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穹顶之下:环境的雾霾与发展的混沌

2015-03-03 11:13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微信作者:石磊关键词:污染物控制环境与发展柴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中国而言,急切需要第三次的大分流,现在问题在于上述两点关键推动要素能否助力中国实现分流,也就是说中国可持续转型的空间和路径在何方?显然,生态扩张仍然是需要的,纪录片中也提到了我们的非洲“朋友”,但这个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且面临越来越高的人道主义风险;能源革命仍然在继续,但目前的林林总总的可再生能源只能缓解并不能提供终极方案,而终极的热核反应仍有很大的确定性。实际上,推动大分流的还有第三种力量(也是最为根本的力量),即产业领域的技术进步(这点在彭书中是隐含的,即劳动生产率的探讨,并被其刻意排除出引发工业革命的关键要素)。

尽管目前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六次技术浪潮、工业4.0等红红火火,但实际上技术进步在接近尾声,边际收益递减(这点存在较大争议)。说这些,只是想说明环境与发展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是典型的路径依赖过程,内卷化,锁定,分岔,混沌一团。这些复杂的逻辑关系,显然是一个短短的纪录片无法清晰表达的。

第二,纪录片对于上上下下已经做出的环保努力和成绩缺乏整体性的表达,容易给人造成环保严重不作为的印象。事实上,中国对某些污染物控制和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相对于增长迅猛且体量巨大的经济而言,这种环境上的进步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当局者迷,当一些人在批评200年前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实际上当时大多数人的社会福利在增加。若干年后,历史自然会评述这一特定的发展阶段。

第三,纪录片对于未来发展的可持续转型缺乏顶层设计,有过于强调“草根”之嫌。环保的确需要每个草根的努力,但更需要制度的顶层设计,毕竟环保是一个市场与政府都很可能双重“失灵”的领域,需要一个所谓的顶层引领下的制度演进(有争议)。

当然,上述三点并不否认这个纪录片的意义!纪录片的最大意义在于用细节和事实来引发思考、关注和冲击。对于宏观整体性和建构性的东西需要留给学术和决策者。

作者简介:石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绿色跨越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洁生产与生态工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延伸阅读:

捅破柴静的“雾霾穹顶”需要多少钱?

原标题:穹顶之下:环境的雾霾与发展的混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物控制查看更多>环境与发展查看更多>柴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