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气体监测评论正文

基层生态环境监测短板怎么补?

2020-02-27 11:03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胡家忠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生态环境监测与疾病预防控制模式有相通之处,一个给环境看病,一个给人看病。居安思危,如果类似突发事件出现在生态环境领域,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应对得了吗?笔者认为,在一些能力较强的地方应该没有问题,但一些能力较弱的地方应该加快补齐短板。

当前,一些地方的基层环境监测还难以形成战斗力,这在中西部区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尤为突出。根本原因是缺人,缺少真正掌握环境监测技术的人。现在有的区县环境监测机构人员老化严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不能有效开展环境监测采样、分析工作。

为应对疫情,做好生态环境监管,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做好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增加余氯、生物毒性监测。中西部地区有一些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不具备这两个项目的监测能力,主要原因是没有资格证,没有仪器设备和标样试剂,从未开展过此类项目监测,分析技术手段也没有。

笔者认为,提高基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根基,重在强化基层一线即区县级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环境监测四级网络的健全完善,区县一级是基础。针对当前中西部区县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关键是做好监测人员的更新换代,增添具有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新鲜血液。发挥我国事业单位编制的优势,每个区县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遴选一两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骨干起带头作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就能盘活一个区县的环境监测机构,从而增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根基。

其次,做好监测分析技术能力储备。环境监测担当起给生态环境看病的职责,责任重大,地市级以上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不能只局限于生态环境中地表水、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因子监测的持证能力,对于环境相关项目的持证能力也必须具备。比如,此次疫情要求的余氯、生物毒性,也包括黑臭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水中生物警示指标、大气中预警指标等,只要是与环境相关的项目持证能力就应逐步积累,做到有备无患。所以,在计量认证时,应突破生态环境部门项目持证的局限,扩大与环境相关的监测项目的持证能力,提前做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储备,应对可能会发生的应急监测工作。

第三,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响应机制。环境监测上下一盘棋,国家、省、市、区县四级网络要完备,特别是要完善重大生态环境防控预警体系,做到精准响应,建立应急监测指挥体系、运行机制,明确每一级的职责职能等。

第四,切实关爱一线监测人员。千难万难,一线挺住就不难。全国环境监测网络运转畅通,根基在基层,根本力量是一线监测人员。因此,要真正关心关爱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一线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提升其职业荣誉感。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监测查看更多>环境监测机构查看更多>环境监测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