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环评改革”相关结果133

      来源:华夏时报2015-10-29

      风暴来袭改革总是伴随着阵痛,如今环评改革的风暴已经来临。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环保部开展了专项巡视。...6月19日,环保部开展了环评和监测工作创新大讨论。陈吉宁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推进环评、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9月,环评改革再放大招。

      来源:环境保护部2015-10-28

      潘岳说,面对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面对严峻的环境质量,我们等不起、拖不得,要迎难而上,以规划环评落地引领环评改革与创新。为此,环保部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这三大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也是环境矛盾最凸显,公众环保需求最强的地区,是经济和环境双转型最迫切的地区,理应成为新常态下破解经济与环境两难的改革示范区。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5-10-26

      六是如何加快推进环评创新与改革?环评改革要真正成为近期环保工作的开局之剑与组合拳,环境政策法规要为环评改革提供政策法治保障。...争取在绿色gdp、政策环评、一路一带战略绿色化等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在环境信用、责任保险、绿色税收、绿色价格、绿色贸易等领域有更大作为,强化环境法制与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衔接。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杂志2015-10-19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崔书红在研讨会上表示,互联网+ 环评的实质是围绕环评改革需求,进行环评管理手段创新探索,将环评工作推上新台阶,为环评全过程、特别是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环境保护微信2015-06-28

      将过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总量控制制度、三同时验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申报制度这五项制度进行组合,从环评改革到后期管理过程的监管都用规划环评、战略环评以及前端的环评备案,将精力集中到排污口和排污许可证管理

      来源:科技日报2015-06-27

      崔书红说,各级环保部门应把不符合规划和政策的环评要求,越过生态红线布局,超出环境容量总量排放,跨过环境准入条件立项的项目,列入负面清单,向社会公告,不再受理和审批其环评文件。如何更好地进行环评改革?

      来源:法制日报2015-06-23

      在他看来,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使环评管理方式更加合理完善,在污染源头预防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就环评改革,陈吉宁说:一是划框子。...陈吉宁强调,推进环境监测改革要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真实。监测数据要以准和狠为原则,加大环境监测数据监督检查力度,集中整治篡改和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和违法行为。陈吉宁说,要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来源:环境保护部2015-06-22

      随着形势的发展,现行的环评制度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使环评管理方式更加合理完善,在污染源头预防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环评改革中,必须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划框子。

      来源:经济观察网2015-05-07

      要结束这样的训斥,就让我们一起期待环保部长陈吉宁的环评改革吧。...环保部门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把关人,摇身一变为帮助重大重点项目尽快通过环评的跑腿小二。在某些地方政府的眼中,环评似乎成了经济发展的拦路虎,为了稳增长,环评自当让路。

      来源:新华日报2015-04-08

      红顶中介摘红顶,一场全国性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由此进入公众视线。...其中,难度较高、环评费在数万元以上的环评报告书项目约2000件,难度较小、环评费在数千元的环评报告表项目约8000件。业内人士保守测算,相应的环评费用应超过2亿元。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5-03-29

      环评腐败随着中央第三巡视组的反馈,成为环保部身上的包袱。在专项巡视反馈会上,首次以环保部官员身份示人的陈吉宁,力争要摘掉卸掉这个包袱,着力推进环评改革。...3月25日,环保部发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方案》,要求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在2016年年底前全部脱钩,环保部门在编及下属企业聘任人员,全部退出环评机构。市场退出、人员退出,彰显环评改革力度。

      来源:21世纪网数字报2015-03-26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副主任王凤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只是环评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明确环评在环境管理制度中的功能定位,进行整体的改革

      来源:长江商报2015-03-23

      其三,环评改革应该引入创新机制。...其一,环评改革要服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任何时候,环评改革都不能脱离这个发展方向,由此,就必须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在各个层面所提出的要求,特别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源泉(源头)的思想高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