地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成果。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研究了电动修复效率的影响机制。中国海洋大学利用土著微生物开展了微生物淋滤和微生物降解修复重金属和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农田土壤修复为土壤修复中另一大主要领域,根据我国已经开展的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试点项目来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模式,主要还是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第五十三条和第五十四条开展一些探索性工作。
4、行业存在问题及建议
1)政策标准的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出台的管理政策较多,出台的规范、指南、导则等技术文件内容较为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对具体工作指导性偏弱。现有取样方法采集的样品代表性不足,造成修复行业基础不牢;场地调查评估与工程修复之间、咨询单位与修复企业之间的存在信息流不畅等问题,各种技术文件的表述也需要规范统一。建议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标准体系。
2)很多项目采用的修复技术创新性不足,施工简单粗犷,设计能力普遍偏弱。建议国家鼓励地质勘探、化工、自动化、机械等行业与土壤修复行业联合开展修复技术和施工方法研究。
3)专业设备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目前,我国使用的很多设备来自于国外,造价昂贵,后期维修或维护困难。国内与修复技术配套的装备水平较差、可靠性不高、二次污染防治手段不足。建议国家政策针对引进设备给予退税政策支持,针对国产化的装备研发和推广给予资金支持。
4)土壤修复资金不足。我国土壤修复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经费,资金量有限。土壤修复商业模式包括污染方付费模式、受益方付费模式和财政直接出资模式,均存在污染责任人无法确认或资金困难等问题,行业需要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渠道。
5)修复工程低价中标现象依然存在,需要加强修复效果的监管和评估。建议国家出台修复项目价格指导文件,严查项目质量;对修复效果优异的项目给予表彰奖励,鼓励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6)农田土壤修复面临技术、资金、模式等多重困境。目前,农田土壤污染现状不清,没有国外治理经验可以借鉴,缺乏有效、经济、可大面积推广的农田土壤修复技术。
7)行业信息不透明,公众参与度不高。国内土壤修复行业信息公开不够,公众容易误解。建议多部门协调联动,做好行业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公众对土壤修复行业的认知水平。
二、2019年发展展望
1、政策方面
《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将对土壤修复行业产生巨大影响。2019年,生态环境部将发布《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等技术指导文件。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组织会员单位积极制定土壤修复领域的团体标准,预计在2019年发布:《污染场地勘探技术指南》、《污染场地采样技术指南》、《污染场地建(构)筑物拆解技术指南》、《污染场地阻隔技术指南》、《铬污染土壤异位治理技术指南》、《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通则》等一系列标准文件。
2、市场方面
2016年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要求2018年和2020年分别完成农用地详查、重点行业详查。2019年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收官之年,预计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全国详查、污染场地修复方案与风险管控方案设计等咨询类项目将有所增长。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将逐步推动土壤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随着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上升,将促使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地下水修复项目持续增长。根据近几年的土壤修复项目及资金增长趋势,预计2019年我国土壤修复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以上。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持续升级以及修复标准的逐步细化,行业壁垒将明显提升,预计未来企业数量增速将放缓,先期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一些在细分领域专业性强的技术企业也将脱颖而出。
3、技术方面
近年来,在国家风险管控思路指导下,污染场地修复和风险管控的技术组合正在兴起,将有更多场地,特别是大型复合场地,根据地块的使用功能和利用规划,采用修复和风险管控相结合的修复方案。随着修复工程经验的积累,修复项目也将由单纯的技术和设备主导,向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主导转变,即由“硬”技术向“软”技术发展,逐步摆脱“土方”工程的形象。随着国家对修复项目的长期效果和管控效果的重视,现场在线的污染筛选技术和地层刻画技术等精准调查技术将在修复项目中推广应用,污染源-地层-地下水的精细三维识别技术和与之对应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助力修复和管控设计、实施的精准化实施。
2019年,原位加热和异位热脱附将应用更广泛,对设备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原位加热技术会同时在电加热热传导、燃气加热热传导和电阻加热三个技术方向发展,原位加热的尾气处理将出现吸附、直接焚烧、RTO和低温冷却等技术。采用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制造的回转式间接热解吸装备将得到更多的应用。挥发性有机污染场地采用SVE或多相抽提技术的数量将增多;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仍将采用稳定化技术,结合场地条件,淋洗技术的应用也将增多。原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依然是地下水污染修复的重要手段,修复药剂的注入将更加精准。
在农田治理方面,对于安全利用类农用地地块,将以农艺调控、替代种植为主要修复手段;对于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地块,更多的将采用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轮作休耕、轮牧休牧等风险管控措施,工程化的农田修复项目将继续小范围推广示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贞武与温岭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斌善会谈,双方围绕全水、土壤修复、固废处置及新能源等领域进行交流并达成广泛认识。方斌善对杨贞武一行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温岭市生态环保领域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展望。他表示,双方携手多年,形
