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减碳技术”相关结果807
      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日照市政府发布碳达峰工作方案!

      来源:日照市人民政府2023-07-21

      加快氢能“制储输加用”全链条体系建设,强化工业副产氢纯化技术研发和应用,鼓励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点改扩建加氢设施,推动“氢气油电”协同发展。...坚持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实施减碳降碳十大工程

      来源:新华社2023-07-20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

      来源:泰州国资2023-07-17

      日前,江苏省发改委下达《关于分解下达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污染治理方向)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江苏创鸿公司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该笔资金将用于江苏港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建设...据悉,该工程项目总投资3.3亿元,被列入“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主要服务于高港主城区部分区域、高港技术产业园区、临港经济园、核心港区、大泗镇等,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两高

      【邀请函】NCB2023第二届中国北方生物质供热与发电大会暨展览会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3-07-10

      农业生产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种植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标准以及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畜禽液体粪污减排技术等养殖业生产过程减排标准,完善工厂化农业、规模化养殖、农业机械等节能低碳标准。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7-08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在火力发电企业开展,按计划将逐步覆盖其他重点排放行业,但仍有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节能增效等对减碳增汇有重要贡献的众多行业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减排经济回报。...考虑到自愿减排项目种类繁多,新的减排技术不断涌现,生态环境部将持续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并择优发布减排效果明显、社会期待高、技术争议小、数据质量可靠、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行业和领域方法学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7-08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有利于减碳增汇的领域,能够避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实现温室气体的清除。...第五条【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负责制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的技术规范,并对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来源: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07-06

      针对高海拔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特点,注重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科学确定节能减碳措施。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坚持全省一盘棋,系统谋划近期、中期、远期节能减碳目标,强化多目标协同。坚持创新引领、因地制宜。

      来源: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2023-07-03

      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推进发展和安全,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绿色低碳转型和防范重大风险,着力解决重点行业节能减碳问题,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

      来源:山西省科学技术厅2023-07-03

      ,重点研制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智慧风电关键技术与装备,推进深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应用技术与装备;开展“可再生能源+储能”试点,建成省域能源互联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重点行业节能减碳领域

      聊城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方案:建设污水、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

      来源:聊城市住建局2023-07-03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准确把握全市城乡建设领域的重点任务,统筹考虑各类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定节能减碳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科技创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技术产品供给,强化试点示范带动。坚持双轮驱动、协同发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辽宁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发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6-30

      到2030年,全省建筑节能减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支撑实现新建建筑碳排放量大幅降低,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明显提升。原文如下:...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 农林废弃物低碳高效资源化、生物炭土壤固碳等技术研发应用, 形成适合辽宁实际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综合技术体系。加强碳汇监测与核算技术方法研究,深挖我省各类生态系统碳汇潜力。

      苏伊士为尼斯打造法国最大污水处理综合设施

      来源:苏伊士SUEZ2023-06-30

      因其助力地区减碳的能力,haliotis 2将被授予能源先锋证书。该项目产生的能源将是目前消耗量的4倍。...haliotis 2将被打造成为一个欧洲先进的“一体化”技术中心,致力于生态转型、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消除水中包括微塑料在内的所有类型的污染物,处置污泥和沙砾,改善空气质量,同时生产新的可再生能源(生物甲烷

      2023全球纺织碳中和国际峰会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3-06-28

      ;100+来自全球2000强企业的专业参会代表;与行业领袖、龙头企业进行现场交流;热点话题中国纺织双碳政策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解读碳关税及其对全球纺织行业的影响;如何从材料源头出发打造纺织行业全价值链减碳...;案例分享-服装行业实现净零排放路线图;聚焦可持续战略-纺织服装行业的纤维创新技术及其他创新材料;纺织行业碳中和测量的最新技术标准与认证;循环设计-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纺织零碳工厂的最佳实践与探索

      世环会WieTec China迈入高速发展的新纪元 ——主办方与Informa Markets达成战略联盟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3-06-27

      同时,新能源产业和商用减碳技术需求的快速崛起也给业内企业带来了实现换道超车的机会。在创新不断加速的行业中,任何细微的调整都将推动市场巨变。...在新时期和新业态下,为绿色环境产业开拓更多市场增长点,提升技术交流质量和商贸交易机会是主办方必须直面的挑战和肩负的重任。

      喜报:海城镁矿集团高温竖窑烟气脱硫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来源:北京晨晰环保2023-06-21

      使得整套脱硫脱硝装置,具有适用温度范围广、效率高、建设与运营成本低,节能减碳,操作维护简单等一系列比较优势,尤其适用于焦化、钢铁、各类工业窑炉的烟气治理。...作为非电领域烟气治理的领跑企业,北京晨晰环保在不断深耕焦化、烧结、工业窑炉等非电领域传统行业烟气治理的同时,更在加快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全面开拓非电领域新市场,为非电领域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第十届饮用水安全保障<mark>技术</mark>交流会在南昌举行 粤海水务碳中和水厂项目受到关注

      来源:粤海水务2023-06-20

      会上,粤海水务代表介绍了“清洁能源+智慧管控”碳中和水厂项目,以及粤海水务在行业减碳方面的探索和努力。...6月15日至17日,第十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在南昌举行,粤海水务有关代表参会,并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共同探讨如何促进供水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不断进步,让全国人民安心饮水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6-20

      大力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建筑质量保险,探索推进森林草原碳汇保险、重点行业节能减碳保险等新型绿色保险,为京津冀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保驾护航。(四)推进降碳增效,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为符合产能置换政策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供融资支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6-13

      主要支持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城镇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利用、塑料污染治理以及大气污染治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及重大环保技术示范等项目。...成都市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领域市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领域市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6-09

      大力发展工程机械、重型机床、航空燃机等再制造装备,前瞻布局减碳零碳负碳、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关键核心装备,引导重点企业持续推动设备更新改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支持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自主创业,实施一批技术示范项目,组织一批产业化专项工程,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

      来源:山东省住建厅2023-05-29

      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节能减碳,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科技创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技术产品供给,强化试点示范带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双轮驱动、协同发力,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