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力十年”相关结果704

      来源:搜狐教育2021-06-10

      减碳支持了pm2.5浓度的大幅降低,和2013年相比,2020年pm2.5浓度下降了46%。但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控制路径,未来十年内减排潜力基本耗尽,需要有新举措。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09

      节能降耗、能源结构调整、碳技术和碳市场是发展重点我国能源将从以清洁发展为主线转向以低碳发展为主线,2030年前碳达峰意味着煤炭消费需在此前、甚至2025年前率先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意味着在达峰后几十年

      国外先进企业制定碳中和目标的启示

      来源:能源情报2021-06-09

      此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未来几十年之内,碳达峰和碳中和将是我国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的工作重心之一。...2019年,苹果使用的全球电力中,有83%来自于其自设项目提供的清洁电力,12%来自于直购电,仅5%来自于绿证。

      第三方运营市场高速增长 工业废水治理企业应把握好三个关键

      来源:辰于公司2021-06-07

      600亿元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试点单厂处理模式,到如今形成一级与二级集中处理并行的模式,已经发展了数十年。...nalco在工业水处理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行业覆盖面广,包括石油天然气、造纸、食品与饮料、建筑、制药、有机化学、电力、采矿、金属等30多个行业;同时在重点行业进行全产业链深度储备,除水务部门外,成立能源部门与造纸部门

      来源:北大国发院2021-06-04

      十年电力消费数据则显示,火电利用小时数持续走低,这表明火电的地位随着光伏供电的增长在走弱。尽管光伏供电的利用小时数非常低,而且未来也不能高估其装机量增长对低碳转型的影响。...具体而言,假设各类发电方式的平均年发电小时数不变,当电力需求年均增长3%时,到2030年火电的装机量会降到47%,火电发电量约占60%;当电力需求年均增长5%,2030年的火电装机量和发电量会分别占比55%

      助力碳达峰 迈向碳中和 | 格兰富支持高能效IE5电机与水泵解决方案的广泛应用

      来源:格兰富2021-06-02

      格兰富在制造最先进的智能控制泵(e-泵)方面拥有几十年的经验,并一直在为民用、商用和工业领域的水泵制造具有集成变频器的电机,这些变频器都具有节能和速度控制功能。...数据显示,电机消耗了全世界近半数的电力。电机驱动系统的电能消耗单是在工业领域就占到了64%,而在商业领域内占20%,在民用建筑领域内占13%。

      来源:环球网2021-06-02

      十年来,国际社会在气候中性、碳中和方面开展了很多实际行动,早日实现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成为大国在气候行动中博弈的焦点。...试想,在煤电碳达峰问题上,关停1000多座燃煤电厂固然可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总量,但在2020电力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37%的比重这个现实基础上,传统燃煤电厂的迅速退出是不现实的,我们的重点是加快技术改造

      深耕还是转型 站在十字路口的中游垃圾焚烧企业应如何脱颖而出(上)

      来源:辰于公司2021-05-13

      选择深耕,意味着锁定垃圾焚烧处理行业前10乃至前5名,未来十年保持战略定力,继续专注于垃圾焚烧主业,积极参与这一市场的增量与存量竞争,直至行业进入运营时代站稳脚跟。...之所以我们认为在垃圾焚烧处理市场仍有深耕机会,主要基于以下四个考虑:一是未来十年仍将新增产能30万吨/日以上,释放项目500个以上二是运营市场到2025年达818亿,提供了运营服务“轻资产化”的广阔商机三是竞争格局尚未定型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5-12

      在近日于广西钦州召开的2021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业内专家认为,“双碳”战略的提出将对能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未来几十年里,能化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甚至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据海外机构测算,预期在2050年,排放1吨二氧化碳的价格将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涨幅。目前欧盟1吨碳价约为几十欧元,而未来即使在较为保守的情况下,价格也会涨到100美元以上。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5-10

      未来十年煤炭消费先达峰后递减承诺,是双碳愿景对煤炭行业的进一步具体要求,这不仅体现出分阶段实施的战略构想,抓住了绿色转型的主要矛盾,也为工业结构调整和平稳过渡争取了时间、空间。...在2016年、2019年和2020年三年,当发电量增速分别为4.9%、4.8%和4%时,火电/煤电发电量增速分别为2.0%/1.4%、2.1%/1.6%和2.2%/1.8%,而非化石/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占比分别为

