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目前,已有证据表明这一理论是可行的,且可减少近30%的碳需求及污泥产量。发展至今,SND已成为高效的脱氮技术中一种很有前途的选择。如Chai等研究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内强化SND处理低C/N废水的性能,显示在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SND率)大于97.3%时,仍可以有效脱氮。如果把SND系统和除磷系统相结合,则可以提出一种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的新系统,进一步降低处理过程中的碳、氧需求,现今,已有很多研究人员对SNDPR系统及其各种衍生技术进行影响因素研究,以探究其实用性,如表1所示。
诸多试验结果表明,由SNDPR系统衍生出的各种新工艺、新技术已可在各种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针对低C/N污水实现了良好的去除效果,体现了一定实用价值。SNDPR作为一种较易实现的高效脱氮除磷方式,其特性提升了生物池一体化的可能性,可以预见未来会在水处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其在污泥形态、溶解氧等方面都有一定限制,如由于生物硝化与反硝化对氧环境的需求不同,会导致某一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使SND率偏低,去除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控制反应器内溶解氧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1.2 厌氧氨氧化
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以亚硝态氮为电子受体,将氨氮直接氧化为氮气的过程。整个过程须保持完全厌氧的条件,且研究表明,其在pH值为8、温度为30 ℃左右时运行条件最好(图2)。
这一过程是在1965年由Rids观察到缺氧海洋盆地中的氨损失后首次提出的, 后又在海洋沉积物的孔隙水剖面中观察到亚硝酸盐和氨的同时消失,为这种反应的存在提供了早期证据。但直到1995年,这种技术才在一个处理废水的反硝化流化床反应器中被首次证实,到2007年,首个大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才在鹿特丹建成。相对于传统脱氮方法,厌氧氨氧化的脱氮容积负荷更高,已有研究表明,其脱氮容积负荷很容易达到5 kg/(m3·d),而对于传统的脱氮工艺而言,脱氮容积负荷通常小于0.5 kg/(m3·d)。如表2所示,针对厌氧氨氧化已展开很多研究。
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近些年来新出现的技术,由于其脱氮效率高、污泥产量小、碳源需求小的优势,成为了一种脱氮的理想方式。但厌氧氨氧化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其主要缺点是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速率十分缓慢、细胞产量低。且厌氧氨氧化还容易被环境因素影响,低温、高碱度、有机物形态等很多因素都会抑制其反应性能。其中,作为反应底物的亚硝态氮和氨氮是影响其速率的关键因子,但过高的底物浓度反而会抑制其反应速率,已有试验验证同时提供能源的碳源也具有这一特点。相比于实验室小试,在实际工程中这些影响因子更加难以控制。所以,厌氧氨氧化的应用条件将成为此技术从实验室技术向实际应用过渡的关键问题,可以预见此方向将会是今后技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3 反硝化除磷
Comeau等在1987年发现了一类不同于传统除磷工艺中聚磷菌的新型聚磷菌,这种聚磷菌在缺氧环境中可以同时去除氮和磷两种污染物质,将其命名为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 DPAOs)。DPAOs利用体内储存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在缺氧环境中以硝态氮或者亚硝态氮替代氧气作为电子受体,从而实现过量吸磷。相比于传统除磷工艺,反硝化除磷可以实现同步脱氮除磷与“一碳两用”,并解决大部分能耗问题,理论上可以节省多达30%的曝气系统能耗、50%的碳源需求及污泥产量。根据反硝化除磷的特点,其可以与很多技术联用,同时也衍生了许多新型工艺,如UCT、AOA、AAN等。这些工艺共同的特点都是可以极大限度地利用反硝化除磷原理中“一碳两用”的特点,且避免了硝化菌和DPAOs的竞争,非常适合处理低C/N污水。已有大量学者研究其适宜工作条件,以探究其实用性,如表3所示。
反硝化除磷目前已经处于由基础研究向实际工程过渡的阶段,但是除开其节省能耗、一碳两用等优势,还存在部分缺陷。为了实现反硝化除磷,需要控制合适的C/N,而且对于厌氧部分投加硝酸盐作为底物时,需要注意投加方式。除此以外,反硝化除磷菌的世代周期较长,需要控制反应器污泥停留时间不能太短,以便为反硝化除磷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与此同时,虽然反硝化除磷技术的污泥产量较少,但是其后续污泥较难处理,填埋之后在厌氧条件下可能会造成释磷从而影响环境,给实际工程也带来一定困扰。
1.4 短程硝化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即在进行硝化反应时抑制硝化反应的第二阶段,只硝化到亚硝态氮状态,而后将过量的亚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的过程,如图3所示。
短程硝化反硝化也可以实现氮元素的有效去除,由于未完成全部的硝化反应,其脱氮速率会大大提升。第一个成功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工艺是SHARON工艺,但SHARON工艺的运行条件较为苛刻,高温、高氨氮浓度都制约了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因此,寻找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适宜条件、探究其实用性,是众多研究人员的重点。目前,主要使用抑制剂、溶解氧、技术联用等方法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如表4所示。
短程硝化反硝化相比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短程硝化阶段可以减少25%的氧气消耗;对于后续缺氧反硝化阶段可降低约40%碳源消耗量;且亚硝态氮反硝化反应速率是硝态氮反硝化速率的1.5~2倍,可以有效减少系统的HRT。此外,在减少污泥产量和碱度投加的方面也有所帮助,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具有巨大优势。但短程硝化反硝化对菌种的要求很高,正常运行时必须先进行菌种的富集。由于短程硝化和反硝化是两个不同的进程,其对氧环境的要求也不同,需要严格控制氧环境的变化,且底物浓度也是制约其反应的条件,需要形成亚硝酸盐累积的同时逐步淘汰反应器中的亚硝化细菌,目前其条件仍较为苛刻。
2 脱氮除磷技术发展方向
