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三赢”愿景:PPP利益分担羁绊亟待制度良药纾解

2014-11-28 10:41来源:中证网作者:郭力方关键词:PPPPPP模式污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推广PPP模式,时下已被社会各界赋予重要意义。

国内最早从事PPP项目咨询的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事实上,PPP模式并非新鲜事物,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被陆续应用。而此番国家再次力推这一模式,一个众所周知的背景就是,过去数十年,地方政府大包大揽的基建项目无论是投资收益还是运营效率均比较低下。“规范的PPP模式项目则能有效规避这些弊端,因此越来越被政策层面所倚重。”他说。

推广PPP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在当前数十万亿元债务压得地方政府喘不过气,城镇化融资刻不容缓的现实下,这些好处都被集中于对化解地方债务负担的助益上。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在其研报中表示,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到2020年,与城镇化相关的融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按照新一届政府对地方债务治理的框架,要应对未来几十年城镇化的资金缺口,PPP模式被委以重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13年中国新增的PPP投资额仅为7亿美元,而2013年城投债的发行量高达9512亿元,若PPP模式成功替代城投主导的融资模式,其发展空间巨大。

失败案例揭示“政府信用风险”

尽管PPP模式对于解困城镇化融资带给地方政府很多遐想,但越来越多的理性人士仍对其前景持谨慎态度。

财政部财科所相关专家近日表示,PPP项目的周期一般较长,风险较高,民营资本可能不太愿意进来,这有可能会出现政府一厢情愿的情况。

前述企业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发现政府人士一谈起PPP,最在乎的是参与其中的社会资本能提供多少融资,而作为企业则更关心这些项目能够带来多大投资收益,双方的出发点似乎不在一个频率上。

这种声音在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时听到,不少企业人士习惯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表达他们的态度:“好的PPP项目是一桩婚姻,而不是简单的一场婚礼”;“合作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眼睛只盯着对方带来的彩礼够办多大排场的‘婚礼’,而更该在乎未来几十年中,如何共同经营好这段‘婚姻’,让政府、公众和社会资本最终都有所收获”。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纷纷开始“试水”BT、BOT、TOT等广义上的PPP模式项目。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此类项目的总数共计约8000个。而在金永祥看来,如果按照规范的模式标准来衡量,这其中真正意义上的PPP项目不足100个。他指出,很多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正是由于合同条款约定及社会资本投资回报率要求等问题无法解决使得项目进展困难甚至无法开展。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失败案例不在少数,有些甚至较极端。

原标题:下好PPP模式这盘棋 亟待制度良药纾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