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在此,笔者就《民法典》对于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更新,对企业的潜在影响,以及法律适用的注意事项进行梳理和解读。
一、新旧调整内容的对照
《民法典》在总则第九条增加原则条款,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里的民事活动包括企业的产生经营活动,民事活动导致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有可能构成本法规定的环境“侵权人”。
《民法典》第七编第七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不仅吸收了《侵权责任法》第八章的内容,还吸收了《环境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的相关内容。以下图表是新旧具体条款的对照,红色字体表示调整或新增。
二、相关解读
(一)生态文明建设——宣示与贯彻
预防原则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中政府担负着重要的预防职责。无论宣示与否,不可否认的是,1982年《宪法》明文规定了环境保护是政府必须承担的重要事务之一。“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记载已久。1983年,李鹏在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宣布:“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1996年江泽民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1998年胡锦涛在出访韩国期间发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把保护和治理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陈海嵩教授通过考察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立法的具体过程认为,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在实际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本质上决定了我国生态环境立法的基本方向、目标、原则和诸多制度措施。有学者将这种现象概括为“环境政策法律化”现象。近年来,包括于2019年1月1日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1月1日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2018年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今年刚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等,均体现了中国为了回应现实需要,将环境政策法律化的情况。
环境政策的法律化,一方面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具备具体的落脚点,增加了实际可操作性;这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中,也体现政府对于宪法职责的重视与履行,同时又包含了执政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与举措。
该种责任类型的法律创设,对企业的责任承担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新规定带给企业的挑战:环境风险极大提升
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极大增加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
首先,新规定增加了对于主观故意实施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行为人,须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加大了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
其次,由于环境修复的复杂性、长时间、高成本等特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数额常常特别巨大。根据《民法典》对于生态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再加上律师费转移支付制度,被告还需要承担原告因提起诉讼产生的律师费、差旅费等费用。
2.多种责任追究机制极大提升企业的环境风险
由于《民法典》对于有权主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主体,规定得非常开放,不仅包括“国家规定的机关”,还包括“法律规定的组织”,可能产生的追责主体除了遭受人身、财产权损失的一般民事主体之外,还包括政府、环保社会组织、检察机关等,分别对应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及司法确认程序、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检察院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被追究污染者付费责任的风险极大提升,甚至有可能存在重叠追责的情形。
(三)公私交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环境司法建设处于不断调整的不稳定状态,包括环境法庭建设、司法管辖以及各类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责任追究机制不断浮现,对于“公共利益”的争议,远未得到解决。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明确了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完成探索。2019年6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由政府主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尝试,增加了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分歧。
吕忠梅教授认为,生态环境损害不同于民法上的“具体损害”,是一种需要从“质”与“量”两个方面加以判断的“总体利益损害”;生态环境损害构成的“侵害”与“法益”两个规范要素组合具有明显的二元性,不能完全纳入《侵权责任法》范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实践,在实践中存在着责任追究机制的重叠,走向公法路径,还是沿袭目前私法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对于“违反国家规定”“生态环境损害”“国家规定的机关”相关模糊概念尚无法明晰的情况下,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导致法律适用的扩大化,导致责任的过分追究,对于司法正义过犹不及。
这就需要追溯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纳入《民法典》的立法目的,是否将实践探索的生态损害赔偿诉讼及检察院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法律支撑?政府主导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能否适用本章节条款等。实践中,行政机关跳过其行政管制手段而直接提起索赔诉讼实则会导致行政权与司法权的错位,而且与既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间难以协调,甚至会形成"碰撞"和"冲突"。且从环境保护的预防原则来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结果与政府履行监管不力有关,其作为赔偿权利人不妥。
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的法律适用
1.以环境侵权为请求权基础
根据王泽鉴教授的经典理论,请求权基础系指能够支持一方当事人得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物之交付、所有权移转、支付价金、赔偿道歉等)的法律规范。侵权行为的请求权基础构造包括:被害人的范围,请求权人、受保护的法益、违法性、故意过失,以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对于受保护的“法益”和“请求权”的实体法律规范,从当前中国环境立法发展上,侵权责任编的法益保护已经从私主体的人身财产权保护,扩充到公共利益的保护。