普通城市污水厂应用的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生物脱氮通常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3个过程,分别由氨化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菌完成,其中,硝化需要在好氧环境中完成,反硝化则需要在厌氧环境中完成。而对于除磷,通常在除磷系统中利用聚磷菌的过量积磷能力进行厌氧环境下的释磷和好氧环境下的过量吸磷,再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的方式实现磷的去除。不同生物反应对氧环境的不同需求导致在传统水处理工艺中,无论是SBR还是AAO等工艺,都在空间或时间上对反应进程有一定限制。而这一限制通常又会造成系统中碳源竞争激烈、污泥产量过大、运行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污水还存在的问题是C/N较低导致脱氮效率较差,通常,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生物处理的部分投加额外的碳源,但这一方法的成本非常高。
如果继续使用现行的污水处理技术,在不断追求去除效果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工艺运行困难、结构复杂、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能开发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或工艺应用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必然可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现有的各种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进行比较,由表5可知,从本文介绍的新型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来看,它们都具有在不同程度上节省碳源和降低污泥产量的优势,且反应速率都相对较快。这些优势使它们在处理低C/N污水时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针对不同温度、pH、污泥龄和曝气方式等运行工况,表现出很好的耐受性,并可以稳定运行。而这些技术优势放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恰好可以弥补当前技术应对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不足,虽然目前研究有限,应用条件仍不成熟,但如果未来将这些新技术投入实际应用,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从新型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原理来看,控制优势微生物菌群是保证工艺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而其控制条件相对苛刻,这也是新型技术推广应用受限的原因之一。基于微生物菌群功能及生存环境特点,如能实现多种功能菌群在同一个空间内协同作用,不仅可降低能耗、节省投资,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生化反应效率,简化控制条件。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是一种仅通过反应器自身结构特点,使反应器内部形成独特的水力流态,实现了在同一反应器空间内不同功能菌群协同除污功效,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具有着潜在的优势。
3 结论与展望
我国城市污水特有的特征和环境特点,导致传统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效果不佳。随着我国对氮、磷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结合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应加大新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强对新技术的使用条件及优劣特点的认识,争取早日将此类具有潜力的新型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应用到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中,并基于此类新技术,积极开发出具有高效、节能一体化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解决此类问题值得考虑的研究方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盛夏午后,阳光不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红旗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这个经过启动修复的水体生态修复项目,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几场细雨的滋润,已经宛若生机盎然的“热带丛林”。无独有偶,在芜湖市江东水生态公园,通过以微生物为中心所建的生态稳定塘,水中水草摇曳、藻荇交横。近年来,看似不起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近年在我国兴起,且有扩展之势。地下污水厂地表可形成的景观环境直观、易觉,这就使污水处理厂可与景观环境建设合二为一的说法盛行。反观更加缺地的欧洲、日本等地,地下污水处理厂其实并不多见,让人不免心生疑窦。因此,以国内某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实例,并以相同工艺的地上式污水处理厂作为对比参照物,通过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LCIA)、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评价及全生命周期生态效益(LCEE)评价3种方法分别对地下污水处理厂进行全方位影响评价,最后将3种评价结果归一化为全生命周期综合影响(LCCI)评价。
导语: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超过90亿m3,近95%的村庄没有排水管渠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一般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这种状况不仅造成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而且极易对农村水源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解决农村污水问题的主流观点是生物处理,如果以卫生
导读:污水处理作为消除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功能单元缺乏评价它在改善水环境之外存在的其它环境影响。通过修正并优化用于污水处理全生命周期(LCA)评价方法,建立全生命周期评价与多目标数学规划法相耦合(LCA-MOP)模型评价实际污水处理厂后揭示,污水处理厂对环境产生的综合效益居然是负值!当出水排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激化,对污废水处理后回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是针对以BOD5为主的碳源污染物的去除,对氮、磷的去除率很低,而氮、磷又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本文概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了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
