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报道正文

环保局长的“霾里霾外”

2015-01-21 11:53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陈璇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雾霾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现实里,要做好任何一个减霾的细节看上去都不容易。从廊坊环保局办公楼窗户向外望,是一片聚拢着低矮平房的城中村。挨家挨户的房子中间,立着一个个铁皮围出来的小黑筒,一缕缕烟雾从筒子里冒出来。这是北方家庭常见的自制取暖和烧火装置,民间俗称“小炉子”。而从这些简易装置排放出来的燃烧物也是制造霾的污染源之一。

搬走环保局大楼周围的“小炉子”也不是短时间里能办到的事情,这需要政府购置优质煤、节能灶具或者发放补贴,让居民将它们换掉。“老百姓取暖和做饭是不能停的,这是民生问题。”李春元说,“近期正在替换这一片的小炉子。”

治理现实中的空气污染任重而道远,而塑造虚构世界则要轻松很多。李春元算下来,写完这部24万字的长篇小说只花了100多天时间。他平日衣兜里总装着撕下来的一页页台历纸,在空白页上“随时想写就写”。有时,他走在路上,突然想到什么,就趴在路边的垃圾箱上写起来。他特意强调一个细节——廊坊街边的垃圾箱是平面的,“环卫工人擦得很干净”。

他原本没有创作长篇小说的野心,最初的写作动机也不是纯粹的文艺目的。他一直分管廊坊环保局的宣教工作,过去向公众宣传环保的传统做法是印刷宣传册,但他发现这种小册子在广场上散发后,一般只有在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们偶尔翻看。

说教的传播效果在李春元看来不太理想,他考虑用文学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观念。他从2012年开始写短篇环保小说,在当地日报上连载。从读者的回馈中,热衷写作的李春元在环保时评之外,找到了新的创作兴趣点。

“用故事将现实中‘血淋淋’的教训展现出来。”李春元拖着略重的鼻音狠狠地强调“血淋淋”3个字。在雾霾的侵扰下,又恰逢三九天,他的鼻炎没有缓解的迹象。

2013年是环保执法腰杆子挺得最直、力度最大的一年,现实比虚构行进得还要快

小说进行到新篇章时,一个名叫郝大侃的出租车司机出现了。为设计这个人物,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李春元花费了不少心思。

虚构世界里的侃哥虽是个普通的哥,但貌如白面书生,经历也很丰富。李春元为他安排了这样的命运:博士毕业进政府工作,觉得公务员工资少,跳槽到国企当老总助理;后来老总贪腐入狱,他跟着提包、数钱和出主意,人也栽了,就去开出租车了。

有一天,侃哥做了个长长的梦,梦见自己当上了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的副队长。梦境中的侃哥,带着现实中李春元的眼睛和嘴巴——这是作者设置这个人物的真正意图。

侃哥发现,基层环境执法颇为复杂。和他搭档的另一个副队长马二哈,刚提升为大队长,却因为手下一个执法人员收受违法排污企业老板贿赂,背上了行政警告的处分。

这又是李春元特意安排的情节。尽管小说主题之一是要讴歌环保人的精神,但他不回避将现实里环保执法队伍中存在的乱象,在虚构世界里重演一下。

“经费和人员编制限制、法律保障不够和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都是基层执法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跟区县环境执法人员接触密切的李春元说,他曾在公开发表的评论中谈论这些问题。

原标题:环保局长的“霾里霾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治理查看更多>雾霾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