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ZVI作为Cr(Ⅵ)还原材料主要应用于地下水修复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中,直接用于土壤修复的案例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其在中碱性条件下溶解度较低,稳定效果欠佳。在此基础上,学者开始采用纳米零价铁来强化其作用效果,纳米零价铁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其对Cr(Ⅵ)的还原速率是普通零价铁的50~70倍,但是纳米零价铁颗粒极不稳定,易团聚且易被土壤悬浮颗粒物表面所吸附,从而使反应效率大大降低。目前已有研究者提出经羧甲基纤维素修饰后的纳米零价铁对Cr(Ⅵ)具有更优的六价铬修复效果,但还未见工程化应用。在工程应用中,Li等采用可食用植物油或混有表面活性剂的油将纳米零价铁包裹在油滴中,利用油膜作用避免其与水或其他介质反应,保持反应活性,但是这将影响土壤特殊水土体系中其与目标污染物的接触及实际的反应速率。因此,纳米零价铁虽然对修复Cr(Ⅵ)较普通零价铁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并且对其作为纳米材料在土壤修复中使用的环境风险暂无足够的认知。
2.亚铁盐
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等亚铁盐常被用作Cr(Ⅵ)污染土壤修复材料,其与Cr(Ⅵ)反应后Cr(Ⅲ)更易以混合沉淀的形式析出,生成稳定的铁铬共沉淀。Fe(Ⅱ)还原Cr(Ⅵ)的效率受体系pH、溶解氧和固相矿物等条件的影响。溶液体系中研究表明,Fe(Ⅱ)在pH≤4.7时以自由离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在水处理工艺中,常使Cr(Ⅵ)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沉淀,以达到去除水中Cr(Ⅵ)的目的。同样在土壤体系中,pH偏酸性条件下有利于Fe(Ⅱ)还原Cr(Ⅵ)。溶解氧存在也会影响Fe(Ⅱ)对Cr(Ⅵ)的还原。当体系pH值为碱性时,相同条件下Cr(Ⅵ)氧化Fe(Ⅱ)的速率要大于溶解氧氧化Fe(Ⅱ)的速率,说明控制相对碱性条件可以有效减弱溶解氧对Cr(Ⅵ)氧化Fe(Ⅱ)的影响。Dermatas等研究发现,由于固液两相之间质量传递过程较之水相之间较慢,导致固相Cr(Ⅵ)与Fe(Ⅱ)溶液的接触时间和混合程度在整个反应初期作用非常关键。铁系材料应用于六价铬污染土壤修复实际工程项目时,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于含硫酸盐的还原材料使用会对后续土壤开发利用产生不利影响,过量的SO42-会严重腐蚀建筑根基,并且会导致钙矾石的生成从而造成体积膨胀等负面效应。为避免SO42-的影响,实际工程尝试用FeCl2替代FeSO4。在Fe(Ⅱ)浓度一定的条件下,FeCl2比FeSO4还原Cr(Ⅵ)的效果好,分析原因可能是Cl-的存在有效提升了整个还原反应动力学。此外,亚铁盐材料作为Cr(Ⅵ)还原材料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亚铁盐还原效率相对硫系材料低,通常一个Fe2+只能提供一个电子,因此实际修复工程中采用硫系材料时材料的添加量通常都较高。
针对铁系材料应用于六价铬污染土壤修复后的稳定性问题,主要考虑生成产物的溶解性和可迁移性。还原产物的稳定性是选用修复材料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材料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生成溶解性Cr(Ⅲ),如低分子有机酸络合态Cr(Ⅲ),研究表明,其能快速且广泛地被再氧化为高毒性Cr(Ⅵ)。含铁类还原剂与Cr(Ⅵ)反应后生成的主要产物为Cr(OH)3沉淀和铁铬混合沉淀(CrxFe(1-x))(OH)3。此外,六价铬污染土壤修复后的稳定性问题还与不同土壤体系有关,研究表明,当土壤体系中存在锰氧化物时,其生成产物(CrxFe(1-x))(OH)3溶解速率和Cr(Ⅵ)的产生速率都明显增快,因此,当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锰氧化物等氧化性物质存在时,不适合采用还原试剂对该土壤进行六价铬的还原稳定化修复处理。
02硫系材料
硫元素在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可呈现不同氧化状态,如S2-、[S2]2-、S0、S4+、S6+,其对Cr(Ⅵ)的还原能力各有差异,通常情况下,低价硫系材料效果优于中低价硫系材料。
1.低价硫系材料
低价硫系材料主要包括硫化钠和多硫化钙(CPS)等,其中硫化钠为危险化学品,其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以CPS为例,其与Cr(Ⅵ)反应生成Cr(OH)3和单质硫沉淀,可使土壤在较长时间范围内处于还原状态,比普通硫化物的还原能力更为持久,因此CPS被认为是具有极大修复潜力的六价铬修复材料。CPS在不同pH条件下存在形式有所差异。当在中性和碱性pH且有氧条件下,CPS可被氧化为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或亚硫酸盐、硫酸盐的混合物;同时土壤中的Fe(Ⅲ)亦可被CPS有效还原。
CPS广泛应用于处理各种铬污染介质,尤其是应用于铬污染土壤中。
CPS应用在铬污染土壤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具有强碱性,pH约为11.5,对Cr(Ⅵ)起到还原稳定化作用同时,会使整个土壤环境的pH值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建议配合酸性物质组分一起使用来维持土壤pH值环境。
2.中低价硫系材料
