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发布(全文)

2017-02-16 09:2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经济情况

(1)经济结构

据统计,全区国民生产总值17831.51亿元。农牧业总产值2678.5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18.31亿元,占总产值的52.95%;林业产值99.42亿元,占总产值的3.71%;畜牧业产值1160.85亿元,占总产值的43.34%;农牧民年均纯收入10776元。农牧业作为农村牧区的基础产业,在农村牧区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农牧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农牧业生产经营粗放,生产力水平较低

我区农村经济主要依靠农牧业,而在耕地、草地中,又以坡耕地和天然草地为主,受自然条件和投入水平的制约,农牧业生产总体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落后生产方式,农牧业生产经营粗放,产出低而不稳,发展后劲不足。

②水土流失区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农牧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我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本来就有限,对水土流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就更少,致使水土流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坡耕地比例较高,绝大部分耕地和人工草地不具备灌溉条件,已建成的水浇地也存在建设标准低,田间工程大部分不配套,灌溉保证率偏低和节水效果差等问题,农牧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③农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多年来农牧业生产仍以种植业为主,多种经营比重和经济作物比例较低,经济效益较差;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产值比例低于50%,畜牧业产业化率较低,与现代化农牧业生产要求有较大差距。

④提高农牧民收入和生态环境建设之间存在矛盾比较突出

畜牧业在我区农牧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水土流失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依然存在追求牲畜数量、忽视草场超载,使得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对天然草地造成了严重破坏,草场“三化”面积不断扩大。在目前的畜牧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要改善生态环境就得大幅度压缩牲畜数量,保护天然草场,严禁超载,如此势必导致农牧民收入水平下降,稳定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矛盾较为突出。

⑤农牧民素质和农牧业科技含量较低

科技文化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普及率不高,农牧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粗放的形式扩展向运用现代化农牧业技术实现提质增效、集约经营的转变进程相对滞后。

(三)水土流失现状

1、土壤侵蚀面积

我区地处黄河、辽河、嫩江、海河等四大水系的中上游或源头,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其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为: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相互交错、危害十分严重。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土壤侵蚀总面积为62.90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0.24万km2,占总侵蚀面积16.28%;风力侵蚀面积52.66万km2,占总侵蚀面积83.72%。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年扩展,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也日趋严重。

2、土壤侵蚀空间分布

我区土壤侵蚀分布范围广,在103个旗(县、市、区)均有分布,并且受侵蚀营力与环境系统的制约,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1)水力侵蚀

全区水力侵蚀面积10.24万km2,占总侵蚀面积16.28%。受降雨侵蚀力和水流地貌的宏观控制,水力侵蚀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边缘,即大兴安岭东坡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燕山北坡低山、丘陵、台地,阴山中低山及丘陵、台地,准格尔—清水河一带黄土丘陵地区,大致与自治区东南森林草原、山地森林与森林草原分布区相一致,目前是全区农耕作业最为集中的地带,也是全区土地开发程度最高地区。从侵蚀强度分布看,以鄂尔多斯高原黄土、砒砂岩丘陵区最强;燕山北坡和阴山中低山及丘陵区次之;大兴安岭东坡低山丘陵区因植被较好,侵蚀强度较轻,但均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在行政区划上,除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玉泉区、东河区、青山区和临河区外,其它旗(县、市、区)均有分布。

延伸阅读:

内蒙古“草原化工”滋生环境问题 “十三五” 要重点补齐化工环保短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土保持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内蒙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