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农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草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认定办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定,我部组织起草了《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背景
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涉及当事人的切实利益,涉及历史责任人认定等法律问题,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的一个难点。
土壤污染防治法通过制度设计尽可能减少需要认定的情形,如鼓励和支持有关当事人自愿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只有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才进行认定。
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过程中,全国人大提出,注意把握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原则。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经验不多的实际出发,对有经验、看得准的,尽量细化;还需要继续探索积累经验的,在法律上为实践留下一定空间。这也是《办法》起草和制度设计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二、编制过程
2018年12月,我部组织环境规划院启动《办法》编制工作。2019年1月,我部函请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分别推荐了部门联系人和专家参与《办法》编制工作。4月上旬,我部分别召开了法学专家座谈会,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钢铁等有关行业协会及部分企业座谈会,研讨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的相关重点和关键问题,经反复研究形成《办法》初稿。4月底至5月初,召开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座谈会和部分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座谈会,进一步征求意见。5月,征求了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相关司局以及部内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意见,此后,经反复研究修改,于2019年8月30日报部长专题会审议通过《办法》征求意见稿草案,并进一步经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
《办法》包括总则、启动与调查、审查与认定、其他事项、附则等5章32条。
第一章总则,包括目的依据、适用范围、责任人定义、认定管辖、认定分工、鼓励事项等。
第二章启动与调查,明确了启动情形、调查的组织、调查职责、技术鉴定、因果关系判定、无法确定责任人的情形、调查期限、调查报告内容等。
第三章审查与认定,明确了审查的组织和审查内容、审查后的处理、调查报告的批复等。
第四章其他事项,明确了陈述申辩、责任承担、归档保存、终止情形、纪律要求等。
第五章附则,包括不明确或有争议的情形、不合格农药化肥的定义、制定实施细则、认定费用、生效时间等。
四、重点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适用范围
《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农业农村、林草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行政监管职责中,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活动,这也是当前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工作的重点。民事纠纷的责任人认定应当依据民事法律予以确定,不适用本《办法》。
(二)关于土壤污染责任人的定义
1.关于责任人认定的溯及力
(1)关于工矿等活动造成的农用地污染
1979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二号公布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条已明确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
因此,《办法》第三条规定了第一类土壤污染责任人,即1979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生效后,排放、倾倒、堆存、填埋、泄漏、遗撒、渗漏、流失、扬散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造成农用地土壤污染,需要依法承担风险管控和修复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从国际上看,在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上溯及以往也是不少发达国家的做法,如美国对《超级基金法》生效前造成土壤污染的企业也要求承担责任。
(2)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造成的农用地污染
《办法》第三条规定了第二类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指生产、销售不合格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农用地土壤污染,需要依法承担风险管控和修复责任的生产经营者;以及使用不合格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农用地土壤污染,需要依法承担风险管控和修复责任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该类责任人认定仅追究2019年1月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效后的责任。主要考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的“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不包括农业活动。此外,从国际上看,也尚未发现有对农药、化肥导致的土壤污染溯及既往的案例。
2.关于是否区分合法和非法排污
(1)关于工矿等活动造成的农用地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效后,工矿等活动无论是非法排污,还是正常生产经营过程造成的土壤污染,均应当承担土壤污染防治责任。
经综合考虑,《办法》第三条对于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效前工矿等活动造成农用地污染的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未区分是否合法排污。主要考虑是:关于历史上是否合法排污的调查取证困难,实践中难以操作,由此可能导致很多历史遗留土壤污染无责任人承担,这难以令社会公众信服。同时,即使是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尽管没有明显的违法责任,但是其在污染的同时获得了经济利益,基于“受益者负担”的考虑,也应承担一定的修复义务。
(2)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造成的农用地污染
《办法》第三条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的责任人认定区分是否合法,即仅针对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情况。主要是实践中区分是否违法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农药、化肥具有可操作性。
3.关于农药、化肥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
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不合格的农药、化肥。生产、销售不合格农药、化肥的单位虽不是直接污染土壤的行为人,但其生产、销售行为与使用不合格农药、化肥的行为共同造成了土壤污染。因此,《办法》第三条将责任人认定延伸到农药、化肥使用者以外的生产者、销售者。
4.关于个体农户的责任
《办法》第三条未将因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的个体农户纳入责任人认定范畴。
主要考虑是个体农户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的,不属于当前的突出问题;且多数情况下,由个体农户承担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或修复责任,不具有经济技术可行性。但个体农户因其他行为(如在农用地堆放危险废物等)造成土壤污染的,应当纳入责任人认定范畴。
(三)关于启动认定的情形和条件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农用地分类管理,主要由政府部门主导,也就是说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及其风险,主要由政府部门掌握。因此,依职权启动是现阶段工作的重点。
考虑到我国安全利用类或严格管控类农用地正在划定之中,涉及面较广,责任人认定宜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推进。因此,《办法》第十条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草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按计划逐步推动农用地的责任人认定工作。
《办法》第十条规定满足三方面条件才启动责任人认定:一是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存在争议的。如农用地周边存在多个污染源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上述情况。二是需要开展风险管控或修复的。按照农用地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于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农用地的,无需采取后续风险管控和修复,不存在责任人认定的问题。划分为安全利用类或严格管控类的农用地地块,才有认定责任人的必要。三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周边有明显污染源排放的;(2)倾倒、堆存、填埋有毒有害物质或固体废物的;(3)投加不合格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本着突出重点及可行性原则,对其他无明显污染来源的情形,不予考虑启动认定。