中低价硫系材料通常包括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硫代硫酸钠(Na2S2O3)、焦亚硫酸钠(Na2S2O5)、亚硫酸氢钠(NaHSO3)等。以Na2S2O4为例,Na2S2O4可以通过2个方面来实现对Cr(Ⅵ)的还原作用:一方面是Na2S2O4可以将环境中的Fe(Ⅲ)还原为Fe(Ⅱ),Fe(Ⅱ)用于Cr(Ⅵ)的还原(式(3));另一方面Na2S2O4的分解产物如SO32-、HSO3-和S2O32-等,可以将Cr(Ⅵ)还原为Cr(Ⅲ)。Chen等研究表明,Na2S2O4还原Cr(Ⅵ)的效果受到环境中Fe(Ⅲ)含量的限制,并且Na2S2O4的分解产物还原Cr(Ⅵ)的效率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还原效果,许多研究者将Na2S2O4与Fe(Ⅱ)或Fe(Ⅲ)联合使用。刘增俊等研究了Na2S2O4对不同类型铬污染土壤的3 d短期及1.5年长期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Na2S2O4在5%投加比下对不同类型土壤均具有很好的稳定化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
硫系材料还原产物主要以Cr(OH)3沉淀形式存在,其容易形成溶解态的三价铬产物,溶解态三价铬产物迁移性和稳定性不如含铁类还原剂还原产物(CrxFe(1-x))(OH)3,但从电子转移角度考虑,相同投加比的硫系材料的还原效率大于铁系还原剂。因此,在实际土壤修复工程中可采用硫系和铁系还原剂混合使用的方式来增强还原产物的稳定性,同时起到保证一定的还原效果和控制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的双重效果。
03铁硫系材料
铁硫系(Fe-S)材料通常包括天然硫铁矿和黄铁矿等矿物级原材料以及各种合成的Fe-S材料。
合成Fe-S材料通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合成得到(表1)。Fe-S材料首先生成的是[FeS]或四方硫铁矿,[FeS]无毒,是硫复铁矿、黄铁矿等稳定硫铁矿物的前体物质。此外,[FeS]是1种重要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可以提供Fe(Ⅱ)和S(Ⅱ)2种电子供体,对多种重金属和有机物均有修复效果,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表1 Fe-S材料的合成方法
Fe-S材料对Cr(Ⅵ)的还原作用已有很多研究。
FeS在低pH条件下溶解度增加,从而释放出还原性Fe(Ⅱ)。
S2-还原Cr(Ⅵ)的详细机制应考虑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合物中间体。Patterson等研究表明,F-S材料还原Cr(Ⅵ)的中间产物以硫代硫酸盐为主,还有微量的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
Fe-S材料还原Cr(Ⅵ)的产物通常为(CrxFe1-x)(OH)3沉淀,其可以弥补含铁类材料还原效率低以及硫系材料还原产物稳定性差的不足,但在实际材料应用中,无论是天然还是合成硫铁系材料,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天然硫铁矿等材料在中、碱性条件下溶解度都较低,而修复中通常面对的铬污染土壤大多呈碱性,因此难以起到有效的还原作用。合成硫铁系材料的主要问题和其他合成材料一样,其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还无法实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因此,目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将Fe-S材料直接用于Cr(Ⅵ)土壤修复工程项目的报道还较少。
04有机类修复材料
当土壤环境中有机物含量较高时,Cr(Ⅵ)能够被有机物还原为Cr(Ⅲ)而减轻其毒性,因此目前对于有机类材料的研究主要关注有机类材料本身对六价铬的还原作用及还原机理。比如,Wittbrodt等研究发现,腐植酸的不同化学组分对Cr(Ⅵ)的还原能力不同,土壤腐植酸对Cr(Ⅵ)的修复与环境pH及腐植酸的化学组成有关,酸性pH条件下有助于腐植酸对Cr(Ⅵ)的还原。Huang等研究发现,含有芳香基团和含氧官能团多的F1组分对Cr(Ⅵ)还原的速率较快且效果最好。Szulczwski等研究表明,腐植酸中含有的硫醇或硫化物成分,与Cr(Ⅵ)反应的还原机理与L-半胱氨酸和Cr(Ⅵ)反应的还原机理相似。一般情况下,小分子的有机还原剂对Cr(Ⅵ)的还原效率要高于腐植酸等大分子。其他还原剂如糖类等也被用作Cr(Ⅵ)的还原剂。因此,目前对于有机材料的研究多倾向于将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或改性来提高材料的有效性,如Parlayici等利用新型壳聚糖、腐植酸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组合来提高对Cr(Ⅵ)的修复效果;Singaraj等使用腐植酸负载氧化铁材料有效提高对Cr(Ⅵ)的还原或吸附作用。
由于有机类材料通常还原能力较弱,因此,有机类修复材料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主要是作为还原性微生物碳源营养物质。在低浓度铬污染土壤中,其可以单独使用,强化还原性微生物对铬的解毒作用;在中高浓度铬污染土壤中,将其与其他还原性材料混合使用,利用化学还原剂降低铬污染浓度的同时强化微生物协同修复,实现对铬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绿色修复。因此,有机类材料在铬污染土壤修复应用中具有较大潜力。
05微生物菌剂修复材料
微生物菌剂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Cr(Ⅵ)修复材料。其中,真核细胞主要是通过还原性有机生物分子的化学转化(胞内或胞外还原)、生物吸附或者胞内生物积累等来实现对Cr(Ⅵ)的还原或吸附。厌氧微生物可以用铬酸盐作为末端电子受体或利用氢化酶或还原细胞色素C将胞质间的铬酸盐还原,Michel等对比了Desulfovibrio和Dessulfomicrobium中的细胞色素C,发现具有负氧化还原电位的还原细胞色素C3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还原细胞色素C具有更强的Cr(Ⅵ)还原活性。好氧微生物主要通过细胞还原物质或还原酶对铬酸盐进行还原。Suzuki等从耐铬菌Pseudomonas ambigua G-1中分离出1种对Cr(Ⅵ)有依赖性的NAD(P)H还原酶,可将Cr(Ⅵ)还原为Cr(Ⅲ),同时也发现在无还原酶作用的情况下,NADH可将Cr(Ⅵ)还原为Cr(Ⅴ),证明了Cr(Ⅵ)还原为Cr(Ⅲ)的反应可能经过了两步反应。极端条件Cr(Ⅵ)还原微生物也不断被发现,其为微生物处理碱性铬污染土壤提供可能。
