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技术正文

【环保产业追踪】地下水修复技术与评价

2014-11-06 20:14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作者:黄冬关键词:地下水修复地下水修复技术地下水修复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评价

此项技术主要针对的污染物为:卤化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燃料。在传统的循环井基础上做小的技术修改可以用于其他污染物的治理。循环井可用于修复治理的其他污染物包括:非卤化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石油产品及其他组分,如: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卤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农药以及其他无机物。

此技术可以在大多数土质环境中成功运用

地下水自然流态较强的地区不适用此技术

渗透系数小于10-5cm/s的区域不适合此技术

浅水层会限制该技术的运用效率

该系统对污染地下水须定义良好的边界,从而防止污染物的扩散

污染物质为非水相液体时,该技术不可运用

自然衰减(Natural attenuation)

自然衰减指在没有人为作用的情况下,利用污染区域或自然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如吸附、挥发、稀释、扩散、化学反应、生物降解、生物固定和生物分解等,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数量、体积、毒性和迁移性等。地下水污染物的自然衰减需要有适当的条件和足够长的时间。因此,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定期检测。

自然衰减技术相对于其他修复技术更加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可以在几乎不破坏现场的条件下进行修复

通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达到修复的要求

修复过程需要长期监管,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修复时间过长,污染地下水可能会发生迁移

修复效果预测困难

运用自然衰减修复技术时,需要至少满足一项以下标准:

污染区域必须位于对人类健康/环境威胁小的地方

受污染的地下水和潜在的受体之间需保持足够的距离

需有证据表明污染物在该区域有自然衰减的迹象

高渗透率的土质加快污染物的迁移,而低渗透率的土质会降低污染物的分解速度。理想情况下,自然衰减过程应当在拥有合适渗透率的土质环境中进行。

地下水修复案例

案例一

北京某焦化厂保障性住房地块污染水治理项目

采用抽提(异位)修复技术,对北京市朝阳区焦化厂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地块所涉及的34.2万平方米范围内的地下水进行修复,具体包括:100805立方米潜层地下水,目标污染物包括非水相液体和苯。

案例二

淄博市某石油污染地下水治理工程

采用联合修复,即联合采用异味抽提技术、投加氧化剂及生物曝气法对受污染地段的地下水进行修复。

结语

10月28日下午,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正式发布《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根据规划,未来将安排6类项目总投资共计346.6亿元用于地下水污染防治。随着国家对地下水污染防治问题的重视,地下水修复产业必将逐渐成为环保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这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原标题:【环保产业追踪】地下水修复技术与评价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地下水修复查看更多>地下水修复技术查看更多>地下水修复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