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候变化治理”相关结果1227

      来源:苏伊士2022-10-20

      其中,位于苏州工业园的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凭借其有利于环境的设计获得中国及国际社会的认可,获评为法中委员会“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大奖、中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及“江苏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SGS这十年:扎根生态环境领域 见证生态文明建设每一阶段历史进程

      来源:SGS环境卫生安全EHS服务2022-10-17

      2022年,随着《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印发,危害严重、风险隐蔽、环境蓄积持久的环境新污染物纳入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成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这十年,sgs通标深耕生态环境服务领域,不仅见证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阶段历史进程,更坚持高质量技术与服务,为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挑战积极提供助力。

      来源:新华网2022-10-17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议程已出!2022年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大会邀请函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0-13

      5、全产业链参与:政府/园区代表、排污企业、第三方治理企业齐聚一堂,共话减污降碳。6、成功案例分享:理论与实践并举,思想与成果齐行,从实际案例中get“解题思路”。...工业园区通过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既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又将在工业领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落实全球温升控制目标中发挥关键效能。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0-13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土壤污染等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比例达到省要求,强化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资源等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持续增强

      《武汉市应对<mark>气候变化</mark>“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0-12

      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展望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成绩显著,非化石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0-11

      建立区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二)高标准建设绿色发展新高地。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推进重点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落实重点跨界水体联保联治。开展新一轮雨污混接

      来源:厦门生态环境2022-10-11

      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比例完成省下达指标,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声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围绕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淄博市“十四五”应对<mark>气候变化</mark>规划征求意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0-01

      ,加快推进淄博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构建现代化的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我局牵头编制了《淄博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征求意见稿)》。...淄博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淄博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构建现代化的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统筹协调淄博市应对气候变化各项任务,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防范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9-27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和监管制度。(二)促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推动长株潭、洞庭湖、湘南、大湘西区域绿色协调发展。...“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问题导向、环保为民,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系统观念、协同增效,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的工作原则,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2022-09-22

      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研发应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循环技术研发利用、生态环境系统性治理方案和智慧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开发与应用;(三)推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生态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托管服务和第三方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科研实务工作涵盖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监管、应对气候变化等科研技术的设计开发、推广应用、管理服务等,可为行政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环保部门管理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9-20

      开展涉气产业集群排查及分类治理。到2025年,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9500吨和7700吨。(十)加快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开展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测监管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强化联建联防联治。

      来源:​吉林省生态环境厅2022-09-13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境监管、应对气候变化、“双碳”减排、环境应急、生态补偿、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与健康等管理需求。...(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境监管、应对气候变化、“双碳”减排、环境应急、生态补偿、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与健康等管理需求。

      上海:关于开展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来源:北极星VOCs在线2022-09-05

      》和《上海市2022年大气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计划》,推进实施《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2020),本市将组织开展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专项整治工作,具体通知如下:一、专项整治范围为全市的储油库和涉及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的企业

      9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百亿 《酒泉市“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印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8-30

      酒泉市人民政府印发《酒泉市“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围绕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修复等4个方面,研究提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21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基本构建完善,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2-08-24

      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兵地一体、同防同治,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7%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8%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左右,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图文实录 | 科技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2022-08-23

      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刘友宾:二、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根据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

      蚌埠市应对<mark>气候变化</mark>“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2-08-23

      (一)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二)提高重点领域适应能力(三)提升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水平(四)强化适应型基础设施建设(五)打造韧性城市生命线系统(六)加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五、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治理能力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8-23

      ,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5%以上,全面消除省控地表水劣v类水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保持在99%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鹤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8-22

      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生态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恢复,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