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环评公信力”相关结果75

      来源:能源杂志2019-08-17

      面对公众质疑,政府却没有及时充分地解释,而频繁发生的政府违规审批事件(如琼海和海口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未完成规划环评便上马,最终被生态环境部撤销环评批复)又极大地削弱了政府公信力,这些都加剧了公众的不安与邻避问题的恶化

      “起死回生”的垃圾焚烧项目 做了哪些幕后工作?

      来源:微言环保2018-12-07

      因而,要化解“邻避效应”难题,必须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政府、企业的“公信力”,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这是解决“邻避效应”的核心和关键。...环评和稳评问卷调查中,群众对项目落地的

      来源:江苏环保2018-09-04

      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修订评价细则,扩大参评企业覆盖面,实现信用数据的实时推送、归集入库和动态评价,避免人为干预,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年内出台或完善关于规范环评中介市场、环评机构考核、环评技术评估等一系列管理办法,重点解决环评报告书编制时间长、收费高、质量低等问题。

      来源:长安观察2018-08-09

      但很多时候,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沟通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环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或弄虚作假的问题并不鲜见,公众屡屡被参与,极大消解着环评公信力。...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新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已经公开发布,其中,公众参与已纳入环评审批的受理要件,环评报告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将被退回。

      来源:桑德集团2018-01-08

      据悉,中国b2b百强榜基本涵盖了各种类型的b2b模式企业,数据出处相对科学,算法较为严谨,是反映中国b2b行业发展现状最具参考价值和公信力的榜单。...2017年,桑德系产业链更加完善,业务涵盖水务、固废、新环卫、再生资源、新能源、金控、环评等多领域。

      环保部:关于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7-12-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环评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加强环评事中事后监管,从根本上补齐环评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上的短板,对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环评源头预防效能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中国检测网2017-10-07

      刘志全: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存在人为干预导致数据失真的突出问题:例如,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时有发生,如指使相关人员通过干扰采样设施等手段窜改、伪造监测数据等现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延伸阅读:环保部回应一切环评造假行为:严厉处罚、拉进黑名单!

      环保上市地图(2017.1)——2家企业上市吹响环保IPO集结号

      来源:宇墨Umore2017-02-17

      如企业商誉、国际品牌价值、公信力、人才吸引力等等,这些软实力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将直接反映在日渐激烈的环保项目争夺中,是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首先,通过这家公司的项目列表,不难发现公司是从传统的环评业务起家的,做场地评估是近一两年市场环境形成的情况下的方向选择。

      光大国际实现按小时披露垃圾发电排放数据 意义何在?

      来源:苏北网2017-01-09

      光大国际行政总裁陈小平先生在发布会上表示,“邻避效应”的根源之一是民众对项目的不了解和对政府、企业的不信任,因此要化解难题,就必须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政府企业的公信力,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四步走”计划实现:从环评到按月从按日到按小时公开排放数据“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垃圾,谁都不愿意把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厂等这些公共项目建在自家的后院,这本身就是人之常情。

      来源:法治周末2017-01-03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环评公信力,阻碍了环评有效性的发挥。黄润秋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改革环评公众参与成为共识。...多年来,环评公众参与屡屡受到诟病,包括频频曝光的环评公众参与造假,环评公众参与被指流于形式,非环保诉求影响环评公众参与有效性,等等。

      来源:光明网2016-12-04

      若政府的环评审批果真经得起考验,又该如何解释周边6个村庄的村委会代表村民集体提出的质疑?即便问卷调查交由承建企业负责,政府也负有甄别、监督之责,不然,到头来,损害的还是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

      来源:申论一点通2016-11-11

      另外,在选址决策过程中,重视专家环评而忽略民意,重视预期效益而忽略政府公信力,以科学的名义为民做主,实际上却损害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对策措施】优化邻避设施决策模式。

      住建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全文)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11-07

      强化规划刚性,维护政府公信力,严禁擅自占用或者随意改变用途,严格控制设施周边的开发建设活动。根据焚烧厂服务区域现状和预测的垃圾产生量,适度超前确定设施处理规模,推进区域性垃圾焚烧飞灰配套处置工程建设。...应根据环境容量,充分考虑基本工艺达标性、设备可靠性以及运行管理经验等因素,优化污染治理技术的选择,污染物排放应满足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及环评批复要求。(二)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来源:化工707微信2016-09-26

      挂靠的危害性不少受访专家认为,环评挂靠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挂靠行为,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编制和审批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严重扰乱了为环境把关的环评制度,丧失了环评公信力和有效性,如果任由其发展,将会使通过环评的项目也存有极大的环境隐患

      来源:危废鉴定利用2016-09-26

      鉴定问题一鉴定资质认定不一,公信力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地)对于危险废物鉴定主要采取三种管理方式。一是以文件形式明确第三方鉴定或者检测机构。...但从实践看,由于国家层面没有出台相应的程序及规范,危废鉴定工作目前存在着资质不明、管理尺度不一、配套文件不足、公信力弱及恶性竞争的苗头,如不及时规范,危废鉴定工作不仅会陷入混乱,也将严重影响环保管理部门的形象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6-09-24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曹明德指出,由于环评机构不独立,缺乏公信力环评工作很难开展。因此,大多数环评项目基本都会顺利通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大大损害了环评机构和由他们发布的环评报告的公信力

      来源:吉林省环保厅2016-09-05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巡视员刘舒生介绍说,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支撑,关系到决策的科学性和政府公信力,其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为配合新《环境保护法》的贯彻执行,严肃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环境保护部近日出台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环发〔2015〕175号)(以下简称

      来源:环评爱好者网2016-08-03

      以服务费、会费、协作费、咨询费的名义分红,要么以高房租、超额水电费等享受向主管部门进贡,更有甚者,直接将资金划转至主管部门或者所属事业单位,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环评红顶中介的摘帽风暴仍在持续。延伸阅读:环评市场新一轮洗牌:机遇挑战并存近日,环保部兑现承诺,宣布对29家环评机构注销资质,注销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等29家机构建设项目环评资质。

      来源:中国低碳网2016-07-22

      以服务费、会费、协作费、咨询费的名义分红,要么以高房租、超额水电费等享受向主管部门进贡,更有甚者,直接将资金划转至主管部门或者所属事业单位,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环评脱钩:阔斧改革有条不紊推进环评脱钩改革可谓大刀阔斧:环境保护部制定印发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要求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必须在2016年底前分三批全部脱钩,全面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

      来源:招商证券2016-06-22

      另一方面, 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很难保证监测数据的公信力, 官方 2015 年开始大力推动监测服务社会化改革。我们在 2016 年年度及中期策略报告中,均把 ppp 作为行业未来最大的变革方向。...其中中期策略报告对行业内的 4p 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环评、环境监测、水环境综合治理(含海绵城市)、环卫运营,并将其对应简称为前 p、中 p、大 p、后 p。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