此外,在发生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情况下,为切实保障农民等方面的权益,《办法》第十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诉举报农用地土壤污染,经查证符合启动情形的,应当及时开展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
(四)关于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的组织安排
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涉及历史污染调查、污染因果关系判定等,情况复杂、专业性强,需要规范认定程序,并组织专业力量辅助行政机关进行认定工作。
1.开展调查
参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关于组织调查组进行安全事故调查以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对事故调查报告做出批复的规定和经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了两种调查方式:组成调查组调查、指定或委托技术机构开展调查,农业农村、林草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将相关资料提供给调查组或者调查机构。调查组或者调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调查污染行为,判断污染行为与农用地土壤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土壤污染责任人,提交调查报告等。
2.审查调查报告
《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农业农村、林草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成立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委员会,认定委员会由行政机关专职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认定委员会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认定委员会将调查报告及审查意见报送主管部门。
主要考虑是:行政主管部门对调查报告及其证据材料应当进行全面综合审查,以确保据此形成的认定意见是科学的、合法合规的。成立认定委员会,有利培养稳定的认定队伍,提高认定工作的水平。
3.批复调查报告
《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农业农村、林草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调查报告及审查意见后,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责任人调查报告进行批复。
(五)关于因果关系判定规则
《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了因果关系判定的规则,即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判定污染行为与土壤污染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是在农用地土壤中检测出特征污染物,且含量超出国家、地方、行业标准限制,或者超出对照区含量;二是土壤污染责任人的存在会向农用地土壤排放或者添加该污染物;三是受污染农用地土壤可以排除其他相同或相似污染源的影响;四是受污染农用地土壤可以排除非正常因素的影响,如高背景值、气候变化、病虫害、自然灾害等。
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因此,土壤高背景值、气候变化、病虫害、自然灾害等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壤超标或农产品超标问题,不属于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范畴。
(六)关于责任份额的分担
涉及多个土壤污染责任人的,《办法》第七条鼓励多个当事人之间按照各自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划分责任份额,达成责任承担协议。无法协商达成一致的,原则上平均分担责任。
上述规定参考了有关发达国家的经验。如英国《环境保护法1990:第ⅡA章污染土地法律指南》规定:在存在多个责任人时,根据责任方对相关污染负有责任程度的高低划分责任;如果缺乏依据划分责任,那么责任应该平分。
(七)关于责任人认定的费用
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七十条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下列事项……(二)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等活动”的规定,《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开展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的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资金用于责任人认定。因此,认定工作不会加重企业负担。
(八)关于减少责任人认定纠纷的制度设计
《办法》鼓励当事人之间达成责任承担协议,鼓励和支持相关当事人自愿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保证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等,通过制度设计,尽可能减少产生责任人认定纠纷的风险。
(九)关于防范廉政风险
《办法》设计了查定分离、报告审查、陈述申辩以及纪律规定等制度,尽量降低廉政风险。
(十)关于生效时间
《办法》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为地方留有一定准备时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5日,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成都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成都市2025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2025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2025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方案》,对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了年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度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储备库清单(第一批)。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详情如下: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度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储备库清单(第一批)的通知各市(州)生态环境局:为推动实施水、地下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以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段颖
1月9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南(试行)》。详情如下: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评估重点工业园
贵州省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12月30日发布《黔西南州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黔西南州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分为九个章节共二十一条内容,从适用范围、管理职责等多个层面规范全州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监督管理。本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文,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和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并调整部分2021年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其中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38652万元,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18739万元,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13768万元,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431万元。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生态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2月19日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本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12月31日。其中规定,将(一)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的排污单位;(二)在本市开展环境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包括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并完成备案的社会监测机构、从事环
为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央生态环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面推进美丽浙江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浙江省财政厅会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结合浙江省生态环境领域工作实际,修订《关