原有《侵权责任法》关于环境侵权的构件之一是“污染环境”,难以涵盖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民法典》将“生态破坏”作为环境侵权的构件要素之一,吸收了《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实践中,比如社会高度关注的“云南绿孔雀”公益诉讼案(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诉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新平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责任纠纷案件中,请求权基础是被告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新平开发有限公司的红河(元江)干流戛洒江一级水电站项目建设,导致生态破坏,同时构成对绿孔雀、“陈氏”苏铁栖息地、干热河谷季雨林生态系统破坏的重大环境风险。其中,绿孔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而我国是该公约的成员国之一,“陈氏”苏铁于2015年被发现,苏铁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干热河谷季雨林属于珍贵的生态系统类型。原告作为环保社会组织,提起诉讼的基础是《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关于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有权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这种公共利益的保护旨在弥补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主体缺位,是一种特殊司法制度对环境执法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一种弥补,能够更全面地保障涉及生态利益的公共利益。
根据法益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诉讼,第一类是传统的以人身权、财产权为救济内容的环境侵权案件,主要针对污染受害者;第二类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诉讼目的的公益诉讼,包括政府或检察院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2.请求权人的限缩解释
就《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来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通过侵权责任的司法救济路径,似乎具备了充分的法律依据,但是,对于请求权人的确定,“国家规定的机关”“法律规定的组织”均需要予以合理的限定。
何为“国家规定的机关”,这样的表述较为模糊,如果将实践超前的检察院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及政府环境生态损害赔偿诉讼全部追加法律认可,则过于宽泛,也容易造成行政履职机关推卸责任的漏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8年3月1日发布的《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该司法解释,检察机关属于“国家规定的机关”;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6月4日发布《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或者受国务院委托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部门,因与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磋商未达成一致或者无法进行磋商的,可以作为原告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笔者认为,由于“国家规定的机关”的范围宽泛,对于政府代表国家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适用平等主体的诉讼规则,将在诉讼活动中产生不公正,不宜直接适用《民法典》的规定,待立法完善之后再予以确定。
3.环境侵权证据规则的限缩适用
环境侵权的对于检察院、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公共权力属性,当事人诉讼地位不平等,尤其是检察院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区别于以人身权、财产权为救济内容的环境侵权案件,“举证困难”的状况有所不同,环境公益诉讼和一般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规则适用应当有所区别。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举证证明责任明确规定,被告需要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否则需要承担不利后果。而在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公益诉讼原告或原告人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被告对于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另外,对于《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的“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这里的费用在案件受理阶段是可估量的,属于生态破坏对应的“实际损害”,这样可以防止将事实不明状态的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导致行政权和司法权错位。这就要求原告在立案前做充分、积极的诉讼准备,将环境侵权“实际损害”尽量予以固定,避免诉讼案件超出审理期限悬而未决的现实情形,提高环境公益诉讼实效,侧面也能防止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滥用。
4.惩罚性赔偿的限缩解释
环境侵权适用严格责任,不以环境侵权行为人主观故意为要件。《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针对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规定民事责任的加重惩罚。对于何为“故意”,何为“严重后果”,虽然目前还没有民事领域的司法解释,但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第一条列举了十七类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第三条列举了十二类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实践中,对于污染者为企业的环境责任追究,往往遵循“先刑后民”的审理原则,或者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8年3月1日)的规定,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对于已经触犯《刑法》的污染者,在刑事认定的裁判基础上,对于“故意”的主观要件判定,以及是否构成“污染环境、生态破坏严重后果”的判定,法律门槛并不高。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往往牵涉金额较高。2014年,江苏省泰州市环保联合会诉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等6家化工企业赔偿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被告赔偿金额达到1.6亿余元,被媒体宣传为“天价”环境公益诉讼赔偿案;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分别诉中卫市美利源水务有限公司、宁夏蓝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宁夏华御化工有限公司、宁夏大漠药业有限公司、宁夏中卫市大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中卫市鑫三元化工有限公司8起土壤污染损害赔偿公益诉讼系列案件,2017年经法院一审调解结案,8家被诉企业承担近5.69亿元用于修复和预防土壤污染,并承担环境损失公益金600万元。笔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当中,对于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用到的环境修复费用计算,已经包含一定的惩罚性。以虚拟治理成本法为例,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对应不同的环境功能区类别,敏感系数有所不同,乘以单位治理成本,不但能得出较高数额,而且已经包含倍数。