近日,皖创环保发布公告,公司副总经理陈刚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皖创环保主营业务包括污水处理、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生活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环保管家等。
近日,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累计诉讼、仲裁情况的进展公告,广西蓝德扣除公司需支付的工期延误损失150万元后向公司支付了工程款1808.55万元及利息。该案件已完结。永清环保发展为以土壤修复为工程核心、以固\危废处置为运营核心,大气污染治理、环境咨询、新能源、双碳业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环
4月23日,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64580.4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84.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41.87万元,同比增长96.65%。本报告期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山东青岛崂峰海藻有限公司地块土壤修复工程预中标公示发布,详情如下:
3月20日,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助剂厂土壤修复治理项目EPC总承包招标,招标人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根据土壤污染情况,完成第二助剂厂土壤修复治理工程的设计、建构筑物拆除、现场辅助设施采购、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场地恢复、绿化等所有工作,本项
近日,广东省物资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新造油库地块土壤修复项目施工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人为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总价3538.782487万元。自中标之日起计,中标人须在180日历天内完成项目所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并经省(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组织评审通过并取得验收合格
3月14日,佛山照明禅城总部厂区(中区、北区)地块土壤修复招标,最高投标限价16905.17万元,招标范围为北区地块污染土壤修复总土方量约32736.12m3,污染深度最深约8m;中区地块污染土壤修复总土方量约58709.3m3,污染深度最深约7m。
3月13日,青岛崂峰海藻有限公司地块土壤修复工程招标,本项目总投资额1300万元,工程造价997.344917万元。主要内容包括地块土壤修复、路面拆除及新建等工程。青岛崂峰海藻有限公司地块土壤修复工程招标公告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概况:青岛崂峰海藻有限公司地块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沙子
3月5日,岳阳市九华山棚改区6#、13#、14#、15#地块土壤修复工程公布中标结果,中标单位为岳阳市长江水利水电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中标价格为11201375.63元。九华山棚改地块(原磷肥厂、天润化工)污染土壤修复的建设内容包括:本项目共计4个地块,总红线修复面积约为124995.04m2,场地内地块污染土壤
2月27日,灌云县富源纸业有限公司污染地块土壤修复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招标范围包括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治理、风险管控阻隔施工等。公示如下:灌云县富源纸业有限公司污染地块土壤修复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江苏建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受灌云县燕尾港工业
2022年第一季度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市场简报概况:第一季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市场中标额约30.95亿元,预算约33.88亿元,启动项目数量约859个,中标企业数量约670家。同期相比,2022年项目数量增长约251%,中标金额增长约227%(注:2021年统计没有2022年全面,此对比仅作参考)每月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项目中标额
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份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市场约354项,271家招标单位,中标单位约有328家,中标额约为11.9亿元,预算额度在12.73亿元。项目分别来自江苏、江西、宁夏、甘肃、山东、广东、重庆、湖南、湖北等30个省市地区。
根据“土行者”不完全统计10月份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市场约357项,中标额约为6.6亿元,预算额度在7.88亿元。项目分别来自山东、广东、重庆、湖南、湖北等27个省市地区。
2020年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收官之年,与修复工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各项政策制度在这一年加快出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全面推进,国家土壤环境管控与修复示范工程陆续完成,土壤修复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本文梳理了2020年出台的土壤污染评价与修复领域重要管理和技术性政策制度与规范,分析了土壤修复咨询服务和修复工程市场规模和主要特点,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总体布局,对土壤修复政策制度的重点方向、未来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组略统计上半年土壤修复市场项目,来自三十个省市地区启动土壤修复项目约有1213个项目,土壤投资额约55.18亿元,招标人约800家。项目数量前5名为山东、江苏、重庆、浙江、广东;投资额5名的有重庆、浙江、山东、云南、广东。
8月份土壤修复及地下水市场中标项目不完全统计数量为370个,与7月份土壤修复市场对比增加了61个项目,增长了19.7%。中标金额也明显增长7月份约为11.7亿元,8月份土壤修复中标额约为17.39亿元(有个别项目没有统计到金额),增长约48.6%。投放项目的招标人总约277家单位,中标企业数量约306家单位。