      “中国加速迈向碳中和”钢铁篇:钢铁行业碳减排路径分析

      来源:麦肯锡2021-04-28

      ;2卓越运营钢铁企业始终不懈追求卓越运营,通过不断完善标准、提高标准化操作水平,同时将关键指标向下分解、将运营能力与绩效挂钩、改善运营流程,钢铁行业在过去十年实现了7.5%的能效提升。...未来我们还将陆续发布一系列文章,内容涵盖煤化工、水泥、油气、电力等高碳排放行业,涉及碳减排路径剖析、新兴技术研讨、投资成本预测、国际实践分享等众多主题,也会探究传统碳减排工艺革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德恒研究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介绍及发展趋势前瞻

      来源:德恒律师事务所2021-04-26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如今正逐渐从试点地区走向全国性碳市场。自2021年2月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并从重点行业电力行业开始,与各试点地区的碳市场开始逐步衔接。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4-25

      在未来十到四十年间,低碳发展将作为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落实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其所带来的挑战是艰巨的,但创新创业及合作机遇也将是巨大的。...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碳排放的直接来源,因此要加快技术及结构性转型,如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绿色低碳工业、绿色电力等。

      颇尔中国:扎根中国 加速本土化创新 专注过滤、分离和纯化解决方案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4-23

      作为全球过滤、分离和净化方面的领军企业,颇尔集团在过去数十年间,一直致力于利用其尖端的膜技术,为市政和工业客户提供完整的水处理解决方案和服务,并率先将dtro技术引入中国。...在中国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颇尔中国已经由一个专注于过滤产品的公司发展为过滤、分离和纯化解决方案的专家。

      日本福岛的核废水是怎么处理的?

      来源:JIEI创新实验室2021-04-20

      十年前的核事故是因为反应堆过热最终导致堆芯熔毁产生的悲剧,而反应堆过热的原因是厂区停电导致冷却系统停运,不能及时带走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在遭破坏后,为了保持反应堆稳定,反应堆堆芯需要有冷却水持续冷却。...核电站只能处理几种关键的放射性重金属元素,在alps上马之后,核电站声称可以去除的元素增加到62种 (含同位素):alps系统可以去除的62种元素一览(含同位素) | 图源:tepco福岛核电站在过去十年的变化相当大

      中国和亚洲推动碳市场逆风起飞

      来源:中外对话2021-04-15

      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探索一个基于市场的机制来实现其减排目标,首个履约周期的启动标志着中国碳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的全国碳市场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初期只覆盖电力行业,之后预计将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它一开始采用基于强度的排放限额(即总量),这意味着对排放量没有硬性限制。另外,初期排放配额是按照基准免费发放的。

      全国碳市场鸣锣开市 第三方核查需求有望爆发

      来源:小郭看机械2021-04-13

      十年蓄势,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碳排放交易试点10年,经济效益好,减排效果优。...十年蓄势,201年中国全国碳交易市场鸣锣开市。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全球第一,亟须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央视《对话》:央企掌舵人眼中的低碳变革

      来源:能研慧道2021-04-12

      我举一个例子,像我们的光伏发电,十年内价格就下降了十分之九,变成了十分之一了,原来说一元的话现在变成一毛钱了是吧?...从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3060目标”以来,碳达峰、碳中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作为碳减排的重要领域,电力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魏一鸣:关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北理工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2021-04-05

      考虑到后疫情时代可能的经济复苏进程及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建设要求,未来十年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1090亿吨,其中电力(含热力)约占42%,工业约37%、交通约13%、建筑约8%(均不含电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4-01

      减排政策落实不力有业内人士指出,几十年来,印度环境监管机构始终存在运转资金不足、监管权力受限等问题,各级政府部门根本无法有效地将各项减排政策落实到位。...尽管这一议题尚在讨论阶段,但业界已经批评声四起,直指印度电力行业、重工业、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目前仍然离不开煤炭,加上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十分缓慢,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根本不切实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