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2015-2020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调研

2015-07-20 10:35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修复企业土壤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农村土地污染还有一部分其他因素造成:

(一)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二)我国农业环境的污染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起的,伴有工业。城镇外部系统和农业内部系统的双重作用,造成农业生产的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层面直接的。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三)对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农村地域宽阔,环境容量大,居住人口分散等,加之管理人员力量不足,无暇顾及农村的环境保护。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

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而未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资源家底不清,对自然这样的利用动态缺乏真实的了解,不能不是我国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一个基本原因。

(四)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技术、经济障碍。

一、我国土壤修复的盈利模式探索

1、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初始阶段技术水平低下,行业规模低水平扩张

国内土壤修复企业虽多,但仅有少数真正具备项目实施的能力,行业发展尚处于较低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积极开展土壤修复业务主要原因是被该行业初步发展阶段的高收益及低成本所吸引。当前我国土壤修复多数采用转移置换方式,涉及的技术水平很低,因此成本低廉,但隐含的问题是,置换下来的土壤并没有真正经过修复,污染只是被转移而非清除。目前土壤修复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财政资金,在土壤污染治理政策鼓励以及明确的资金投入刺激下,土壤修复行业收益丰厚。除了毛利率高外,土壤修复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也形成这一行业短期内迅速扩张的原因,特别是企业在土壤修复效果和技术指标上受到较少的约束。

2、土壤修复项目的两种分配模式

目前国内污染场地修复一般由国土储备局控制管理,即土壤修复项目的分配大权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往往是在环保部确认污染地块之后,由国土储备局组织调查修复后进行拍卖。从政府如何将土壤污染项目分配给修复企业实施修复工程的角度看,常见的商业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招投标模式,另一种是“修复+开发”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土壤修复项目分配的常见商业模式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原标题:2015-2020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调研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修复企业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