2024年11月,广东省造纸行业协会主办的“2024年广东省造纸行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协会第八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东莞成功举办。大会汇聚了造纸行业的顶尖专家和创新者,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未来方向。为大会亮点之一,衡燃科技带来了国家重点推荐的清洁生产技术——“多元有机废弃物湍动流化床清洁高
近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陕煤电力上高有限公司2×1000MW清洁煤电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拟批准公示,详情如下:陕煤电力上高有限公司2×1000MW清洁煤电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拟批准公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陕煤电力上高有限公司2×1000MW清洁煤电扩
为规范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本标准规定了土壤环境监测的监测方案编制、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流转、样品保存、样品分析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
近日,建工修复发布公告,公司近日收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一团城镇管理和生态保护中心发来的“第四师七十一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主体)服务采购项目”的成交通知书。建工修复作为成员单位与新疆鼎源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接该项目,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
4月27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2025年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4月29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海洋局)批复了中广核易县40兆瓦光伏项目建设用地申请,同意转用、征收集体农用地0.2006公顷(非耕农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地,作为中广核易县40兆瓦光伏项目建设用地。
4月21日,昌黎县人民政府发布多个海上光伏试点项目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通知,共涉及4个海光项目,分别为国电电力昌黎50万千瓦海上光伏试点项目、华电昌黎500MW海上光伏试点项目、国华投资秦皇岛昌黎500MW海上光伏试点项目、中电建秦皇岛昌黎30万千瓦海上光伏试点项目,项目规模共计1.8GW。根据文件,四
4月11日,江苏发改委公开征求《关于贯彻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一)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其自发自用电量比例暂不作要求,适时明确具体比例。(二)确有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需求的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及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四川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孜州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产业链发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文件提出,加快多元化试点示范应用。立足我州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探索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设施,积极发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宁河分局发布《(宁河区)天津清之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津规资(宁)罚〔2025〕001号》和《(宁河区)天津京河新能源有限公司津规资(宁)罚〔2025〕002号》处罚通报,通报内容如下:1、天津清之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华润电力旗下公司)违法行
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重点内容见下:一、灵活选择上网模式一般工商业项目自发自用比例暂不设限,确有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需求的大型工商业光伏发电项目,需要全额上网的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按集中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灵活选择上网模式。(一)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其自发自用电量比例暂不作要求。(二)确有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需求的大型工商业光伏
3月31日,山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丹县202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依据《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12号)的规定,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使用未利用土地和农用地的,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和管
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废弃物管理预测,全球废弃物年产生量将突破23亿吨。垃圾填埋、焚烧等传统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且难以契合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垃圾发电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为非洲城市管理提供了一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本通知自2022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详情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实施办法(试行)》
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详情如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一、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及责任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
为规范本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环土壤〔2021〕1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关于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工作的通知(公开征询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1月5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本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详情如下: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县
5月1日起即将施行的环保政策和行业标准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和《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的出台,将为在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开展责任人认定提供依据。开展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不会加重企业负担。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生态环境部有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常见问题及答复合集,详情如下: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和《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两个《办法》的发布是执行《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认定责任人,确保下一
生态环境部日前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和《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两个《办法》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两个《办法》出台有哪些背景和意义?答:《中华人民共和
日前,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全文如下:关于印发《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新疆生
日前,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为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的认定,依据《中华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