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体排放”相关结果2526
      北京市征集2022年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项目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8-01

      4.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5.能源及碳排放智慧化管理。6.碳捕集利用与封存。7.城市废弃物循环资源化利用。8.其他先进低碳技术应用。...二、征集范围围绕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重点领域,公开向社会征集减排效果好、应用场景广泛、推广价值高的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项目,鼓励多种技术复合应用。

      《商丘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8-01

      二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三是加强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四是深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五是统筹地上地下,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六是优化生态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二)远景目标:到2035年,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经济优势彰显,生态强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城镇水务系统碳核算与减排路径技术指南》出版

      来源: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22-07-29

      《指南》突出以下特色:科学性:碳排放核算原则、核算框架、核算方法遵循《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温室气体—第一部分:企业层面上温室气体排放和去除量化报告指南》(greenhouse gases——part1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2-07-28

      (八)低零碳空间领域:近零碳排放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低碳学校、低碳社区建设等方面。(九)能力建设领域: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管理、气候传播、低碳科普宣传等方面的优秀案例。(十)其他。

      服贸会“双碳”主题论坛|绿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热议“无废城市 数字智治”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2-07-28

      在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未来发展要在数字化转型中坚持数据驱动,落实绿色共识,促进绿色发展,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迎接“大考”提供实践指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够实现的,这是一场大考。

      双碳背景下 大气治理如何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治理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7-28

      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推动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试点。...优化治理技术路线,加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

      绿色动力集团自主研发900/1000吨超大型多驱动逆推式炉排炉冷态试车成功

      来源:绿色动力集团2022-07-27

      绿色动力多驱动逆推式炉排炉采用先进的标准化、模块化和三维化设计方法,并与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运用cfd流体动力学计算机模拟优化炉膛流场和结构设计,具有结构紧凑、燃烧充分、换热效率高和有害气体排放低等优点

      图文实录 | 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 生态环境部举办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2022-07-21

      全国碳市场不仅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借鉴,同时为促进全球碳定价机制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一是持续强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并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

      北京市将对156家重点碳<mark>排放</mark>单位和一般报告单位开展抽查工作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7-18

      本市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碳排放单位的核查工作,按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2〕111号)要求开展。...第一批将对156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和一般报告单位开展抽查,抽查结果将作为碳排放报告及核查工作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并为审定碳排放单位2021年度碳排放量提供支撑。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2-07-16

      2015年9月30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组织开展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2010—2014年度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送工作。...2014年2014年5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开展“四川省实施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相关研究”。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7-14

      、瞒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或者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义务的;(八)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利用、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

      成都首批24家近零碳试点创建单位产生!

      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2022-07-14

      近零碳排放区指在现有低碳试点工作基础上,选取特定区域,通过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和经济、加强低碳管理和生态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等综合性措施,实现不产生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或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与碳汇趋近平衡

      运城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7-14

      ,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土壤安全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状况稳步提升好转;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持续推进结构调整,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空气质量逆势好转,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提档升级,水生态不断恢复,全面消除国控劣v断面和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7-12

      加 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大力推进低碳试点 示范,开展低碳或近零碳排放试点。积极创建湖北省绿色技 术创新综合示范区和国家级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二)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不高于 35 微克/立方米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2-07-08

      第八条【内部制度】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重点排放单位应在全国碳排放数据报送和监管系统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在国家规定的履约期限内足额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工作

      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左右

      来源:北极星垃圾发电网2022-07-08

      把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撑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以资源化为发展目的,优先在垃圾分类好的地区,在做好恶奥气体排放、垃圾渗滤液、气态二噁英和飞灰排放等环保治理的基础上,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2-07-07

      探索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建立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国家要求,全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26.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

      来源:安永EY2022-07-07

      但从生态环境部近期发布的《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调整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来看,受疫情及经济因素影响,第二个履约周期内其他行业扩容期望较低。...当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提出ccer经备案后,可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用于抵消碳排放

      荆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7-05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确保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实施产业绿色化改造。以能源、建材、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和碳排放达峰的重要途径,统筹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各类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近期与远期。

      吉林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7-05

      日前,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林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吉市政办发〔2022〕12号发布,该规划指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5年,全市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