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态基础设施”相关结果8101
      临沂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发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12-04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国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黑臭水体治理倒逼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城市水体污染现状、问题与成因

      来源:滨州网2018-12-04

      作为滨州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邹平市的重点民生工程,邹平市加强对项目的监管,使其真正起到改善全市城乡环境的目标。...污水实现“零排放”为维护生态环境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处置水平提标、升级,该项目的烟气排放限值在达到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要求基础上,通过采用“sncr炉内脱硝+半干式脱酸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18-12-04

      (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物拆除等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推进新增集中供热热源以及热网工程。...第五条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省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州)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分别对本市(州)、县(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来源:净水技术2018-12-03

      同时,中国也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第一:基础设施方面截止2016年,全国城市供水能力达到3亿吨/天,供水管道75.7万公里,污水处理能力1.82亿吨/天,排水管网长度57.7万公里;科研投入方面,中国已牢牢占据...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原有以水介烈性传染病控制为目标的第一代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基础上,开展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研究,大面积推广了以微量有机污染物和氯化消毒副产物为目标的第二代工艺

      第十三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圆满闭幕!

      来源:水世界2018-12-03

      与现在的工业模式处理污水不同,设计生态学是对污染进行系统的治理,对土壤进行去硬化处理,使其恢复地表径流系统,成为绿色海绵体。然后进行节点处理,使其整体成为一个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利用自然生态对污水进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12-03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密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确保2018年底西安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90%,并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实现长治久清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12-03

      建制镇建成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率低,污水管网不配套。河湖岸垃圾随意堆放问题突出。河道淤积、断流等情况较为普遍,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18-12-03

      第十一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综合考虑人口、地域等因素,将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和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等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城镇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第三章 分类投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六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生活垃圾管理,促进环境改善,维护生态安全

      江苏省第一批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企业名单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12-01

      管理办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精准施策”,企业申请停限产豁免,除了需满足产业政策、环保信用等级、排污许可证以及稳定达标排放四项基本条件,还需按照环境基础设施类、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建材行业(含工业窑炉...,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江苏省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管理办法(试行)》。

      10月中国固废进口量明显下降 四大方面推动禁止洋垃圾入境改革

      来源:前瞻网2018-12-01

      大力推动城乡垃圾分类,继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础设施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加快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装备技术水平。...2、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力度,深入推进各类专项打私行动,持续强化固体废物进口全过程监管力度,开展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专项执法行动,对问题突出的地方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

      来源:春城晚报2018-11-30

      道路挖掘完工后及时修复路面《条例》明确,从事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施工、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建(构)筑物拆除、园林绿化、物料运输和堆放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施工单位应当采取防尘抑尘措施,...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施,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平台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依法公开排放信息。

      江苏省公布第一批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企业名单

      来源:江苏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2018-11-29

      管理办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 “精准施策”企业申请停限产豁免,除了需满足产业政策、环保信用等级、排污许可证以及稳定达标排放四项基本条件,还需按照环境基础设施类、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建材行业(含工业窑炉...为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科学实施差别化错峰生产措施,引导企业主动治污积极治污,实现经济和环境双重高质量发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江苏省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管理办法(

      北京:蓝天保卫战2018重点任务措施和2018-2019秋冬季住建系统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18-11-28

      全市新开工的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新开工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运输...一、总体目标全面落实《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京发〔2018〕16号)相关要求,严格执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来源:扬州日报2018-11-26

      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回收网络完善、产业循环链合理、技术水平领先、环保集中处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共享化的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重点打造“一个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一个特色基地”,形成“四个配套产业...到2020年,基本建成回收网络完善、产业循环链合理、技术水平领先、环保集中处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共享化的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形成具有扬州特色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服务区域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

      来源:上证报APP·中国证券网2018-11-26

      规划明确,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激发农村内部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规划围绕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安排了聚焦“四个农业”、强化环境治理、突出地域特色、筑牢组织基础、补齐发展短板等五个专题,部署了105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

      全文|《扬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18-11-26

      加强技术指导,支持在田间地头建设储粪(液)池和输送管网等基础设施,解决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应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改进养殖工艺,更新升级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等设施装备,从源头上减少畜禽养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

      来源:《低碳地产》2018-11-23

      2加强农村污水防治的策略2.1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县级监测站的常规监测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统计、评价标准,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定期公布全...,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净化废水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山东省<mark>生态</mark>环境厅发布关于征集环保服务业试点项目的通知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11-23

      各市环境保护局要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作战方案要求,发掘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项目,推荐一批在全省范围内可推广复制的试点项目,提高全省环保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一、征集范围我省范围内开展的环保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一)污染治理及环保设施运行服务项目;(二)环境工程建设服务项目;(三)环境咨询服务项目;(四)环境监测服务项目;(五)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项目;(六)

      贵州推出<mark>基础设施</mark>领域10大PPP样板工程典型案例 都匀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上榜(附项目介绍)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18-11-22

      2017年基础设施领域ppp样板工程授牌仪式”大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项目初审、专家评审和集体决议的基础上,省发展改革委首次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了10个基础设施领域ppp样板工程,并安排3150万元的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予以支持,同年12月,召开了“规范推进ppp项目建设暨贵州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11-22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环境,汇聚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供给,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重点突破。...——到2020年,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硬条件与软环境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源头创新的支撑能力切实增强,新建50个以上创新载体,培育10家技术引领型的研究机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及创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