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国内PPP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三)

2015-03-24 09:19来源:联合资信作者:黄静雯 刘小平关键词:PPPPPP项目PPP模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国内PPP未来展望

现阶段国内大力推行PPP项目目标:一是为了引入社会资本、缓解政府债务负担;二是为了激励技术和管理创新,以控制项目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质量和供给效率。下文将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展望PPP项目的推行进度及目标实现情况。

1.国内PPP未来发展的短期展望

成功推行PPP项目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行的地理范围广、涉及的项目类型多、培养的PPP人才规模大;二是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各方均积极主动地参与合适的PPP项目。尽管我国财政部和多数地方省市已公布PPP试点项目清单,涉及的PPP项目近千个,但PPP项目若要成功推行应先改进和完善以下七个方面:①政府监管需有效、深入、全面;②需建立合理的风险和收益分配机制;③需设计恰当的激励机制来更好地引进优势互补的各方社会资本;④需实践和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有所值”评价方法,而不是停留在理论阶段;⑤需建立和完善PPP法律顶层设计;⑥需积累大量成功的PPP项目经验,不断创新和优化项目交易结构;⑦需依靠发达的金融市场为项目本身或项目参与方提供融资支持。

从PPP项目推行进度来看,由于上述需完善的七个方面内容暂时无法迅速实现,故在短期内,相对大规模的试点项目而言,PPP试点项目实际能签约落地的项目不多;已签约项目的签约过程也较缓慢。从目标的实现情况而言,由于PPP项目是一个长期合作过程,其对政府短期债务压力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且对于控制政府长期债务风险是有利的;然而,PPP项目中政府或要出资或要对项目定期付费,此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政府提供资金的规模,才能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

2.国内PPP未来发展的长期展望

从PPP项目需求而言,一方面,为实现2020年城镇化目标,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国的中小型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公用事业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将继续保持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另一方面,43号文的颁布使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更倾向于引入社会资本。

从项目特点和融资模式匹配而言,公共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限长、项目投资回报不高的特点;PPP模式的引入可调动和充分利用市场中闲置的社会资金、可一定程度上保障资金进行稳定的长期投资、可有效为政府分担长期债务风险、可遏制政府独资项目的弊端,如资金的使用效率偏低、官员腐败等。

PPP项目不仅实现大规模推行,更重要的是实现“多方共赢”,其关键在于实现短期展望中提到的需改进和完善的七个方面。随着国内PPP项目经验的逐步积累和相关配套法律、机制设计等方面的制定,相信“多方共赢”终将实现,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积极推进PPP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主要融资和管理方式,是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的重要转型方向。从长期来看,国内PPP项目规模可能会有较大扩张,“多方共赢”的局面和推行PPP的目标有望实现。

延伸阅读:

国内PPP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二) 

原标题:以史为鉴——国内PPP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