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多个国家先后发布了社会隔离政策。人类活动减少不仅阻断了疫情,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噪声明显减少,野生动物出来溜达,连空气污染指数也大幅降低了。
但是各位也不要过于乐观,因为有另一种空气污染物异军突起,在社会隔离期间反而增加了[1]。
它的名字叫作“臭氧”。
亦“正”亦“邪”的臭氧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问了:不是说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么?怎么现在又说臭氧是空气污染物呢?
这个问题要解释起来也很简单:臭氧是好是坏,得看它在大气的哪一层。
我们常说的臭氧层位于距离地球20km以上的平流层,这一层发生着氧气分子与臭氧分子的相互转化。在臭氧分子合成又降解的过程中,致命波段(100−315 nm)的紫外线被消耗,使地球上的生物们得以生存。
臭氧污染则发生在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对流层,弥散在我们周围,混杂在每个人呼吸的空气之中。对流层的臭氧污染主要来自于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阳光下的化学反应,通常出现在晴朗少云的春末和夏秋两季。
地表臭氧的破坏力极强。从结构上看,臭氧分子(O3)只比氧气分子(O2)多一个氧原子。但是这个氧原子非常不稳定,导致臭氧在常温下极易分解。臭氧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具有强氧化能力,不仅能够破坏细胞膜,让蛋白质失活,还能降解DNA和RNA,对细胞进行全方位打击。
环境中高浓度的臭氧会强烈刺激我们的眼睛和呼吸道粘膜,诱发呼吸道疾病,还会导致皮肤老化和过早死亡。1943年7月美国洛杉矶市首次观测到光化学污染时,许多市民表示感觉到“双眼刺痛,呼吸时喉咙像被刮擦过一样”,误以为遭到了日军的毒气袭击;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甚至有400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因臭氧污染死亡。
臭氧污染对植物也存在不利影响。臭氧的氧化作用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甚至导致植物叶片出现坏死的病斑或被漂白的迹象,最终造成农作物和森林的减产。据估计,仅2015年一年,臭氧污染导致我国主要农作物和森林的产量损失就高达186亿美元和522亿美元[2]。
能不能把地表的
臭氧送到平流层?
许多年来,国内外媒体一直在报道平流层臭氧层空洞的严重性。既然现在对流层面临臭氧污染问题,那么把地表的臭氧送上天去填补臭氧层空洞,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个提议乍一听似乎有点道理,可惜事实上根本行不通。
臭氧在大气中所占比例极低,北京臭氧浓度超标的峰值也才不到290 ppb[4],即一亿分之二十九,想要在对流层收集臭氧无异于大海捞针。即便能收集,臭氧极容易分解的特性,也会让储存和运输变得异常困难。另一方面,臭氧层空洞扩大的根本原因是飘逸到平流层的氯氟烃催化臭氧大量分解,因此只要还有人偷偷排放氯氟烃,破坏臭氧层,即使把地表的臭氧都送到对流层也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虽然愿望很美好,但是地表臭氧污染和臭氧层空洞是不可能用一套办法解决的。
为啥疫情期间臭
氧浓度不降反升?
令人困惑的是,疫情期间,当社会减少了能生成臭氧的氮氧化物(NOx)的排放,为什么臭氧浓度反而升高了?
其实,这其中的原理在学界早有解释:与人类活动直接排放的NOx和PM 2.5等空污染物不同,地表臭氧是由多种空气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因此环境变化对臭氧污染的影响会更难以预测。
这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止是臭氧,还有NO。而NO又会快速和臭氧反应并将其分解。那么既然臭氧在生成后,又会很快被消耗掉,空气中的臭氧是如何积累的呢?
