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评论正文

【深度】中国亟待摸清环境家底

2015-03-18 10:02来源:chinadialogue作者:周嵘关键词:新环保法氮氧化物排污许可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国家层面大气污染物的总量控制,但是纳入到总量控制范围的污染物有限,至今只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同时由于对于企业排放数据的记录、回报、真实性的责任与义务规范有限,往往企业上报政府的数据与企业实际的排放数据有较大差异,企业逃避监管现象比较严重。以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最大的单一污染源电力行业为例,早年通过开启旁路烟道逃避监管的现象比较严重,迫使环保部强制实施对所有的烟道实施铅封。虽然近年来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的数据已经逐步公开,但是在线监测的法律效力依然比较低,企业超标排放的在线监测记录并不作为污染物总量统计、缴纳排污费的依据。

而政府的数据统计也存在互相冲突的地方。一方面,政府在核算总量,需要将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收费三套数据互相校验,前者通过实地走访企业调查得出,涵盖更多污染物;后两套数据分别由企业填报、政府核定,分别用于全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收取排污费。但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这三套数据之间经常互相打架,相差甚远。比如说,环境统计基本是对增量进行统计,即不动上一年的污染总量,仅对工程减排量和新增项目的污染排放量进行统计,数据更趋于理论值。排污申报是基于污染源监督性数据的计算值来核定,理论上更趋于实际排放数据,但是考虑到排污费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监督性监测的数据往往是在工况比较好的时候的数值,是否真正接近实际排放,也存在大问号。

所以,污染物总量的难以核定,基本上是未来一系列环境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比如通过污染源排放的有偿使用、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机制来促进更有效率的减排,都卡在污染物排放总量难以核定这个障碍上。

随着新环保法的出台,企业对于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的责任进一步明确:监测数据作假将面临刑拘等更严厉的惩罚。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数据的真实性。新环保法,为建立公开、透明、动态的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并接受公众监督提供了契机。环保部已经分别在2014年出台了一系列排放源清单编制的技术指南,地方政府已经在陆续推进清单的编制工作,未来应该推动这一系列清单的公开、透明化。

目前,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数据已经实现逐步公开,公众已经在监督企业是否达标排放上有一定基础。如果能够让公众进一步获取所在区域的排放源详细情况,则可以使得公众对企业是否达到浓度、总量控制目标实行双重监督,比如公众可以通过收集企业总量超标、浓度超标的信息要求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超其实行限产、停产。部分地区开始编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工作。借着当下《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契机,把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全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写进法律尤为重要。

延伸阅读:

新环保法:翻开环保法史上新篇章

原标题:中国亟待摸清环境家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环保法查看更多>氮氧化物查看更多>排污许可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