未来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的特征与方向各位同行下午好,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大,讲这个多少有些忐忑,我们大概知道今天下午发生什么事情,但是要说未来确定会发生什么,确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今天讲的内容并不是去预言未来污水处理工艺会是什么,而是从过去以及当前的技术发展特征总结、归纳出未来污
处理工艺方框流程流程说明预处理由于pH值相当低,在进入处理系统前需调节废水的pH值,使之达到后级厌氧细菌生物处理所需的中性pH值;加入的碱中和剂(Na2CO3)通过管式静态混合器与废水混合,加碱量由在线pH控制器自动控制碱液计量泵的投加流量,加入的碱中和剂还可以部分地去除废水中的硫酸根离子;调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含氮、磷等植物营养型污染物的超标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而常规活性污泥工艺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仅在10%~30%之间,远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经济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已成为当前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6.5世界环境日当天,2018中荷生态环境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王凯军教授提出建设以污水处理厂建设为载体,通过设计、构建水处理科技、生态景观、社区服务、都市农业和文化创意等城市元素,打造集科技、生态、休闲、绿色于一体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王凯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从百年环境理念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在经历了100年的发展之后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未来污水处理将去向何方?30s光速阅读版将朝着紧凑性、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其中好氧颗粒污泥将向着连续流的方向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将会更加注重絮体与颗粒污泥之间的平衡;碳转向是今后污水处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主流短程脱氮技术的发
5月6日,江苏扬州宝应县仙荷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处置项目采购公告发布。公告显示,该项目最高限价510万元,不接受联合体投标。污泥处置须达到无害化的目的,处置方式须符合生态环境等各方面要求,合同履约期为3年。投标文件截止时间为5月27日。详情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JSZC-321023-HCZ
日前,山东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特许经营项目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招标计划显示,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主要包括:项目包含新建处理能力为10万m3/d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厂外新增和扩建的管网。采用全地下式双层加盖的布置形式,主要建设内容为:格栅间、旋流沉砂池、初沉池、生物池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4月27日,山东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特许经营项目招标计划发布。该项目招标人为烟台市城市管理局,建设内容为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主要包括:项目新建处理能力为10万m/d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厂外新增和扩建的管网,出水水质达到《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4月10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抓好贯彻落实。《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全文如下。一、提升监管效能。对全省生活污水处理厂实行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监管,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全覆
近日,汨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运行,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很好的兼顾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共安装组件1302块,总装机容量约716.1kW。运营期内,每年可提供绿色清洁电能约70万千瓦时,可节约发电燃煤约5740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447吨
2月19日,浙江印发《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准入指导意见》明确了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准入指导意见的适用范围,要求建设项目选址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及相应行业的发展规划等。《准入指导意见》对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工艺装备、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
近日,山东省正式发布《山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分为A标准、B标准、C标准、D标准。其中A标准要求除总氮(TN)外,常规指标(COD、氨氮、总磷)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即COD≤30mg/L、氨氮≤1.5mg/L、总磷≤0.3mg/L,而TN限值为10mg/L。此外,该标准还引入瞬时排放限值。具体
2月1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2025年重庆市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邀请相关部门作情况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发布人余国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袁尧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韩列松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席红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