这主要是因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它们一边能与NO反应,阻止其分解臭氧,一边又可以促进臭氧的生成。
由于这些复杂的过程,当人类排放的NOx浓度降低,减少的NO浓度使得臭氧分解的速率变慢了。而且隔离期间,人类在庭院和花园的活动增加,极有可能导致VOCs浓度上升,促进臭氧的积累。
另外,科学家们推测PM 2.5减少之后,没有雾霾阳光便可以更容易地穿透空气,为地表臭氧生成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因此,虽然近年来我国PM 2.5治理颇见成效,但雾霾的减少却导致了臭氧污染进一步加重[5]。
由此可见,粗暴而单一地禁止某一污染物的排放,治理效果有限,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目前,各地臭氧污染治理措施正在逐步展开,主要策略就是推进NOX和VOCs的协同减排,实现臭氧污染和PM 2.5的协同控制。
作为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动也能为臭氧污染治理助力。例如,选择绿色出行,购买新能源汽车或者低排量的汽车,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午后开车,让汽车保持合适的胎压以降低油耗,使用环境友好型的油漆、颜料等等。这些行动都有助于减少NOX和VOCs的排放,阻止臭氧的生成。
不过,虽然臭氧污染危害大,但却没必要杜绝使用一切臭氧发生装置,比如激光打印机、静电式空气净化器、臭氧消毒柜等家用电器。事实上,人类活动直接排放的臭氧微不足道。而且由于臭氧最终分解产物是氧气,不会有任何有害残留物,是一种非常安全且高效的消毒剂。如今,臭氧消毒技术已相当成熟,科学地使用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只要在使用的时候注意避开老人、小孩及孕妇等敏感人群就可以了。
如何防护臭氧污染?
很遗憾,目前市面上没有特别可靠的臭氧污染防护设备。
和PM 2.5等颗粒污染物不一样,臭氧是极小的空气分子,常见的面罩难以阻挡。因此,应对臭氧污染最经济有效的做法不是“防”,而是“躲”。
臭氧的生成离不开光照,因此臭氧污染多集中在春夏的午后。但是,由于它很容易降解,我们只要避免在臭氧污染高峰期时出行,同时减少这段时间开窗通风的频率,就能避免大部分臭氧伤害[6]。
当然,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有当我们解决了臭氧生成前体气体排放的问题,才能迎来摆脱臭氧污染的那一天。
生态环境是环环相扣的复杂系统,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污染原理,灵活地制定政策,而这都需要我们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治气”攻坚督导帮扶组发现部分企业、施工工地等未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存在废气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餐饮油烟直排、施工作业未严格落实控尘措施等问题。现将问题较为突出的26个未达标空气污染源名单通报如下,请有关责任单位依法依规依标,按期整改到
重庆市发布2024年第十九批未达标空气污染源曝光名单,详情如下:近日,市生态环境局“治气”攻坚督导帮扶组发现部分企业、施工工地等未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存在废气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餐饮油烟直排、施工作业未严格落实控尘措施等问题。现将问题较为突出的26个大气污染源名单通报如下,请有关责
近日,重庆重点区域部分区PM2.5浓度同比上升。市生态环境局“治气”攻坚督导帮扶组发现部分企业、施工工地等未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存在废气处理设施损坏、排放超标和施工作业未严格落实控尘措施等问题。现将问题较为突出的20个大气污染源名单曝光如下,请有关责任单位依法依规依标,按期整改到位。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治气”攻坚督导帮扶组发现部分企业、施工工地等未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存在废气处理设施损坏、未有效收集、排放超标和施工作业未严格落实控尘措施等问题。现将问题较为突出的29个大气污染源名单曝光如下,请有关责任单位依法依规依标,按期整改到位。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治气”攻坚督导帮扶组加大了对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发现部分企业、施工工地等未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存在废气未有效收集、处理设施损坏、废气排放超标、施工作业未严格落实控尘措施等问题。现将问题较为突出的25个大气污染源名单曝光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治气”攻坚督导帮扶组巡查发现部分区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等在废气、扬尘管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现将问题较为突出的28个大气污染源名单曝光如下: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公布2024年第八批未达标空气污染源曝光名单:近期,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治气”攻坚督导帮扶组检查发现部分工业企业未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现将名单通报如下,请有关责任单位依法依规依标,按期整改到位。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印发《杨浦区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遵循统一领导、强化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预警、及时响应,绩效分级、差异管控,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有效应对空气重污染,建立健全高效协调有序的空气重污染预警和应急机制,减缓空气污染程度。杨浦区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全年的重点工作被细化为302项,并明确了主责单位。《任务清单》提出,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深化“一微克”行动,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含挥发性有机物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监管,推进源头替代,持
7月14日,厦门市建设局印发整治城市扬尘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工作方案,着力解决扬尘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详情如下:厦门市建设局整治城市扬尘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工作方案根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整治城
根据《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由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负责编制的团体标准《工业园区空气污染自动监测技术指南》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1月18日印发《池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池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因细颗粒物(PM2.5)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气,严格按照本预案执行;因臭氧(O3)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及时向社会发布健康提示信息,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
