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退化滨岸带生态的有效修复,一般运用组合技术与系统工程相结合进行设计实施。从生境地形结构重建和生物系列配种恢复两个层面入手,根据具体的缺损程度和地形地貌,确定适宜的修复模式。
针对不同滨岸带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条件和具体社会作用,退化滨岸带生态修复可以从设置消浪基坝、基底构建和生物恢复这三个层面进行。对生物恢复主要根据对滨岸带生物量的调查结果,以某种类型植物恢复为主,兼顾其他类型植物恢复,以及引进底栖动物等方面进行。
退化滨岸带的生态修复还应配以其它相关的恢复措施,例如相应防护带的构建,尤其是处于农业区域结合地带的水域滨岸修复,相应的可以建农业生态工程、农田林网、环湖林带工程、沿岸地带水土保持工程和水体湿地净化工程。
4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生水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水体得到净化。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由于人工湿地建设运营成本低、去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组合多样化等优势使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人工湿地主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也可以进行组合应用。在我国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需结合不同地域的环境条件及水体状况开展工程应用。
人工湿地的核心构成主要是基质及植物两方面,可用于构建人工湿地的基质分为天然材料、工业副产物和人造材料三种。天然材料主要包括砾石、沸石、火山岩等;工业副产物则主要包括废钢渣、飞灰、粉煤灰等;人造材料主要包括类水滑石、轻骨料、活性多孔介质等。基质的选择应根据基质的机械强度、比表面积、稳定性、孔隙率及表明粗糙度等因素确定。
不同的基质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同,也可针对不同水质的污水选用不同的基质,并且为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湿地基质层通常由多种基质组合而成。用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主要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可选用芦苇、菖蒲、千屈菜等;浮水植物可选用莼菜、荸荠等;沉水植物可选用网草、金鱼藻等。
在工程应用时,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有抗冻及抗病虫害能力、容易管理的本地植物。人工湿地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时,应谨慎选择外来入侵物种。
5结语
本文对生态沟渠技术、生态护岸技术、退化滨岸带修复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这几种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技术进行了探析,分析了各技术在工程应用上的条件、特点及其优势。在进行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时,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