日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办法》。《办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全文如下: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城市排水)、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茂名市生态环境局拟对茂名电白绿能环保发电厂掺烧一般工业固废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本次技改依托焚烧发电厂现有工程(一期)进行,在保证现有项目(一期)处理规模1500吨/天不变的前提下,拟削减现有项目(一期)生活垃圾处理量450吨/天,掺烧10%(150
12月23日,四川夹江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特许经营权出让中标结果公示。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四川龙元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该项目。本项目拟对夹江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扩容建设,建设规模为2万m?/d,新建配套中水回用设施。总投资为11010.39万元。
各有关单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有其重要意义。为落实党中央最新部署,响应生态环境部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有关意见,中
2025年2月11日,澳门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项目现场顺利举行。澳门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项目简介本项目为EPC+O(总承包+运营)模式,合同总金额18.67亿澳门元,以“未来浮岛,空中花园”为设计主题,融入澳门“岛”,展现科技“芯”。项目拟采用“高效预处理+厌氧消化+沼气发电+好氧堆肥”的餐厨
沼气作为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在可再生能源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日,沼气发电领域传来了好消息,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沼气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未来,高安屯再生水厂将综合利用沼气发电、光伏发电、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实现电能自给,打造全国首座电能自给的再生水厂。(来源:
北京排水集团原创厌氧氨氧化(“红菌”)技术成功中标国家存储器基地高氨氮废水处理项目,实现集团原创技术应用转化重大市场突破。国家存储器基地高氨氮废水处理项目位于湖北武汉光谷,作为北京排水集团在半导体芯片废水处理行业的首个工程,在目前“红菌”外部市场转化项目中,规模最大、示范效应最强
5月28日,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及澳马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的设计、建造及经营批给合同》。浙江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匡彬作为旺能环境代表签署协议,美欣达集团董事会主席单建明出席签约仪式。
在脱氮工艺中氨氮转化成氮气有很多的途径,也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中间过程及中间产物,恰恰是这些难控制的中间过程决定了最新的脱氮工艺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介绍一下短程硝化及短程反硝化的内容!什么是短程硝化?废水生物脱氮,一般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而硝化过程分为氨氧化阶段和亚硝酸盐氧化
北京排水集团建设的国际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项目日前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是国际上率先建成并成功运行的一座典型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项目设计规模为7200立方米/天,自2019年投入运行后,经过3个冬季低温期考验,成功
编者按:厌氧氨氧化(ANAMMOX)因无需氧气和有机物而被冠以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以致学界对其研究趋之若鹜并愈演愈烈。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过热的研究与少有的工程应用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一现象耐人寻味。因此,有必要对产生这种反差现象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以期获得对ANAMMOX技术工程应用场景以及运
截至目前,北海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厂区建筑主体结构、工艺设备安装基本完成,其中地磅计量系统、预处理系统、锅炉系统等已调试完毕,并已办理消防,节能,防雷,竣工验收等手续,即将进入试运行。当前设计处理规模为100吨/日,未来将扩建至150吨/日。2020年11月,深高速旗下蓝德公司与北海市政府方代表
5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住建部科技中心”)在宜兴组织召开AOA技术工程应用效果评估暨技术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住建部科技中心副主任黄海群、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总工郑建平、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郭平以及专家组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董文艺、
文章导读厌氧氨氧化工艺因其高效、低耗的优势,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许多含氮废水领域已成功工程化应用。前期我们介绍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现与发展应用。本文结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原理,对该技术在不同废水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情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