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市场正文

水务行业产业链梳理:静水流深 龙头再现

2020-02-28 12:44来源:青力出品作者:国信环保关键词:水务行业水务市场碧水保卫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报告摘要

水务行业从区域分离到高度业务集成运作,加速水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配不均。水务行业高度业务集成化集制造、输送、配送和零售等多个环节为一体,能够提高企业运作和管理效率。我国的水务行业也从原来的区域分散化运营逐渐发展到全国化、集团化和集成化的综合环境服务,有助于加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综合整治。

政策布局推动水务市场化进程 ,助力碧水保卫战取得实效

在水资源税改革、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水价市场化定价等各项政策推动下,水务市场呈现多元资本跨区域参与的趋势。同时各部委陆续出台环保治污方面政策条例,水环境治理驶入快车道。

从商业链来看,水务市场分为前端供水、后端污水处理、配套工程和设备提供商、水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再生水和智慧水务等新业务。

传统供水业务增长面临挑战,但仍存在投资机会

传统供水业务平稳,现金流良好,但增长遇到挑战。供水市场过度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近两年资本市场对水务传统业务的估值、注资热情下降,个别供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在上调水价无法由企业自主掌控的背景下,供水企业纷纷开始拓展外地业务。异地业务竞争逐渐激烈。国家大力推动水价市场化,各地水价调整逐步落地,为供水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打开空间。此外管网改造和智能水表业务也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

污水治理正处在快速成长期,污泥处理市场空间大

污水处理市场化服务需求突出,污水处理商通过开拓业务合作模式,扩大业务规模探索行业的发展空间。同时污水处理定价标准逐步明确,污水处理收费的提高均有望提高企业对项目的接手动力改善企业盈利能力。

水环境综合整治落地有望加速

黑臭水体和农村污水治理是碧水保卫战的重要内容。2020年要全面消灭黑臭水体,水环境综合整治将加快。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指出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预计今年由国企主导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有望加快。

正文

水务行业:从区域分离迈向全方位高度业务集成运作

水务行业由原水、输水、净水、供水、售水、排水、污水治理、再生水回收利用相关管建设与维护、设备生产等一系列产业节点构成,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性。伴随着水务改 革的推进,水务行业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从1998年到2002年,供水领域随着城市化大力发展,供水市场化比例逐渐开始增加,同时供水普及率也不断升高,到后期城区的全面覆盖;

➢ 第二阶段从2003年到2013年,污水领域不断市场化,资本拉动,内资崛起,污水的增长量以及污水处理率不断地快速增长;

➢ 第三阶段从2014年之后,污水处理依然取得了很快的增长,水务行业步入大资本时代,市场化改革和多元主体涌现,产业格局不断重塑。

目前水务行业从业务上看,包括制造、输送、配送和零售各个环节;呈现高度集成化运作,统一管理的特点。业务集成运作有以下几点主要优势:

业务集成运作助力水务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统一管理能够实现多领域资源共享,从而使得水务行业节约成本和费用,最终实现规模效应。

水务企业依托业务集成运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运作和管理效率。水务行业从事业务环节的企业拥有不同优势,例如水处理技术、销售渠道融通、人力资源管理等等,集成运作使得各企业能够互相借鉴学习经验。

业务集成运作凸显企业环保优势。水务行业和垃圾处理行业及能源行业等多个环保领域行业集成运作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产品和服务低污染,加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彰显企业的环境竞争力。

目前,我国传统的市政水务(供水和污水处理)趋于饱和,新增市场逐渐萎缩,加之有实力的竞争者的涌入,存量资产收并购加速,市政水务市场依靠大规模“跑马圈地”式发展模式日渐式微。与此同时,空前的监管强度促使资本市场走向规范透明,过往的融资模式不再适用,而适用的模式难以满足需求。水务业务高度集成运作能够帮助水务企业在过渡期适应环境改变,在未来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1.jpg