然而,而对于侵害健康权的私益诉讼,作为污染受害者的原告,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得到很高数额的赔偿。例如,湖南儿童“血铅”案件中,长达7年的诉讼维权,愿意以诉讼方式维权的原告从92人,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53人、13人、7人,最终7人获得4-9万元不等的赔偿。笔者认为,对于公益诉讼,再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则没有必要,但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侵权,尤其是直接侵害人体健康的案件,对于污染受害者,有必要适用惩罚性赔偿,从而体现对污染受害者的完整救济。对于“惩罚性赔偿”的罚则,法律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裁量基准,给裁判者留有自由裁量的空间,依据具体案情酌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关键词】检察公益诉讼跨区划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融入法治监督体系衔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技术支持检察听证【要旨】检察机关办理江河湖泊等跨行政区划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可以由上级检察机关统筹不同地方检察机关一体办案、综合履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高效开展线索摸排和调查取证,依法开展行政公益
8月14日,“全国生态日”前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发布一批司法保障生态环境修复典型案例,涉及种植珊瑚、认购碳汇、补植复绿和劳务代偿等多样生态修复方式。01、创新实施种植珊瑚替代修复——袁某甲、袁某乙污染环境案基本案情2022年4月,被告人袁某甲承接某公司在口岸的司机接驳点移动厕所保洁业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专家库入库专家名单的通知,确定81名专家纳入上海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专家库,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各有关单位:为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实,充分发挥专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浙江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承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相关部门或机构,按规定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工作。关于公开征求《浙
重点排放单位经多次督促仍不履行碳排放配额清缴义务,环保社会组织北京草原之盟环境保护促进中心、益阳市环境与资源保护志愿者协会、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和博山泰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上乘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乘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其履行碳排放配额清
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征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专家的通告,征集范围是北京市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及有关单位进行征集,专业方向包括污染物性质鉴定、地表水和沉积物、环境大气、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系统、环境监测、环境修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相关专业
广东法院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典型案例,涵盖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类型,包括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积极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创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履职等内容。01、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涉案企业完成合规整改可予从宽处罚——某船舶公司、某环保公
5月27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与深圳某建设工程公司签订扬尘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依据专业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意见,该企业就其扬尘污染致环境空气损害的行为,将承担共计19632.13元的损害赔偿责任。以生态环境损害调查、司法鉴定、磋商安排、协议签订的全流程创新推进扬尘污染损害赔偿工作
内蒙古发布关于征求《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修订意见的函,其中指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四)清除污染、修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4月19日,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有能源”)发布关于诉讼事项的进展公告,公告称,2023年4月,原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以下简称“海西州生态环境局”)向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西州中院”)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14部门联合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工作规定》,本规定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线索筛查、调查与鉴定评估、磋商、修复赔偿、公众参与、衔接保障等工作。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推进美丽宁夏建
【关键词】检察公益诉讼跨区划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融入法治监督体系衔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技术支持检察听证【要旨】检察机关办理江河湖泊等跨行政区划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可以由上级检察机关统筹不同地方检察机关一体办案、综合履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高效开展线索摸排和调查取证,依法开展行政公益
8月14日,“全国生态日”前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发布一批司法保障生态环境修复典型案例,涉及种植珊瑚、认购碳汇、补植复绿和劳务代偿等多样生态修复方式。01、创新实施种植珊瑚替代修复——袁某甲、袁某乙污染环境案基本案情2022年4月,被告人袁某甲承接某公司在口岸的司机接驳点移动厕所保洁业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专家库入库专家名单的通知,确定81名专家纳入上海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专家库,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各有关单位:为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落实,充分发挥专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浙江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承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相关部门或机构,按规定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工作。关于公开征求《浙
重点排放单位经多次督促仍不履行碳排放配额清缴义务,环保社会组织北京草原之盟环境保护促进中心、益阳市环境与资源保护志愿者协会、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和博山泰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上乘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乘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其履行碳排放配额清
