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附全文)

2017-11-22 10:01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安全水问题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水安全保障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安全保障现状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水利建设,全省已基本构建起城乡供水、节约用水、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和水利管理五大体系,为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一是先后建成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等骨干调水工程,建成引黄涵闸 63 座,引黄体系遍布全省 13 个市。二是建成水库 6424 座,总库容 113.48 亿立方米;塘坝 5.15 万处,拦蓄库容 12.3 亿立方米;水闸 5090 座,泵站 9396 座;规模以上地下水源地 212 处,取水井 919.6 万眼,形成星罗棋布的水源工程体系。三是科学利用非常规水,建设海水淡化工程 30 余处,日淡化海水能力 20 万吨左右;二、三级污水处理厂 223 处,年污水总处理量 36.33 亿立方米。2015 年,全省总供水量 212.8 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非常规水 56.8 亿立方米、83.1 亿立方米、65.3 亿立方米、7.6 亿立方米,分别占总供水量的 26.7%、39%、30.7%、3.6%;总用水量 212.8 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建筑业及服务业用水、生态用水 25.7 亿立方米、143.3 亿立方米、29.6 亿立方米、7.3 亿立方米、6.9 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 12.1%、67.3%、13.9%、3.5%、3.2%。

2、水资源节约利用现状。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镇节水,全省节水水平大幅提升。2015 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 7684 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 4378 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63;万元 GDP 用水量下降到 33.8 立方米,较 2010 年下降 53.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 11.4 立方米,较 2010 年下降 32.9%,用水效率居国内先进水平。

3、防洪减灾现状。全省基本构建起以 5000 多条河道、 5978 座山丘区水库(大型 34 座、中型 162 座、小型 5782 座)和蓄滞洪区为骨干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先后实施 278 条 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重点河段治理,修建加固堤防3.01万公里,维修加固 156 座大中型、3769 座小型病险水库和 3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建成海堤 1368 公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水生态保护现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报请省政府划定地下水超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批复实施了《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5-2025)》。积极打造生态清洁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和生态安全型“四型”小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5.61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加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累计建设生态河道 200 余条。在全国率先启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济南率先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临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全省林木绿化率达到25%;湿地面积达到2607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11.1%。“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不断深化完善。

5、水利管理现状。积极推进水利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水行政管理机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机构;新建恢复乡镇水利服务机构 1585 个,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2819 个、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队 1606 支,基本形成“三位一体”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利管理改革,初步构建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机制、专业化的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和综合化的水行政执法机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人员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达到 92%和 61%;水政执法队伍不断健全,17 个市、137 个县(市、区)建立水政监察队伍, 80%以上的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建立水政监察机构。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十三五”期间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3 项、省科技进步奖 23 项。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利信息化网络和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初步形成了全省地表水常规监测、机动巡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水文监测体系。

(二)水安全保障面临的基本形势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 2050 年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指示要求,强化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瞄准更高水平,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求强,加快建设发展质量效益高、生态环境优、人民群众富、社会文明和谐的经济文化强省。水资源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水利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发展支撑,面临着更高、更新的发展要求。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要求切实增强水资源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用水安全。依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到 2020 年、2030 年,全省总人口将达到 10250 万人、10940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65%、 75%,城镇人口达到 6660 万人、8200 万人;GDP 总量达到 90400 亿元、177800 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6.5:38.5:55 和 5:35:60;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7953 万亩、8453 万亩。农业用水方面,农业新增用水通过农业节水解决,总体稳中有降;二产、三产及生态用水方面,节水虽有潜力可挖,但节水量远小于新增发展用水需求,全社会用水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持刚性增长。综合研判,必须加快谋划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2、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切实增强水资源管控能力与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区域发展、城镇化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刚性约束,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布局优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围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方位加强工农业和城镇节水,健全完善节水激励机制,着力推动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围绕优化协调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加强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城乡一体供水工程。

3、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求完善水利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水利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群防群控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强化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围绕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建立健全水利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切实落实 “一岗双责”,加强水利行业日常安全监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围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促进我省长治久安,进一步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协商机制,确保水行政决策依法落实、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水事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4、建设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要求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围绕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全面实行河长制。围绕持续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制度,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河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加大森林湿地建设力度,保持和涵养水土资源。围绕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实施重点领域能效提升计划、“工业绿动力”计划、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水资源持续利用能力。通过综合施策,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5、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增强水利发展活力。围绕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省级跨区域调水统一调度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调度和节约保护能力。围绕健全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制度,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建立河湖水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围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健全水资源产权制度,积极探索推进水市场建设,促进规范水资源交易流转。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缓解水利投资建设压力。

(三)水安全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节约保护能力与资源性缺水的省情不相协调,节水型社会尚未真正形成。一是农业节水工程体系尚不完善。干支渠及田间工程完好率均不足 50%,农业节水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 54.5%,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尚有提升空间。二是传统产业占工业的比重约 70%,传统产业整体耗水量较大。三是城镇用水存在跑冒滴漏问题。全省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 12.37%,节水器具普及率仅 52.1%。四是非常规水直接利用量低。现状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率 20%左右,日海水淡化能力 20 万吨。五是节水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全面建立。节水管理制度尚待健全,“自律式”节水运行机制尚不完善,有利于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建立,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经测算,在现状节水水平下,到 2020 年、2030 年正常年份我省总需水量达 289.7 亿立方米、356.6 亿立方米;枯水年份、特枯水年份需水量达 296.9 亿立方米、364.2 亿立方米,均超出国家下达我省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2、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不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是骨干水网体系不完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胶东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共同使用小清河分洪道子槽至宋庄分水闸 142 公里渠段输水,由于该段渠道上下游输水能力不匹配(小清河分洪道子槽以上段 88 立方米/秒,以下段 35 立方米/秒),无法同时满足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四市引江引黄输水要求。长江水进入山东通道单一,自鲁苏省界至胶东地区输水距离长达 1016 公里,工程调度复杂,调水困难。日照、莱芜、临沂等市仍依靠单一的本地水源供水,无外来客水补充,特殊干旱或连续干旱年份将难以有效应对,可能形成供水危机。二是局域水网和雨洪资源利用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雨洪资源调蓄、调配能力不足,全省 1980-2016 年多年平均约有 80 亿立方米雨洪水出境入海(不含黄河入海水量),其中沂河 1995-2016 年年均出境水量 16.3 亿立方米(临沂水文站实测资料),最大年份 38.6 亿立方米(2005 年),最小年份 0.6 亿立方米(2015 年)。扣除必须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及下泄水量外,全省约有 20 亿立方米左右雨洪资源量具备开发利用潜力而未开发利用。三是农村饮水工程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农村供水规模化、集中化程度不高;工程管理薄弱,供水管道老化失修;水质处理措施不完善,饮水水源地缺乏保护,农村饮水安全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经测算,现状工程条件下,考虑农业和生态正常需求,到 2020 年、2030 年,正常年份全省将缺水 41 亿立方米、68.9 亿立方米,缺水率 15.6%、23.7%,枯水年份缺水将进一步加重。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