资源现状: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中国2018年水资源总量27,462.5亿立方米,大约占全球水资源6%左右的比重,淡水资源居全球第四。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6,32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246.5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14.9亿立方米。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但由于人口数量庞大,人均用水量低,其中能作为饮用水的水资源有限。2018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968.1亿立方米。相比2017年,中国水资源总量减少了1,298.7亿立方米,同比减少4.5%。其中,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减少了1,423.1亿立方米和63.1立方米,同比减少5.1%和0.8%。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减少101.0亿立方米,同比减少4.9%。

2.jpg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来看,2018年,全国供水总量6015.5亿立方米,占全年水资源总量的 21.9%。其中,地表水供水量达4952.7 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2.3%,地下水供水量为 976.4 亿立方米,占16.2%的供水总量,其他水源供水量占1.5% 。相比2017年,中国供水总量减少了2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和其他水供水量增加了7.2 亿立方米和5.2立方米,同比增长0.15% 和6.4%而地下水供水量减少了40.3亿立方米,同比降低4.0% 。

3.jpg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我国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富,且相差悬殊。北方六个水资源区(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淮河区、黄河区、西北内陆河区)面积占全国的63.5%,人口占全国的46.1%,GDP占全国的44.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0.5%,而水资源总量却只占全国总量19.1%。南方四个水资源区(长江区、珠江区、东南诸区、西南诸区)面积占全国的36.5%,人口占全国的53.9%,GDP占全国55.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5%,而水资源总量却占全国总量80.9%。从各个省市的水资源总量来看,我国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南部地区,如2018年西藏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达到了4,658.2亿立方米,四川省和广东省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2,952.6亿立方米和1,895.1亿立方米。宁夏、北京和天津等地的水资源严重贫乏,2018年宁夏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仅为14.7亿立方米,还不到西藏地区的1/30。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区域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在经济发达的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较少,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人均水资源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西藏、青海和云南,人均水资源分别为136,804.7立方米、16,018.32立方米和4,582.32立方米。

4.jpg

水资源污染受到重视,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伴随着环保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我国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得到了控制。201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监测的 1613个水质断面中,Ⅰ类占5.0%,Ⅱ类占43.0%,Ⅲ类占26.3%,Ⅳ类占14.4%,Ⅴ类占4.5%,劣Ⅴ类占6.9%。与2017年相比,Ⅰ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8个百分点,Ⅱ类上升6.3个百分点,Ⅲ类下降6.6个百分点,Ⅳ类下降0.2个百分点,Ⅴ类下降0.7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1.5个百分点。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水质为优,长江、珠江流域和浙闽 片河流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和淮河流域为轻度污染,海河和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

5.jpg

政策布局:加快市场化进程,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

水务行业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行业。从中国水务行业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行业的总体方向是加快市场化,积极推动污染治理,促进对水资源的保护。政策内容包括了市场准入的放开、水价改革、特许经营、环境保护和加快污水工程建设等方方面面。

财政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提升水务行业市场化水平

2017年7月,国家财政部、环保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简称《通知》。根据《通知》内容,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明确了部分开展PPP模式强制试点考虑到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水务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对污水处理的需求将有所加大。2017年11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和水利部联合印发《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要求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宁夏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开征水资源税有利于用税收政策调节用水需求,从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要求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度,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强化试点组织领导和服务保障。排污权的交易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降低治理污染成本。排污权交易的实质是将治理任务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再分配,治理成本低的企业将承担更多的治理任务。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水的价格改革,推进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加快水的市场化定价进程有利于水务行业可持续发展,减轻消费者合理负担。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水务行业投资模式逐步向多元化转变,社会资本方的介入一定程度提升了行业市场化水平,对于行业地位突出、技术水平较好的水务企业会逐步进行异地扩张,预计水务市场将呈现多元资本跨地区参与的趋势。

原标题:水务行业产业链梳理:静水流深 龙头再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务行业查看更多>水务市场查看更多>碧水保卫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