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发布(全文)

2017-02-16 09:2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规划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北纬37°24′~53°23′,东经97°12′~126°04′,东西直线距离2400km,南北跨度1700km。东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接壤,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相连,西与宁夏、甘肃毗邻,北与俄罗斯和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4221km。

(一)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我区地域辽阔,以北纬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东部地区形成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

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大致呈高原、山地、平原镶嵌排列的带状分布。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横亘于中部,东端与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相连,西端与南北走向的贺兰山遥相呼应,形成一条山带。山带以北为内蒙古高原,即呼伦贝尔高原、阴北高原、阿拉善高原,波状起伏,海拔在700~1500m之间,地势由南向北、从西向东缓缓倾斜,地形开阔坦荡;山带以南为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特—后套平原,其西辽河平原为全区最低平原,海拔在120~320m之间,土默特—后套平原为黄河冲积平原,海拔在900~1200m之间;西南部为三面被黄河环绕的鄂尔多斯高原,呈台状隆起,海拔在900~1200m之间。山地海拔最高点为贺兰山主峰3556m,在山地向高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等沙漠和沙地。全区高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51.18%,山地占20.8%,丘陵占18.25%,平原占8.5%,河流与湖泊水面占1.27%,其间沙漠、戈壁、熔岩台地、盆地、谷地等广泛分布。

2、气象、水文

(1)气象

我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总体特点为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全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0~8℃,大兴安岭林区、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年平均气温0℃以下,阿拉善盟大部和乌海市年平均气温8℃以上;一般年降水量50~450mm,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其中大兴安岭东北部年降水量最多,鄂伦春自治旗年降水500mm以上,阿拉善高原西部年降水量小于50mm,额济纳旗仅37mm;年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0%~75%,多以暴雨出现,春季雨量少,仅占年降水量10%~12%;全区平均年径流深32mm,大兴安岭山脊地区最高达250mm以上;蒸发量大部地区都大于l200mm,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200mm,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mm以上。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700h,阿拉善高原西部地区达3400h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2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10天以下,阿拉善高原西部额济纳旗呼鲁赤古特年大风日数达108天;沙暴日数大部地区5~20天,阿拉善高原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

(2)水文

河流分属内流和外流两大水系。大兴安岭、阴山和贺兰山是内、外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外流水系自东向西有额尔古纳河、嫩江、辽河、滦河、永定河和黄河等6大水系组成,均泄入太平洋的鄂霍次克海和渤海,流域面积为61.34万km2。内流水系分布比较零星,自东而西有乌拉盖河、昌都河、塔布河、艾不盖河、额济纳河等,均系无尾河,河川径流均消失于各自封闭的湖盆或洼地内,流域面积为11.66万km2。全区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上河流有4087条,总长度为144785km;100km2及以上河流有2408条,总长度为113572km;1000km2及以上河流有296条,总长度为42621km;10000km2及以上河流有40条,总长度为14735km。湖泊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地区,常年水面≥1 km2湖泊有428个,水面总面积3916 km2,主要湖泊有呼伦湖、贝尔湖、达里淖尔、查干淖尔、黄旗海、岱海、乌梁素海、居延海等。全区共有水库586座,总库容104.9168亿m3,其中已建水库567座,总库容98.3402亿m3;在建水库19座,总库容6.5766亿m3。

由于区内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气候非常明显,有80%以上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少于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带,水资源地区分区不均,时差变化大,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水资源分布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51.7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06.6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53.52亿m3,重复计算量108.33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85.02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69.95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115.07亿m3。另外,还有黄河分水指标58.6亿m3,黑河分水指标8.0亿m3。

3、土壤植被

(1)土壤

我区土壤种类多样,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分为11个土纲,30个土类。土壤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土壤分布面积前四位为栗钙土、风沙土、棕钙土和灰漠土,分别占21.32%、18.04%、9.3%和8.15%。

延伸阅读:

内蒙古“草原化工”滋生环境问题 “十三五” 要重点补齐化工环保短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土保持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内蒙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