2024年7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绵阳市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涪城区、安州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业源、面源、移动源管控不力,油烟扰民问题反弹,环境空气质量出现下降。一、基本情况绵阳市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进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但成效不稳定,2023年细
管理粗放,治污设施低效,烟气偷排直排,企业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对自动监测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不规范,自动监测设备运行不正常……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对石嘴山市部分涉气企业开展突击检查,宁夏恒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森诺特(宁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问题被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生成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的共同前体物,加强VOCs治理是现阶段协同治理PM2.5和臭氧污染的有效途径。近日,北京市启动了2024年夏季VOCs治理攻坚行动(简称“VOCs攻坚行动”),聚焦交通、工业、生活三大领域,全力推动VOCs综合治理。此次“VOCs攻坚行动”目标明确,要加快提升
工厂废气处理不善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对周边环境也有一定的破坏性。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节废气中的VOCs极易生成臭氧污染物造成空气质量污染,因此,环评文件也要求各涉气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安装废气处理设备。然而,总有一些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安装的废气处理设备处理效率低,处理后的废气依然存在较高
汕尾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汕尾市2023年度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分级评定结果的公示,详情如下:汕尾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汕尾市2023年度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分级评定结果的公示为进一步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精准管控,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开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临汾市2024年夏季臭氧污染管控工作方案》,通过开展涉VOCs和NOx工业源管控等措施,应对臭氧污染,推进全年空气质量改善工作。详情如下:
德阳市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德阳市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强化臭氧污染管控的函》,要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处置应对,提前细化、实化具体的强化管控措施,强化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有力有效应对6月10日-17日的臭氧污染过程。
为减少VOCs排放,近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4年夏季臭氧污染综合防控明白纸,涉及涂装、印刷、有机化工等三大领域。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发布晋城市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积极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着力扭转臭氧污
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西安市住建领域2024年臭氧污染防治管控方案》,本次管控时间为2024年4月28日起至9月30日,管控内容为西安市房屋建筑、市政道路沥青铺设、道路标线建设中涉VOCs排放的施工活动,在管控时间内,根据管控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和启动相应错峰作业。西安市住建领域2024年臭氧污染防
生态环境部9月14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意见的函,本方案适用于含氢氯氟经(HCFCs)生产和使用单位,四氯化碳(CTC)使用单位。坚持目标导向、稳中求进、分段实施、分类施策的工作原则,落实年度履约淘汰任务,合理设定、科学分配国家ODS年度配额总
2023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0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关于修改《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决定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二条修改为:“本条例所称消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5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决定》。文件提出,因特殊用途确需生产、使用前款规定禁止生产、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有关允许用于特殊用途的规定,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批
9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回转窑无害化处置消耗臭氧层物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保护臭氧层,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消耗臭氧层物质无害化处置工作。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回转窑焚烧处置含消耗臭氧层物质废物过程中涉及的接收、贮存、处置等
9月6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空气中消耗臭氧层物质和含氟温室气体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详情如下: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1月14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贵阳市生态环境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共35条。
近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修订发布了《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2021年第50号公告,以下简称《名录》)。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名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由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发布了《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2021年第44号公告,以下简称《清单》)。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清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发布《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的公告。全文如下
2021年6月1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了中国政府接受《〈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以下简称《基加利修正案》)的接受书。该修正案将于2021年9月15日对我国生效(暂不适用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