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产基地建设”相关结果342

      来源:中国工业报2015-02-12

      在循环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推进大中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机电产业再制造,不断推动重点原材料再生循环利用。...以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扎实推动工业领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引导企业生产更多更好的环境友好型产品。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5-01-22

      ,在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节水、环保标准,科学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清洁高效大型煤电基地建设...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成为煤炭开发生产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煤炭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能源保障,但自身存在的开发布局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效率低、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5-01-20

      根据水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按照最先进的节能、节水、环保标准,科学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清洁高效大型煤电基地建设。...以环境为底线定产能在生产环节,《意见》提出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利用规模,大力推行煤矿安全绿色开采。统筹煤炭资源条件、矿山地质环境、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科学产能。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5-01-19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国家和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专项等资金,开展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创新,攻克行业发展和企业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节能环保核心技术

      来源:聊城日报2015-01-07

      、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毛巾生产余热利用等23个节能技术产业化、节能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项目,以及4个节能服务补贴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落实15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了临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淀粉糖浓缩系统余热利用节能改造、山东龙普太阳能有限公司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化、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省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12-22

      要统筹山水林田湖治理,加大以大水网为中心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提高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保障能力。...要加快国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四气(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和煤制天然气)产业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回收利用率。王儒林要求,要以兴水增绿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4-12-09

      这方面,山西在发展低热值煤发电,推广风冷、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加快外送电通道建设步伐,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上已经取得进展,并有较好发展势头。...一位山西煤企的销售经理对记者表示,在历经了煤炭黄金十年后,从2010年起山西原煤产量增幅逐年下降,吨煤平均综合售价不断下跌,煤炭企业生产经济效益基本上呈现出断崖式下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11-11

      重点在煤矿采空区、荒滩盐碱未利用地科学合理布局一批光伏电站项目,在关中、陕北等地区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持续推动陕北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汉江干流梯级开发。...落实国家和我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支持高效节能环保型工业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生产,培育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和示范企业,促进高效锅炉窑炉、余热余压利用、新型节能建材、大气污染防治、水处理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10-20

      积极推进国家生物质能示范省建设,重点建设秸秆生产纤维乙醇、沼气高值化利用示范等项目,慎重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推进郑州综合性节能环保产业、洛阳先进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许昌、平顶山节能电气装备制造三大集群,以及信阳环保成套设备、南阳新能源装备和商丘高效节能电器三大基地建设

      来源:湖北发改委网站2014-10-17

      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围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金洋公司、骆驼蓄电池、三环锻造等一批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企业,初步构建了再生钢、再生铝、再生铅等三条较为完整的循环型产业链...仙桃等建有多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宜昌力帝是国内最具专业化的废钢加工处理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攻克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4大难题,处置过程中无二次污染;武汉法利莱实现激光再制造设备的产业化生产

      来源:齐鲁网2014-10-15

      建立健全炼化企业油品质量控制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车用油品的行为。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加强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培育30个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将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节能咨询服务和环境污染治理等第三方机构。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10-15

      建立健全炼化企业油品质量控制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车用油品的行为。...加强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培育30个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节能咨询服务和环境污染治理等第三方机构。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4-09-25

      作为课题目标之一的产业化基地建设也取得进展。...立昇企业在苏州市相城区建立了占地78亩的大型pvc超滤膜产业化基地,基地生产总面积4.5万平方米,年产超滤膜设备32万台,为世界最大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及设备制造基地和研制中心之一。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4-09-22

      为此,该市提出采取疏堵结合、规范生产、科学发展的措施,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据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总经理范东亮介绍,该基地总投资200亿元,占地10000余亩,分两期实施。...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蒋省三表示,将传统的集散地打造成产业园区,将传统产业改造成一个减少污染、防止污染、保持经济活力的经济支柱产业,定州再生能源基地建设为其它地区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提供了方向。

      来源:中国技术市场报2014-09-03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长岭镇吴堡村郁郁葱葱的庄稼掩映下,随着一家大型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基地的启动,黑龙江建业能源科技公司原料基地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目前,黑龙江省可以利用的秸秆近8000万吨,仅用120万吨干式秸秆(秸秆含水率不超过15%)就可生产30万吨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10万吨木质素、5万吨酵母饲料、5万吨生物肥、1.9亿立方米沼气、25万吨二氧化碳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4-09-02

      重视垃圾,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让垃圾与文化结合是国内首创,以文化来唤醒心灵崛起,促进垃圾源头减量;三是将垃圾与旅游相结合,通过有趣味的环保体验教育,寓教于乐,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四是园区安保措施齐全,生产...杭州市环境集团示范基地建设试运行一年以来,实现了环卫产业的载体创新、生态环境的教育创新、垃圾治理的文化创新,累计接待市民近1.3万人次,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4-08-28

      一定要搞好统筹规划,吸取以往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教训,根据煤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交通运输等条件,综合论证、科学布局,坚持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基地建设。...煤制乙二醇,应关注技术、竞争力和产业链形成条件(生产聚酯的原料pta配套条件)。煤制芳烃,要加快产业化进程、催化剂性能优化完善及工程放大的可靠性。煤制天然气,应注意调峰方案、气价和管网建设问题。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08-19

      濮洪九认为,国家应尽快出台国家商品煤质量标准,限制劣质煤生产和利用,严禁高硫、高灰煤直接燃烧,控制低热值褐煤的使用范围。...濮洪九认为,国家应鼓励在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矿区,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和低热值煤电厂,推动千万吨级和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建设,推进煤电一体化和煤电联营,提高资源就地转化效率,完善煤炭生产基地到消费市场的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4-07-28

      募投项目分析公司此次扣除发行费用后净募资额为25,120万元,投资包括武汉院基地建设、2个boot项目和2个emc项目。...余热发电行业前景向好余热发电技术是指在水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将生产排出的大量废气余热加以回收,带动发电机发电。我国一次能源利用率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浪费。

      来源:台州市人民政府2014-07-23

      推进浙江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临海分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试点,启动浙江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椒江...一、总体要求以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城乡废气综合治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大气保护能力建设,坚持源头治理、综合防治,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立政府统领、企业施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