目前,关于微生物菌剂直接应用于实际修复工程中的报道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微生物在扩大生产工艺中容易失活,同时应用过程面临各种环境条件的考验,因此目前在工程化应用的道路上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为此,为了菌剂能更好地应用于土壤环境,目前菌株的固定化对实际工程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思路。此外,从产物的稳定性来评判该类材料,其长期稳定性有待考察,很多研究表明微生物所生成的Cr(Ⅲ)产物是可溶的。Huang等也发现,使用菌株Aeromonas hyhila还原Cr(Ⅵ)的产物有机-Cr(Ⅲ)是可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微生物可以将Cr(Ⅵ)还原为Cr(Ⅲ),但产物稳定性相对较差,依旧对环境有潜在的威胁。
06结 论
多种类型的修复材料可以将Cr(Ⅵ)还原为Cr(Ⅲ)并生成Cr(Ⅲ)沉淀,以起到对铬的固定作用,这些还原剂包括含铁系材料(零价铁、亚铁盐等)、硫系材料(多硫化钙、连二亚硫酸钠等)、铁硫系材料(硫铁矿、Fe-S合成材料等)、有机类材料(低分子有机酸、腐植酸)以及微生物菌剂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这些材料对Cr(Ⅵ)的修复原理、影响因素、实际应用效果、存在问题以及修复后的长期稳定性等多方面关键性论文和著作,并结合在实际修复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Cr(Ⅵ)修复材料进行了分析总结。
目前国内外对于以上材料均有了一定的基础研究和认识,笔者认为后期对于修复材料的研究更应该关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铬污染土壤修复多采用化学材料进行还原固定,修复后仅对Cr(Ⅵ)的浸出浓度等指标进行评价,对于修复材料本身所可能引起的二次环境影响还未进一步关注到,人们对还原剂使用的实际工程经验及使用后可能会造成的环境风险仍缺乏认识,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2)目前缺少对还原产物稳定性的长期跟踪监测研究,并且对修复材料使用后形成的还原产物的稳定性关注度有限,对铬污染场地修复后长期安全性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3)目前对修复后Cr(Ⅵ)再氧化机理的深入研究不够,可从材料选取及应用的根本上来分析Cr(Ⅵ)再氧化现象,研究材料与Cr(Ⅵ)生成产物的稳定性以及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识别Cr(Ⅲ)再氧化的驱动因子,以更好地指导修复实践工作的开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7月6日发布了团体标准《铬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指南》,该项团标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编,参编单位包括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康恒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鼎实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新天地环境保护有限责任公司。该标准规定了铬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的总体要求、异位修复技术要求、二次污染控制及土壤修复效果评估等内容。
本文分类讨论了铬的吸附机制,对利用多种生物吸附材料修复铬污染场地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生物吸附修复铬污染场地的治理前景,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杉木屑为原料,在不同碳化温度下得到的炭前驱体,再通过液相还原,获得以生物炭支撑纳米零价铁的复合材料,并考察了生物炭和零价铁负载生物炭对铜、钴、镍、铬4种共存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证明了该修复材料具有从水溶液和污染土壤中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的优异能力。
O引言铬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铬盐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电镀、鞣革、印染、医药、颜料、催化剂、氧化剂、金属缓蚀剂、合成橡胶、合成香料、油脂精制等工业部门具有广泛应用,涉及国民经济约15%的商品品种,具有不可替代性。铬化工是涉铬行业源头,铬化工产品是下游行业的原料,其中电镀和制革消耗铬
摘要:六价铬是国际公认的47种最危险废物之一,研究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济南市某典型铬污染场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化学还原+固化稳定”的修复治理思路,针对修复剂类型、投加比、反应时间、还原效率、修复成本和环境效应等因素,确定了该修复工
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把加快土壤污染防治、修复治理工程建设与整改落实生态环保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巩固点源污染治理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促进了土壤资源永续利用。白银市先后实施了黄河上游白银段东大沟流域重金属污染农田、历史遗
