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危险废物评论正文

电子垃圾:兵临城下

2015-07-30 10:56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作者:汤瑜关键词:电子垃圾垃圾处理废品收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企业回收举步维艰

目前,中国的电子垃圾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机关、企业和家庭的各类废旧电器电子产品;二是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三是国外的电子垃圾,这主要通过合法进口和非法走私进入中国。

对此,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周全法表示,电子垃圾来源渠道多,数量巨大,但中国现有电子废弃物处置技术相对落后,已经进入回收领域的电子废物主要通过“再利用或反复利用”,也就是将仍可使用的一些电子元器件从电子产品中拆解下来,作为二手元器件出售,用于维修、拼装伪劣电子产品或用于玩具等低档商品生产,但由于相关法律和政策尚未健全,存在诸如二手元器件组装的电子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和产品质量隐患。

特别是,周全法提到电子垃圾的资源循环,通过拆解、分类等方式回收其中有价值的材料,这种技术突进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电子废弃物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再生利用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现象,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很少考虑处置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企业却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如果没有国家补贴,我们这些正规企业根本没法活下去。”北京一家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女士在电话中向记者感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是利润低、社会和环境效益高的公益性行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出力。”

她举例说,以一台电视机为例,回收价大约100元,拆解过程中人工费和加工费占去将近一半,再加上提炼金属等费用,最后一台废旧电视机的收益所剩无几。有些产品收购价低,但其中的拆解过程不会减少,还有可能亏本,企业的利润几乎为零。

收购价格低了找不到货源,价格高了明显会出现亏损,不少企业举步维艰。因此如何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规范地回收这些电子垃圾,显得尤为重要。

7月6日,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商务部和科技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的通知》,探索建立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从源头解决中国废旧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回收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生产专门处理电子废物的生产线,这些技术设备都被国外企业垄断,所以购买一套设备动辄百万甚至千万。因而许多企业也就简单回收了事,至于从保护环境考虑,充分回收则显得不太现实。

回收中的法律探索

中国对废弃家电回收政策的探索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当时由原国家经贸委牵头,财政部、税务总局、环保部等部委组成工作小组,着手制定了《废弃家用电器回收利用管理办法》。2004年,国家发改委对外公示《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但因回收技术支撑不到位及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原因,该条例迟迟未能出台。直到2009年,该条例才通过国务院审批,并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电子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研究。环保部也发布了相应的《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规范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弃物以及产生、贮存电子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过程全程管理的原则。

对此,周全法认为,虽然政府已经明确对再生资源化过程进行重点管理的环保思路,但由于废弃电子种类繁多,产品和处理技术分类模糊,环境和健康影响基础数据不足,相应的法规体系缺乏,导致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及再生资源化管理的细则与污染控制标准不明确,给环保部门有效实施管理,开展污染控制带来困难。

目前,中国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该支持企业自建回收渠道,提高补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特别是对正规回收拆解的税收政策给予适当倾斜,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提炼贵金属等后续环节的技术研发和基地建设。

“电子垃圾拆解利润最大的部分就是贵金属的提炼,目前国内正规拆解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比较欠缺,可通过政府支持和企业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这一环节的力量。”周全法说。

中国已立法禁止以回收的名义进口电子废物,但实际上却困难重重,大部分电子废物都是偷运入口,进口商也利用各种漏洞将废物以不同途径进口。令人尴尬的是,世界上各大品牌的计算机都在中国制造,但当它们在西方被弃置后又被运返中国,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绿色和平中国项目主任陈宇辉表示,对于电子废物只有一个解决方法,就是要求全世界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必须设计无毒、耐用及洁净的产品,这样才能将电子废物的数量和危害降到最低。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出台也出于这个目的,环保从源头抓起。环保不止是政府的事,对于一名普通消费者来说,支持绿色环保的公益行动,尽量购买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产品,都可以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延伸阅读:

电子垃圾“后遗症”

原标题:电子垃圾,兵临城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子垃圾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废品收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