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分别对单层的内向板和外向板做了CFD模拟。分别截取了中心截面的速度矢量图,展示如下。
图2-内向板和外向板中心截面速度矢量图
(为了让大家能清楚地看到流动的方向,作者在矢量图上加了红色箭头,两侧是对称的,方便起见只标了一侧。) 从图中可以看到,经过内向板后气体先向内旋转,之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才逐步向外运动,气体的运动轨迹较长。
而气体经过外向板后直接向外运动将液体或者固体颗粒甩向壁板。因此外向板更适用于除雾、除尘。(文章开头处的动画中的旋流板就是外向板)但遗憾的是在喷淋塔中大多数都采用了内向板来除雾,因此并没有发挥出旋流板的最大功效。
误区二:出口形状
由于喷淋塔内速度较低,而出口管道速度一般在10m/s左右,因此出口要做变径。下面我们以外向板为例看一下出口变径形状对流场的影响。
图3—中心截面速度
上图左侧仅模拟了单层外向旋流板,右侧模拟了旋流板和出口变径段。两张图均为中心截面的速度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仅有旋流板的时候废气经过旋流板后由于旋转和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大多数的废气都集中在塔壁附近;而增加出口变径后由于出口的挤压效应,高速区从塔壁迁移到了中心,因此削弱了除尘、除雾功能。
这是否意味着出口就不能变径了?也不是。只是如果要提高除尘/除雾效果,变径段的形状要进行优化设计。
误区三:旋流板+丝网除雾的结合
前文提到由于大多数下游设备对废气的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很多工程中喷淋塔的除雾、除尘还是比较重要的。这时大家就会想到采用多重除雾结合的方式来提高除雾、除尘效率。
其中有很多会采用旋流板除雾+丝网除雾结合的方式。但是从模拟的结果看实际上1+1≠2。我们以内向板为基础来比较一下增加丝网除雾器前后的区别。
图4-中心截面速度矢量图
上图左边是没有丝网除雾器的速度矢量图,在上文中已经分析过了废气经过旋流板后先向内旋转之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运动,将液滴/固体颗粒甩向壁面。而增加丝网除雾器后废气的流向被改变了。
因为丝网除雾器作用相当于多孔介质,有消旋和均流作用。而旋流板之所以能除尘/除雾靠的就是旋转和旋转引起的离心力。一旦旋转被消除了或者减弱了,那么离心力就减小了,除尘/除雾的效果就降低了,此时除雾除尘的功能更多是依靠丝网除雾器。
误区四:旋流板的设计参数
旋流板要达到一定的除尘/除雾效率是要满足一定设计参数,其中空塔速度、仰角、盲板尺寸对除尘/除雾效率影响很大。在喷淋塔中空塔速度相对较低,而旋流板塔的空塔流速要略高,所以当喷淋塔采用旋流板除尘/除雾是相比旋流板塔的除尘/除雾效果是要打折扣的。
另外叶片的仰角也很重要,如下图所示的这种大仰角的叶片,其只徒有旋流板的外形,除尘/除雾的效率是很低的,因为气体旋转不够,不能产生足够的离心力。
本文从旋流板类型(内向板/外向板)、出口形状、旋流板与丝网除雾组合的角度分析了喷淋塔采用旋流板除雾、除尘存在的误区。
实际上旋流板塔的设计有一套的完整的计算方法的。下之后的文章我们将介绍完整的旋流板塔计算,并采用CFD模拟来验证多层旋流板塔除尘、除雾的效果。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