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政策正文

《“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发布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等领域(全文)

2016-09-26 10:03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节能环保烟气余热上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上海市政府获悉,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的通知已经印发。根据行动纲要,上海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等十一个领域,其中节能环保领域提到,开发城镇污水箱式处理系统和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成套处理装备,发展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系统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发整合土壤修复工艺及技术成套装备、新型重金属和有机物修复药剂;开展燃煤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先进环保技术和设备研发,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探索和推进碳排放交易、排污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培育纳米红外线圈电热、烟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达到IE4能效等级超高效电动机、兆瓦级高温超导变压器等高效节能装备技术,推广应用高效家电、节能建材等绿色产品,构建“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体系。突破大型化、精细化、成套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推动废弃机电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再生资源及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发无损拆解、表面预处理、零部件疲劳剩余寿命评估等再制造技术,推进航空发动机、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等再制造。详情如下: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的通知

沪府发〔2016〕6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6年8月30日

“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主线,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方针

高端化。坚持走创新驱动、品牌引领、集约高效的发展之路,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全面提升极限制造、精密制造和成套制造能力,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大力发扬工匠精神,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提升上海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影响力。

智能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加快工业装备与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加快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全面提升制造业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形成设备、网络和数据深层次融合的开放式工业互联网格局。

绿色化。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制造体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园区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联动发展,推动产业集群集聚。

服务化。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制造与服务的系统集成与融合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战略目标

到2020年,落实“中国制造2025”取得重大进展,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保持25%左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持续深化,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制造业对资源环境友好程度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上海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到2025年,落实“中国制造2025”取得显著成效,制造业继续保持合理比重和规模,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有力支撑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最具活力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2020年和2025年上海制造业主要指标

三、重点领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集成电路。坚持芯片设计和制造并重、装备和材料协同、封装测试长三角联动,整合行业资源,发挥产业基金推动作用;自主发展各系列的CPU产品,形成自主芯片开发、升级和应用的核心能力;加快推进新建12英寸生产线建设,支持16/14纳米工艺量产及10纳米先导工艺技术研发,发展嵌入式闪存、微机电系统(MEMS)、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图像传感器等特色工艺和芯片模块产品;研发光刻机、刻蚀机、铜制程等关键制造装备整机和核心零部件,以及硅基晶圆等基础材料,支持开展量产验证,形成供货能力;突破后摩尔时代微电子新材料、新器件结构以及高密度光电集成的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建设成为国内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下一代网络。实施量子通信等基础前沿工程,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量子存储、超导量子器件等关键技术;推进5G通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TD-LTE等移动通信小型化基站,研发基带芯片、应用处理器等关键芯片,推动SDN和NFV技术应用及光网络接入传输、高性能路由芯片等产业化;研究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推动拟态安全等主动防御技术的产业应用;巩固提升下一代网络国内第一梯队的地位。

人工智能。瞄准前沿,加强应用,加快建设满足深度学习等智能计算需求的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云端智能分析处理服务平台、算法与技术开放平台、智能系统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面向前沿的类脑研究基础服务平台;重点研制面向人工智能应用优化的处理器、智能传感器等重要器件人工智能核心器件;积极发展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人工智能应用软件技术;促进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与智能终端相融合,推广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安防、智慧健康等典型智能应用系统。

新型显示。聚焦AM-OLED中小尺寸屏幕,推动高世代线重大项目实施并量产,推动高性能长寿命有机发光材料、高纯度靶材等关键原材料、高端驱动芯片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与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和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的合作;推动LED照明向中高端提升,支持倒装、垂直等高端LED芯片发展,加快形成集聚优势。

空间信息应用。发展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时空协调系统,突破以通导一体化、遥感与定位一体化、多维多尺度时空一体化为重点的核心技术及应用技术,融合机器视觉、微机械惯性导航、自组网通信和智能导航与控制技术,推进空间信息应用产业在智慧城市和社会服务等有关领域和行业的迅速发展。

高端软件与信息服务。加大新一代基础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力度,打造安全可控基础软件产业链生态系统;推动行业应用软件向服务化、平台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工业软件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经营和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软件和服务,培育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容灾备份恢复、安全检测评估、网络可信身份认证等信息安全新业态;支持分布式存储、虚拟化、海量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研发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文件和处理系统等大数据关键技术;努力进入市场竞争力强、技术水平高、跨领域应用广、经济效益好的高端软件与信息服务国内外先进行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烟气余热查看更多>上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