广东法院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典型案例,涵盖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类型,包括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积极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创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履职等内容。01、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涉案企业完成合规整改可予从宽处罚——某船舶公司、某环保公
5月27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与深圳某建设工程公司签订扬尘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依据专业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意见,该企业就其扬尘污染致环境空气损害的行为,将承担共计19632.13元的损害赔偿责任。以生态环境损害调查、司法鉴定、磋商安排、协议签订的全流程创新推进扬尘污染损害赔偿工作
内蒙古发布关于征求《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修订意见的函,其中指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四)清除污染、修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4月19日,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有能源”)发布关于诉讼事项的进展公告,公告称,2023年4月,原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以下简称“海西州生态环境局”)向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西州中院”)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14部门联合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工作规定》,本规定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线索筛查、调查与鉴定评估、磋商、修复赔偿、公众参与、衔接保障等工作。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推进美丽宁夏建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18部门4月10日联合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实施细则》,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目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论述,最近,盐城阜宁县供电公司开展2024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暨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推动民法典宣传走到群众身边、走进职工心里,以坚实法治根基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他们走上街头,向过往群众宣传讲解《民法典》的相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华电集团公司、安徽公司有关部署,按照华电集团公司《“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方案》要求,华电宿州公司举办了《民法典》培训,邀请安徽皖光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对民法典进行了讲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提升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7月16日,大唐淮北发电厂举办《民法典》专题讲座。各单位依法治企联络员、合同承办员及部分干部职工参加了学习。
6月份以来,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让民法典走到员工身边、走进员工心里。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的启动之年,也是我国第一部民法典实施之年,7月5日,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特邀福建磊德律师事务所许辉丽律师作为主讲人,举办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专题讲座。
《民法典》第七编第七章规定了两种类型的侵权责任,即生态环境私益侵权责任和对生态环境公共利益损害进行救济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生态环境私益侵权责任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二元区分是解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之前提。生态环境损害责任适用过错归责原则,采用“违反国家规定”的客观过错归责路径。在具体责任形式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以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这一行为责任为中心,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是优先适用的责任形式。
《民法典》第七编第七章规定了两种类型的侵权责任,即生态环境私益侵权责任和对生态环境公共利益损害进行救济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生态环境私益侵权责任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二元区分是解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之前提。生态环境损害责任适用过错归责原则,采用“违反国家规定”的客观过错归责路径。在具体责任形式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以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这一行为责任为中心,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是优先适用的责任形式。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损失责任形式只有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不能适用时或适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还有损失时方能适用。
现代社会,环境污染事故频发,而且环境污染事故的损害后果往往十分严重,如何通过环境侵权责任立法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民法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民法典直面这一问题,首次把绿色原则规定为民法基本原则,并在侵权责任编第七章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明确了生态修复的责任承担方式,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典,在中国是一个界碑,因为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这部法典,在世界也是一个界碑,因为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民法典》中规定绿色环保原则。世界范围内绿色环保已成大势所趋,为什么唯有我国《民法典》成为绿色法典,它的颁布
倾倒废液污染水源妨碍千余名群众用水,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污染环境惩罚性赔偿条款案件宣判。1月4日,江西省浮梁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法庭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公益诉讼起诉人浮梁县人民检察院与被告浙江海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蓝公司)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一案并当庭宣判,判决被告海蓝公司赔偿
现代社会,环境污染事故频发,而且环境污染事故的损害后果往往十分严重,如何通过环境侵权责任立法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民法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民法典直面这一问题,首次把绿色原则规定为民法基本原则,并在侵权责任编第七章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明确了生态修复的责任承担方式,同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