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山西转变环境管理模式的思考:以问题为导向还是目标为导向?

2015-03-24 10:24来源:新环境微信作者:张伟锋 周玉芬 成钢关键词:污染排放标准污染物山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山西这样一个重污染产业集中的地方,应加快研究制定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环境管理政策,以环境质量为基准,形成山西省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标准,或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实现从以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的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结构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直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桎梏,“十三五”期间,山西结合全国产业地域分工,仍需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以煤炭为基础的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将更加明显。然而“高污染、高排放”的增长模式已经给山西带来沉重的环境压力,结构性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山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阻碍了山西省环境质量改善的进程。

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缓慢,两高行业仍将高速增长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山西形成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能源开发及其加工利用,产业结构呈畸形化发展。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被国家确定为全国能源基地以来,山西省重点加快发展煤电能源、资源等优势产业,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轻重工业比例由1985年的24.7∶75.3,变为2012年的5.6∶94.4,轻工业比重逐年降低,重工业逐步占据工业经济绝对主导地位(下图)。而重工业中,资源类产业又占据绝对优势,2013年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四大行业占工业总收入的78.3%。

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令山西选择了经济发展的转型之路,然而,作为资源型经济的典型代表,山西的转型举步维艰。

首先,资源型产业对其他产业形成巨大的挤出效应。资源繁荣带来大量溢价收入,使得经济活动更加依赖于资源开发,同时资源产业的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高,导致所在区域的其他产业发育不良,由此形成了“资源挤压技术、挤压资本、挤压管理”的特殊发展路径,妨碍了工业化的正常推进,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资源型产业的挤压下,山西业已成型的纺织、机械、轻工、制药等行业长期处于贫血和失氧的窘境,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水平低,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1%左右,缺乏竞争力,对地区产业结构影响有限。产业单一化问题十分突出。

其次,“以煤为基”的产业链条延伸有限。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工业仍以初级产品加工见长,虽然已在积极引导煤炭企业向非煤产业发展,煤电铝、煤化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主体新型产业发展不足,主要围绕“煤-电-建材,煤-焦-化工”等,产业链条延伸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煤炭巨大的经济价值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给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

再次,全国产业地域分工格局难以改变。自建国以来,山西省被定位为国家的能源基地,“十二五”期间,山西将在晋北、晋中、晋东建设三大煤电基地,变输煤为输电。同时,随着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山西已成为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移的集中区。

原标题:以问题为导向,还是以目标为导向? ——关于山西转变环境管理模式的思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排放标准查看更多>污染物查看更多>山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