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报道正文

环保局长的“霾里霾外”

2015-01-21 11:53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陈璇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雾霾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按照李春元的情节安排,吕局长被县长“吊”起来了,连家也悄没声儿地搬走了,离开了令他失意的E县。李春元称,小说里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是经过他精心设计的,“有很强的寓意”。而小说中吕局长遭遇的不顺,在他看来,正是现实中一些环保局长官场处境的写照。

李春元从部队转业到廊坊环保局副局长岗位是在2008年。上任后的“第一课”就让他感受到“环保局长真不好当”。那是在一场全国地市级环保局长岗位培训讨论会上,各地环保局长围坐在一起,相互大倒苦水。

“环保局长经常被问责,环保局长位子坐不稳,等等。”听了这些“苦水”,李春元当时心里凉了半截,“完了完了,进错门儿了”。

后来,部队宣教工作出身的李春元,就那次培训讨论会上的感受,写了一篇评论《如何看待环保人被问责》。初为环保官员的他意识到,“目前,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的高发期,环保部门的风险越来越大”。

令小说创作者汗颜的是,一些环保局长在媒体上呈现的形象,远比故事里的人物更加戏剧化。在媒体追问“地下水变红”的话筒前,河北沧州原环保局局长牵强地给出了一个“水煮红小豆”的解释,招致舆论的嘲笑和炮轰,后来这位“红豆局长”被免了职。而在浙江温州下面的县级市瑞安,环保局长要面对当地企业家带有“挑衅”意味的邀请。一位老板愿意花20万元请他在当地河里“游泳”20分钟。

在这部环保官员创作的《霾来了》里,无论是正直敢言的年轻环保局长,还是在环保岗位上耕耘30多年的老环保局长,都被作者赋予“奉献担当”的精神品质。这也可以解释他创作这部小说的部分动机——“为优秀的环保局长代言”,当然也包括些许“诉苦”的成分。

不过,在虚构世界里获取的精神满足,并不能安慰现实里的焦灼情绪。现实经验告诉李春元,在人们早已不避讳谈论环境污染的当下,环保局长这个位置却长期以来像个“烫手的山芋”。

“地方环保局长两三年一茬儿地换,有的空出来一时半会儿还接不上人。有人宁愿调到边缘科室,甚至降职也不愿意干环保。”身处环保官员圈子里,李春元不乏听到明哲保身的心声。

而现实的另一面是,环保官员头顶上压着“仕途天花板”,甚至有人说“环保局长是仕途的终点”。李春元翻出一本环保部主管、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的内部刊物《新环境》,其中一篇报道里统计了这样一个数据:“20年来,99%的卸任厅局长没能从这一岗位上获得升迁。”

到了地市以及县市区这一层级,仅河北省,按照李春元的观察,“环保局长提起来的很少,有的也是平级调动”。

担任过浙江地市环保局长的正处级官员章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这一时代的环保局长确实是比较艰难的一代。”

或许他们还要像《霾来了》里的环保局长那样,“需要点儿英雄般的济世情怀,而英雄的命运往往注定既要有豪情,也会有几分悲情”。

原标题:环保局长的“霾里霾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治理查看更多>雾霾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