牟定县原渝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及生活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程招标公告项目编号:CXYJ(2019)ZC-007号1.招标概况本采购招标项目为牟定县原渝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及生活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程,已通过相关主管单位审核批准,招标人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后遗留下许多污染较为严重的场地,其中铬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基于此,本文以金属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城市金属铬污染现状,探究铬污染带来的危害,从电动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角度阐述铬污染修复技术。关键词:重金属;铬
摘要:以贵州草海风景区的天然河湖污泥为吸附剂,通过Cr污染(铬污染)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污泥材料对污染土壤pH值和Cr不同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天然河湖污泥吸附材料对受不同程度Cr污染土壤的pH值均有影响,但在低浓度铬处理下,对土壤pH值影响较明显;施入不同量的WN3
2019年1月15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铬污染土壤异位治理技术指南》(送审稿)专家咨询会。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姜林研究员、原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姜宏调研员、生态环境部标准研究所姚芝茂研究员、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周连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锦楼副研究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铬盐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工艺中,因此带来了严重的铬污染。为此,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探索能够有效地修复被铬污染的土壤的方法,而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良好的性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作者主要根据纳米
近年来,我国的大气、水和土地遭受重金属污染的事件层出不穷,并成为社会公害,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高能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废渣、底泥)稳定化固化技术,历经三年潜心研发而成,为我国破解重金属污染之“痛”敲响希望的钟声,也因此获得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科
田原宇指导团队成员分析实验数据。《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各色美味的食材映入了大家的眼帘;然而,一直以来舌尖上的安全敲响的警钟却从未间断。大气和水作为污染物的载体,可以采取控制污染源的办法缓解,而直接关系舌尖上的安全的土壤,既是污染物的载体,也是污染的本源。近年来,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
毒土也叫死土,是受污染后有害物质增多,无法适应有机生物的生长生存的土壤。据统计,我国已有2000万公顷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这些毒土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其中铬污染土壤面积比重很大,最难治理。然而,当国内众多企业还在为毒土治理难而发愁时,一项已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项目背景佛罗里达州县际公路施工人员在位于普莱西德湖村的Georgia-Pacific(GP)公司包装厂前方的70国道移除沟渠中的混凝土时,发现土壤被污染,导致施工中断,该事件引起了普莱西德湖市Georgia-Pacific(GP)公司的关注。GP公司与IST公司合作完成了污染场地调查,仅在10个月内,就处理了该环境事件。IST公
土壤中的铬主要来源于冶金、电镀、金属加工、制革、油漆、印染、木材防腐等行业生产、贮存、运输、经营、使用和处置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由于环境保护意识及保护措施的缺失,我国在长期的铬盐制品生产及应用过程中,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每千克土壤中铬的含量可达数千甚至数万毫克
继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后,第三大战役土壤污染正成为我国下一步重拳治理的重点。本周,有消息称《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土十条)近日提交至国务院审核,预计今年年内或明年初出台。A股市场,每一次环保政策吹风都会伴随着相关概念股的翩翩起舞,那么土十条的呼之欲出,必将给相关概念股带
