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吸收”相关结果61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4-12-26

      公司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在深耕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降碳业务板块,开展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二氧化碳吸收剂等关键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来源:科技部2024-01-11

      “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碳损失和碳吸收的影响”专题聚焦森林变化和不透水面扩张这两种最显著的土地覆盖变化方式,分析了森林损毁、森林恢复和不透水面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全球、洲际、生态分区等尺度分析了碳损失和碳吸收的综合效应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3-09-01

      其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实现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碳储量统计、监测碳吸收能力、推算碳汇状态等。全方位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提供数据支持。

      行业前沿 | 绿色转型!一文读懂什么是“零碳园区”

      来源:东湖高新2022-12-07

      再如毕马威团队对于零碳园区的解释,同样提出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到相对平衡时,则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零碳园区的判断标准。

      来源:杜栋2022-04-08

      前5个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碳排放的“源头”,也是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控制对象;最后一个城市(生态)环境是为了解决碳吸收的问题,是碳中和必然要涉及的领域,主要涉及城市森林、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等。

      双碳政策下 企业的为与不为!

      来源:辰于公司2022-01-16

      (2)生态碳汇等“碳吸收”工程同步推进碳吸收路径主要包括提高生态碳汇能力和研发碳捕捉技术,目前主要以前者为主要落脚点。

      何谓减碳又如何减碳?

      来源:无知一熊2021-11-18

      提高绿化率,提高光合速率,加强二氧化碳吸收与转化。6)开发推广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至于生物质燃料燃烧,因生物质的碳来自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燃烧生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碳回到大气,只是二氧化碳在大气内外完成一个循环;假如生物质燃烧利用的能量利用效率高至生物质燃烧利用机组

      厘清定义:“双碳”的基本概念与产生背景

      来源:中大咨询能源Plus2021-11-05

      碳中和的目标就是在确定的年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平衡。...其中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农业及土地利用活动排放等,人类活动吸收的二氧化碳包括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通过碳汇技术进行碳捕集等。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2021-11-01

      随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其目的就是保障“双碳”目标的实现:碳达峰要求碳排放总量达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碳中和则要求碳排放和碳吸收总量基本互相抵消

      泓济关注丨碳达峰碳中和重磅文件出台 环保企业的机遇有哪些

      来源:泓济环保2021-10-28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生态碳汇在传统碳汇的基础上,增加了草原、湿地、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作用。...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被称为“蓝碳”。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组成了“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6 环保新材料研发“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

      来源:中国能源网2021-10-21

      这样说有点简单,一定要通过二氧化碳绝对量减少,使减排后的剩余排放量与人类活动增加的碳汇、碳吸收利用量相对平衡。”

      来源:清泉能源SpringEnergy2021-10-21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氧化碳吸收技术。要实现净零排放,仅减少排放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也就是增加碳汇。

      碳汇:用生态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浓度

      来源:央视网2021-10-13

      ,从而增加海洋生态系统的碳贮存和碳吸收能力。...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生态碳汇在传统碳汇的基础上,增加了草原、湿地、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作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9-26

      climeworks公司的创始人之一janwurzbacher透露:“未来三年内,公司将继续扩大ccs项目规模,将二氧化碳吸收产能扩大到当前的10倍以上。”...另一从事空气捕捉二氧化碳的公司carbonengineering也宣布,将在2025年完成100万吨二氧化碳吸收产能,该项目预计将在美国西南部地区付诸实施。

      来源:《当代金融家》2021-09-18

      对于已经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和投资产生的碳沉降机制,将一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回来,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可创新的工作。此外,还需要确定森林碳汇参数,明确不同的森林能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武汉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最新进展来了!

      来源:长江新城汇2021-09-17

      主基坑雏形初现项目实行两班制,建设者奋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两班制,建设者奋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谌家矶再生水厂效果图长江新区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地下建再生水厂,地面腾出建设城市公园,此举将增加城市生态绿地,提升碳吸收能力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 CCER机制带来垃圾焚烧增量收益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2021-09-14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进,加快了碳减排、碳吸收、碳市场交易等产业发展。固废处理利用助力碳减排主要是依靠垃圾焚烧处理实现。

      全国各省市碳中和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

      来源:中商情报网2021-09-09

      一、碳中和产业发展现状1、碳中和产业链完善目前,我国碳中和产业链核心产业架构从碳排放到碳吸收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前端为碳排放;中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碳捕捉、碳吸收等;后端加强生态碳汇,包括使用新能源发电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8-23

      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技术研究主要开展微藻利用二氧化碳技术的相关实验和研究,比较不同藻株对二氧化碳吸收情况的差异,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微藻利用二氧化碳的影响。...(二)co2生物转化利用技术研究研发内容:开展微藻利用co2技术的相关实验和研究,比较不同藻株对二氧化碳吸收情况的差异、不同培养条件对微藻利用二氧化碳的影响,探索培养后微藻开展后续利用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行性

      来源:云南省科技厅2021-08-20

      (二)co2生物转化利用技术研究研发内容:开展微藻利用co2技术的相关实验和研究,比较不同藻株对二氧化碳吸收情况的差异、不同培养条件对微藻利用二氧化碳的影响,探索培养后微藻开展后续利用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行性...考核指标:研发一种适合于云南省钢铁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co2捕集的高吸收性能和低再生能耗的化学吸收剂,开展中试验证,重点示范高性能吸收剂、吸附剂及其他捕集材料的长期稳定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