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监测预警技术”相关结果405

      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2021-11-25

      持续加密开展硫铁矿重点矿区所在支流水质监测,做好汉丹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监测预警,加强对矿山企业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确保达标排放。...组织技术团队,按期编制完成了《白河县硫铁矿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估报告》和《白河县硫铁矿区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并通过了省部联合审查,为整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有序推进年度任务。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21-11-05

      ④完善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体系,督促矿山企业加强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⑥继续深化锰矿中小企业的提质增效、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采用采矿新技术、新设备,提升采矿企业自动化水平,引导和推行矿山选矿技术,提高采矿效率和安全水平。

      《南昌市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印发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11-02

      加强全市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准确把握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科学发布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与预警级别对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四)突出重点,差异管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11.《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12.

      同阳科技受邀参加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会并做主题报告

      来源:天津同阳科技2021-10-26

      2021年10月20日—2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在天津召开,天津同阳科技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并在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分会场做了《恶臭污染监测预警及管控技术》主题报告。

      首创大气3个智慧化项目成功入选中关村论坛

      来源:首创大气2021-10-14

      01《基于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面向工业园区的环境空气和有毒有害气体的一体化监测预警平台技术解决方案》代表性应用案例-北京市房山区工业企业污染源全过程管控及智慧环保平台示范项目针对高度集中危险源的工业园区

      浙江省环科院|钟重:修复后场地土壤典型再利用环境风险评估及<mark>技术</mark>适用性分析

      来源:环保之乡2021-10-14

      十五”起步,“十一五”进步,“十二五”发展,“十三五”跨越;从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增专项“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到2021年场地专项已立项四批,重点专项涵盖了从理论的基础研究,到场调、监测预警...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论坛”上,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研究所副所长、高工,钟重博士就围绕最近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土壤专项课题和与会嘉宾探讨了“修复后场地土壤典型再利用环境风险评估及技术适用性分析

      同阳科技受邀出席第十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与社会化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交流会

      来源:天津同阳科技2021-09-30

      2021年第十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与社会化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交流会暨设备展示会以“布局十四五,谋划新发展—创新 发展 守护青山绿水”为大会主题,打造环境监测行业最专业,最具前瞻性的技术交流平台,推动环境监测行业快速发展

      双碳助推生物质发电发展 行业未来可期

      来源:湘财证券2021-09-30

      混合燃烧发电:将生物质和煤混合进行燃烧发电,可分为两种方式:一 种是直接将生物质与煤混合后投放燃烧,另一种是将生物质气化产生的燃气 与煤混合燃烧;垃圾发电:以焚烧发电的形式为主,垃圾焚烧发电是利用锅炉燃烧技术...2020 年 9 月,发改 委、财政部和能源局推出《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1) 引入了信用承诺制度,申报单位需承诺项目不存在弄虚作假情况,建设运行 合法合规;2)建立监测预警制度,综合评估行业发展情况

      名师解读水污染精准溯源核心技术 通过经典案例教你如何实现“以防促治”!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9-10

      有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水环境监测将从现状监测向预警监测跨越,提升水环境监测预警和水污染溯源能力成为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次直播将详细解读以下内容:1.水污染精准溯源的技术及应用;2.水污染精细化监管的技术及应用,“以防促治”的治理理念;3.水污染溯源的经典案例展示;4.行业相关标准、发展展望。

      来源:首创大气2021-09-03

      首创大气着力打造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以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模式,提供集生态大数据平台、环境监测预警、管理咨询、污染源治理的“测-管-治”综合化解决方案,助力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黑龙江倭肯河如何在一年里由浊变清?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9-03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国内水处理方面的专家组成技术团队,梳理倭肯河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一一列出清单。于是,一场跨一市三县的倭肯河综合治理攻坚战拉开战幕。...上游:七台河市铁腕治污,分解出百余项任务七台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文龙告诉记者,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专家组为倭肯河七台河市段梳理了监测预警、断源截污、工程建设等6方面38项具体治理任务。

      业内首发!水污染精准溯源 辰安科技有绝招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9-01

      有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水环境监测将从现状监测向预警监测跨越,提升水环境监测预警和水污染溯源能力成为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一环。...相比很多其他技术,辰安科技能够更快地锁定污染源头,节省了人力的同时能够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不正常的排污行为能够很快得到纠正制止。③实用性。产品有着很强的实战能力。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8-11

      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健全与生态环境等部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气象干预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组织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组织实施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和计划,淘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制定和组织实施高污染工业项目调整退出计划。

      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

      来源:聚光科技2021-06-22

      (二)建站网:监测预警,数据收集。...gis 技术、物联网技术、视频ai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预警管理平台,配套保障制度,科学实现“实时监控、预防预警、应急响应、辅助决策、指挥调度、信息发布”等功能。

      来源:中国环境2021-06-15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将围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需求,深化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提升水环境监测预警和水污染溯源能力,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引入无人船无人机进行采样作业、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实验室分析,使监测更高效;引入环境dna技术、水声技术,使监测更全面。”其次,需要开展高效率的数据挖掘和应用。

      来源:北海市人民政府2021-05-13

      监测预警到位、应对措施到位、督查监管到位,紧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低 vocs 含量涂料产品的技术要求,大力推广使用低 vocs 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在技术成熟的板材、家具、汽修、印刷等行业,督促企业按标准要求建立原辅料台账,并使用符合标准的低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4-18

      紧扣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地下水、水生态调查监测预警和新污染物监测试点示范。提升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区域一体化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积极履行主责部门职能,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优势,统筹协调推进监测站网衔接布局、技术方法集成统一、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压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主体责任,有序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监测服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4-15

      具体来说,在治气上,四川要以臭氧前体物、颗粒物、温室气体为监测预警重点,补齐监测设施设备短板。构建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为臭氧和颗粒物开展源解析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在重点区域新增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掌握温室气体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精细化大气环境质量预报预警。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1-03-20

      加强土壤环境标准、土壤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研究并开展示范应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单位的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建设一批土壤污染防治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科研示范基地,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研究,推动农用地土壤污染安全利用先进和适用技术及成果转化

      碧兴物联精彩亮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深圳质控技术研究创新中心<mark>技术</mark>交流活动

      来源:碧兴物联2021-03-19

      二、发表园区环境风险预警解决方案主题演讲,为园区数字化管理赋能在此次活动监测技术成果应用示范研讨会上,碧兴物联还就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尤其是园区的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发表了专题演讲。...该仪器是对现有大气颗粒物多维信息评价体系的创新型补充,可有效推进大气颗粒物物理光学表征体系的完善,并为国际上此类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