7月11日,记者走进郧县柳陂镇亮子湾村境内的月亮湖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园内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让人流连忘返。“园区坚持生态环保理念,用生物防虫技术代替化学农药,用农家肥代替化学肥料,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园区内,一位工作人员边检修生物灭虫灯边向记者介绍,保护丹江口库区的水质,更为关键的是防治看不见的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不仅是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通过强化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检查,严控畜禽
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盐湖”)近日在青海正式揭牌。这被认为是央地协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盐湖产业“航母”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五矿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盐湖由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五矿盐湖有限公司3家企业组成,员
新年伊始,地方“两会时间”正式开启。1月10日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召开两会,谋发展、布棋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对能源电力的目标任务。报告明确,2023年重点任务。坚持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重点推进重大项目800个以上,总投资1.3万亿元。水利方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青海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3年重点任务。能源方面,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第一批1090万千瓦建成并网、第二批700万千瓦全面开工,第三批1000万千瓦计划目标争取获批,李家峡扩能并网发电,加快建设羊曲、玛尔挡水电站,开工建设哇让、同德、南山口等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压
建设国家级百兆瓦储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全球储能种类齐全、验证方式完备的大型储能实证基地,发挥青海先进储能实验室作用并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取得实质性进展。
铬污染问题是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典型问题之一,其在工业场地中常用的修复技术为化学还原稳定化技术。2018年由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对建设用地Cr(Ⅵ)的筛选值及管制值设定了限制值,而对Cr(Ⅲ)没有设
导语:国内严重污染场地集中在化工、冶炼等企业场地,其土壤污染特征在于高浓度、单一或复合污染,且不同场地甚至是同一场地面临空间异质性大等问题。北京润鸣研发MetaPro特异型重金属修复材料系列产品,该产品主要针对污染浓度高的单一重金属污染土壤而设计研发,针对性解决单一、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土
摘要:本文主要概括分析了当前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实际情况,并深入研究了各项修复处理技术,为更细致全面地掌握各项修复处理技术,今后更好地开展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修复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过量的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环境,导致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威胁着动植物及
在2018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上,又有34家单位提出加入联盟的申请,他们当中有科研院所、环保企业、能源企业、肥料企业、生物科技企业等。如今,我国生物炭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陈温福教授介绍生物炭的特性时说:
随着社会各界对土壤环境质量重视程度的增加,土壤污染修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而言,根据其污染种类和程度的不同,现主要有物理分离修复、固定稳定化修复、电动力学修复、热力学修复等多种修复技术。鉴于目前大多数修复技术是以破坏土壤结构形态为代价而进行的去污或降毒,但土
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土十条及《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国际间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材料、设备的交流与合作,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土壤环境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土盟)定于2018年1月29日-30日在杭州召开2018土盟成员单位年会暨中加土壤修复技术研讨会。会议活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