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政策正文

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2016-08-25 09:5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甘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林业

到2020年,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一)加强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推动林业生态效益的发挥。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河西内陆河地区以水源涵养、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为重点,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三大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推进河西走廊阻沙固沙林带工程建设和沙产业发展;中部沿黄河地区严格保护林草植被,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实施兰州北部百万亩防护林工程;实施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着力解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工矿业污染等问题;甘南高原地区实施封禁保护、退牧还草、人工种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草畜平衡,恢复林草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水源补给能力;南部秦巴山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为重点,结合生态建设工程,做好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增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以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发展壮大特色林业产业经济。

(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序利用森林景观。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陇南山地湿润半湿润区要探索独特的循环型林业发展模式,即:山顶发展“林—山野菜—沼—林”的循环经济链条,以生态林保持水土为中心,林间种草;山腰发展“林—畜—沼—林”的循环经济链,以保持水土为中心,栽培林果,林、菌、药材间种,互利共生;山底利用其优势气候、水文条件,发展“林—粮—沼—林”的循环经济链,发挥原有的商品粮基地优势,保障粮食种植,同时发展创收型经济果林,利用沼气池有机肥料还田,补充土壤肥力。在陇南山区通过建立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形成高附加值绿色农业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全省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有序利用森林景观,发展生态旅游。

(三)推进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动林业“三剩物”的综合利用,加大对废旧木质家具、木质包装的回收利用,在兰州等大中城市开展园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利用森林经营、采伐、造材、加工等过程中的剩余物开展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林业废弃物处理、收集、储运为一体的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

三、畜牧业

到2020年,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3%以上,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和60%,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一)加大人工种草及牧区草原资源的养护力度。把畜牧业规模严格控制在草地的承载范围之内,有步骤地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减少天然草场超载牲畜数量,实现草畜平衡,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及时对草原进行生态修复,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河西荒漠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一带,采取水源涵养生态牧业模式,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和土壤条件等选择宜牧草种,发展草畜产业建成草产业基地。实行限时轮牧,发展山地牧业。甘南州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对退化草地实行休牧、轮牧和围栏封育措施;合理控制载畜量,实施鼠虫害防治工程;对生态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二)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在河西和陇东、陇中地区推进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养殖与苗木繁育相结合。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畜禽清洁养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实现养殖水域空间资源合理利用。鼓励利用盐碱地、采矿塌陷区发展水产养殖。推进废旧网具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解决水产养殖、鱼病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难点技术问题,加快健康养殖技术、优良品种养殖的示范及水质改良等新技术的推广。在甘南、陇南建立2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

(三)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规模化养殖业的循环发展,在河西和陇东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粪便收集、贮运、处理、利用设施,建立分散养殖粪便、回收和利用体系,鼓励分散储存、统一运输、集中处理;推广工厂化堆肥处理、商品化有机肥生产技术;利用畜禽粪便因地制宜发展集中供气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在河西和中东部地区推进沼渣沼液深加工生产适合种植的有机肥。

(四)优化提升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以畜牧业为核心,以种植业为依托、以沼气生产为纽带的物质能量循环流动的复合生态系统。优化提升畜禽粪便—沼气—发电,畜禽粪便—沼渣、沼液—肥料、畜禽加工副产物—生化制品等产业链条。河西走廊中部绿洲灌溉区,采取“种植—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沼液、沼渣)—种植”的农牧结合型循环经济模式;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发展“种植(林果)—林下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种植(林果)”一体化的农林牧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在陇南推广“林—畜禽养殖—沼—林”模式。打造“草—牧—沼”的农业循环经济链条,通过沼气池建设,减少废弃物排放,优化农户能源结构,美化周边环境,保护脆弱的生态功能区。甘南州、临夏州要建立以“畜—草”为主的“农—牧互补”双向对流模式,突出草畜业的优势;河西可建设牛羊产业和草产业基地。

四、工农业复合

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

(一)积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大力推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广和鼓励农资生产与配送、农产品生产与配送采用物联网技术,积极引导种、养、加和旅游文化、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企业间、园区内、产业间耦合共生。利用土地流转等相关政策,引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形成“种—养—加—购—游”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二)加大农产品加工清洁生产力度。加大蔬菜、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优质林果、制种和酿酒原料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合理使用技术、无公害农药应用技术、统防统治技术、农膜使用和回收技术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大农产品加工清洁生产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安全保障。

(三)推进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鼓励综合利用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有机结合,促进副产物循环利用。建立副产物收集、处理和运输的绿色通道,推进加工副产物向高值、梯次利用升级,提高加工副产物的有效供给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改良土壤和治理环境。

(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围绕高原夏菜深度加工,在以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渭河流域、徽成盆地为主的蔬菜主产区,创办一批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河西地区及白银、平凉、庆阳、临夏、甘南等牛羊主产区为布局优势区域,围绕提高畜禽分割、速冻加工生产能力、开发新型肉食制品和“清真食品”,借助“一带一路”的优势,扩大出口,促进畜禽屠宰和肉食加工业发展。大力扶持以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肉牛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依托畜禽屠宰加工,促进皮、毛、骨、血的综合利用;以定西、陇南、张掖、平凉等中药材主产区为布局优势区域,在传统中成药制品、中药饮片和中药材集散加工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中药材,促进天然动植物新药、特殊疗效药物和系列保健制品研发,形成集标准化种植、中成药、保健品、生化制药于一体的药品加工业体系;以定西、白银、兰州、天水、陇南等地的16个马铃薯主产区为布局优势区域,加快马铃薯及薯类淀粉的深度开发、系列加工,提升薯产业的发展水平。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循环经济查看更多>甘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