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环境承载能力”相关结果1254

      来源:​辽宁省生态环境厅2024-03-28

      充分衔接成果中关于区域、流域、海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和制约因素分析、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等内容,优化规划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来源:国家生态环境部2024-03-27

      基于环境输入响应关系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向下分解得到不同空间尺度差异化管控措施,开展资源环境要素多源管控对策措施的环境效应、经济成本和社会影响的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公平性、效率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筛选提出各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的管控措施组合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03-27

      《指导意见》强调把煤炭生产限定在水环境承载能力之内,矿区总体规划、规划环评应明确区域所需保护的含水层,新建煤矿在设计时应根据开采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水资源保护措施,在产和待产煤矿不得擅自开采可能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的区域

      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24-03-26

      坚持生态功能不降低、环境质量不下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突破的底线,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硬约束。(二)强化空间管控。...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重庆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2023年)》,详情如下:重庆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2023年)实施“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2024-03-19

      超过排水系统承载能力溢流的,应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入河。鼓励各地在完成管网建设改造的前提下,建设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排放管控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市场监管局(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管)委、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来源:中国环境2024-02-28

      过去一年,全国各地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水平,消除重要生态空间被挤占的现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2024-02-22

      生态国土空间与城镇国土空间、农业国土空间的相互转化利用应当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依据,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对汉江、丹江流域陕西段的水环境质量负总责。汉中、安康、商洛市和汉江、丹江流域的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汉江、丹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负责。

      来源:天水市人民政府2024-02-22

      第八条 市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定期组织渭河流域土地、水流、湿地等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建立资源基础数据库,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并向社会公布渭河流域自然资源状况。...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行政、气象等有关主管部门和渭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渭河流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渭河流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对管理。

      来源:中国政府网2024-02-05

      积极培育西安都市圈,提升宝鸡、渭南、汉中、榆林等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促进陕北、关中、陕南区域协调发展,分类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

      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2024-02-05

      (五)对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突破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红线、超过资源消耗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市(州)、县(市、区),暂停审批该行政区域内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来源:西宁人大2024-02-01

      第十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资源联合调度机制,按照多源共济、互联互通的原则,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和供水联网联供,组织实施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保障城乡供水。...第十一条在河流新设、改设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报经有管辖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

      江苏省2023年度生态<mark>环境</mark>科技成果助力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十大典型案例及提名表扬案例

      来源:江苏省生态环境厅2024-01-24

      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致力于攻克ccus全产业链上的技术难题,形成从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到工程放大的ccus全流程技术研发体系,大幅提高ccus技术自主创新水平、技术支持服务和产业承载能力,在碳捕集关键材料...该项目在碳捕集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具备了自主进行大规模碳捕集工程的研发、设计、建设和调试运维能力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4-01-04

      充分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关于区域、流域、海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和制约因素分析、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等内容,优化细化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来源:云南人大网2024-01-03

      第三条阳宗海保护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优化、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12-25

      在交通结构方面,多式联运的发展仍需在提升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方面进一步提升。因此,实施结构性根源性减排将是未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同时也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能源结构方面,尽管2022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已经首次超过煤电,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仍需加强;新能源配储调还存在成本难以消化、分散方式难发挥有效作用、配置合理性及规模缺乏科学论证等问题;煤电灵活性改造面临高成本挑战

      来源:云南人大2023-12-22

      第十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价,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环境超载、临界超载和不超载的地区实施差异化的管控制度。

      重庆区县级“三线一单”生态<mark>环境</mark>分区管控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点(试行)

      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23-11-23

      坚持以生态功能不降低、环境质量不下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突破为底线,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硬约束,严格禁止降低要求、弱化管控的调整。强化空间管控。

      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23—2030年)

      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2023-11-06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以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以及保护人体健康为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

      福建发布重要通知 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来源:福建省自然资源厅2023-10-11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五年一评估”情况,可由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组织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局部调整方案,经省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来源:渭南市人民政府2023-10-10

      以实现渭南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以共治为基础、精治为手段、法治为保障,着力解决制约渭南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结构性、根源性问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