7月土壤中标信息共统计到309条项目信息,中标金额约11.7亿元,预算大于13.14亿元,招标人235家单位,中标单位约270家。分别来自山东、广东、浙江、重庆、天津等27个省市地区。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随着“土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法》的出台,土壤修复的热度就未下降过。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土壤修复产业产值尚不足环保产业总产值的2%,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已达到30%以上,提升空间较大。
根据信息不完全统计11月土壤修复市场有山东、重庆、云南、湖北等27个省市地区启动项目约280个,投资额约9.4亿元,中标企业数量约255家含联合中标单位,招标人约205家单位参与。各省地区启动项目数量图各省市地区投资金额图重庆市场投资约2.3亿元,湖北市场约2.2亿元其中修复工程项目投资额占两地土壤项
上半年,在重庆出现了下面两个头条文章:vs.到了年底,大家都对上述推迟招标的12亿元土壤修复大单翘首期盼。然而,上个月又出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局面:一众大佬在亿元项目投标函中竟然没有盖章。且不用说土壤修复领域的实力单位,还包括中国电建多个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单位。重庆有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
“环境修复综合服务商第一股”IPO终于获批了。10月2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36次审议会议召开,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工修复”)创业板(首发)获得通过。据了解,建工修复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环境修复的高新技术企业,它成立于2007年,目前已累计实施环境修复
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3年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2023年行业评述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本文对2023年土壤修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2022年土壤修复行业评述及2023年发展展望,全文如下:为了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2年行业评述和2023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深入打好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巩固拓展“十三五”时期工作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是2021年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本文对2021年土壤修复领域出台的重要政策、标准及规范等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并对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2022年乃至更长时
2021年10月28日,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成立的上海建工环境科技公司整合了集团下属三家土壤修复领域的企业,分别是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申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徐征表示,成立环境科技公司是要为公司生态环境业务发展搭设更高
01总体市场篇:2021年修复行业市场概况土壤环境修复行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是衡量我国土壤环境修复产业发展成熟度和土壤污染防治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基于中国政府采购网、千里马招标网、建设招标网、招标导航网、行业信息发布等获得的招投标信息,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会同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
土壤修复行业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实现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土壤修复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86.9亿元快速提高到2021年的156.8亿元,从业机构从3000余家提高到上万家。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若干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壤修复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11月9日,浙江省固废利用处置与土壤修复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同意《焚烧灰渣高温熔融玻璃化建材产品》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
2020年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收官之年,与修复工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各项政策制度在这一年加快出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全面推进,国家土壤环境管控与修复示范工程陆续完成,土壤修复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本文梳理了2020年出台的土壤污染评价与修复领域重要管理和技术性政策制度与规范,分析了土壤修复咨询服务和修复工程市场规模和主要特点,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总体布局,对土壤修复政策制度的重点方向、未来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近日福建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增补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专业机构的公示,共14家机构。
和空气、水一样,土壤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土壤污染事件,着实令人担忧。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今已经成为大部分污染物的主要消纳地。从污染企业倾倒废液到汞大米、铅小麦......土壤污染事件已屡见不鲜。
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上海同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五届土壤与地下水峰会将于10.28-29日在杭州正式召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