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农村污水政策正文

江西八部门印发《江西省耕地草地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

2018-04-19 15:16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耕地河湖生态系统江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政策措施

1、完善耕地保护制度

严格耕地保护红线。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全面强化规划统筹、用途管制、用地节约和执法监管,加快建立共同责任、经济激励和社会监督机制,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实有面积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加大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控力度,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规划硬约束,严格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严防集体土地流转“非农化”,引导和促进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土地执法督察。加强对违反规划计划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大量损坏基本农田等影响面大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检查。严格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建立耕地质量考核制度

完善我省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充耕地质量等纳入考核内容,健全评价标准,实行耕地数量与质量考核并重。积极推动将耕地保护目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指标权重,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探索建立耕地经营记录制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对经营期内造成耕地地力降低的,限制其享受相关支农惠农政策。

3、建立耕地休养生息支撑政策

加强关键农业科学技术支撑。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农业应用基础性和应用型研究及成果应用示范,重点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逐步实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组织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和万名基层农技指导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持续开展政策宣讲、农资展示、产业技术科技攻关、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培训等农技推广活动。

加大推动休养生息资金补助支撑。健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助政策,鼓励各类农业经营者因地制宜采取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机械深耕、秸秆还田、轮作等措施,积极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等工作。健全完善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补助等政策。支持农业经营者在不影响种植收益、提高土地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开辟新的增收渠道,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建立耕地休养生息保障约束机制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耕地质量提升措施的监督考核,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保养耕地,防治农田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支持地方提高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成本,实施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探索实行“以补代投、以补促建”。充分发挥农业投入、农业补贴、粮食收储、农业保险等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安排种植。

五、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

以保障草地生态安全与草地经济协调、永续发展为目标,综合施策,建立健全基本草地保护和管理制度,明确区域草地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利用方向,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草地可持续发展格局。

(一)重点任务

1、保护天然草地资源

保护草地资源生态,加强天然草场、高山草甸、草地自然保护区等资源保护,建设草地围栏,补播改良退化草地,综合防治草地生物灾害。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开展濒危植物物种专项救护,完善野生植物资源监测预警体系,遏制生物多样性减退速度,稳步提升优质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群体规模。建立草地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体系、风险性分析和远程诊断系统,建设综合防治和利用示范基地,严格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2、推进草地改良工作

加大草地改良和人工种草力度,根据我省天然草地地貌复杂、土壤和植被类型不一等特点,对土壤和植被较好的丘陵岗地草地、土壤和植被较差的丘陵岗地草地、中高山草地、山地丘陵灌木草丛类草地、土壤条件较差的丘陵疏林草地、土壤条件较好的丘陵疏林草地、山地撂荒地、低地草甸等不同类型草地综合施策,因地制宜,进行整地、施肥、补播、管理与利用。开展土地整理,修建灌溉沟渠、田间作业通道等基础设施,普及优良牧草种子,推广混合播种、水肥调控、生物灾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集成技术,建设一批优质高产稳产饲草基地。

3、合理发展产业化草场经济

合理发展草地畜牧业,支持饲养草料种植,加大草地合理开发利用力度,推广秋冬闲田和荒地种植牧草,推进“粮-经-饲”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提高草料供应能力。加强青贮、微贮、氨化等饲料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的利用率。在“三草”(草山、草地、草洲)资源丰富地区,大力发展草产品加工,破解我省冬春季节草料供应紧缺的难题。

(二)政策措施

1、全面开展草地监测

依法加强草地监督管理工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依法加强草地监督管理工作,做好草地法律法规宣传和草地执法工作。建立南方草地生态监测机制,健全草地监督管理机构,完善草地监督管理手段。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建立和完善草地生态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做好草地面积、生产能力、生态环境状况、草地生物灾害,以及草地保护与建设效益等方面的监测工作。

2、完善草地保护制度

实行严格的草地保护制度,确定生态保护红线中的草地保护“红线”,制定和完善监督管理措施,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实行草畜平衡制度,根据区域内草地在一定时期提供的饲草饲料量,确定牲畜饲养量,确保草畜平衡。探索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我省省情的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方案。

3、健全草地扶持制度

加大退耕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并提高相关补助标准,继续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建设。落实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继续推动国家在我省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的相关工作,推动我省的天然草地改良、优质稳产人工饲草地建植、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和草产品加工设施设备建设。

4、建立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体系

建立草地开发生态保护制度,优化草地生态发展格局。建立草地开发利用与生态发展相融的发展机制,把草地资产、草地损害和草地效益纳入生态评价考核体系,形成体现草地生态保护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积极探索针对我省特点的草地补偿机制,统筹补偿资金,明确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和受补偿主体的责任。健全草地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草地生态系统损害赔偿制度。

六、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推进过载河湖的治理和修复,恢复和保护河湖生态空间,加大水源涵养保护力度,加强对地下水超采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水生生物资源,完善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河湖休养生息长效机制。

(一)重点任务

1、推进“五河一湖”治理和修复

对我省“五河一湖”等水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针对河流水质、湖库水质、水功能区水质、供水水源地水质、污水排放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对部分过度开发利用、水生态超载的重点河湖,按照“一河(湖)一策”的原则精准施策。确保在2020年以前,把过载河湖的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降低到合理范围之内,修复和恢复流域健康生态系统;国家级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1%以上,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下泄。到2030年,基本实现重点河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构建“五河一湖”水生态绿色廊道。

2、保障河湖生态用水

科学确定河湖生态流量,重点核定赣江、抚河、信河、饶河、修河等五河生态流量和鄱阳湖生态水位,核定柘林湖、仙女湖、陡水湖等13个湖泊以及其他有保护价值的湖库(特别是具有饮用水功能的湖库)的生态水位,明确河湖合理生态用水需求,将生态用水纳入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以流域为单元,加强江河湖库水量和水质管理,加强流域和区域协同,合理安排重要断面下泄水量,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维持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3、保护和合理退还河湖生态空间

全面划定河湖和河湖型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管理范围,将河湖管理范围作为河湖生态空间保护的最小范围。结合水利风景区、“五河”等重要江河源头区等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强化湿地环境管理,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封育保护、水源涵养等措施,确定水源涵养保护区范围,在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强化入河湖排污口监管和整治。加强“五河”干流水生态保护,实施湿地恢复和保护工程,加强滨河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建立湿地自然恢复区。推进鄱阳湖等区域内的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保障现有湿地面积不萎缩,自然湿地得到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合理划定河湖水域岸线功能区,严格空间用途管制,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恢复健康自然河岸线。稳步实施退田还湖还湿、退渔还湖,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4、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加强地下水管理,组织实施《江西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严格地下水年度用水计划管理,实施地下水开采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地区,退减灌溉面积,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对地下水超采区内取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的取用水户,逐步改用城镇公共管网供水;取用地下水作为环境用水的取用水户,停止使用地下水,改用地表水、再生水等替代水源。针对南昌市市辖区、萍乡市湘东区和安源区、九江市市辖区、赣州市章贡区、宜春市丰城市等5个设区市共9个超采区采取回灌补源、水源置换、限采、禁采等措施,使严重超采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做好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核定全省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范围,严格实施地下水开采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到2030年实现全省地下水采补平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耕地河湖查看更多>生态系统查看更多>江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