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关于碳循环,有一个未解之谜:根据物质守恒定律,陆地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碳循环本应是守恒的平衡状态。然而,科学家在估算全球碳平衡时惊讶地发现,近20%的二氧化碳排放去向不明,即所谓的“迷失碳汇”。如果找到迷失的碳汇,将有助于了解全球碳循环机制。
近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荒漠下的“咸水海洋”形成了吸收二氧化碳的巨大碳汇,形成了迷失碳汇的一部分。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回忆起十年的研究经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李彦觉得“挺好玩的”,而这项“好玩的”研究或将开辟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另一片天地。
沙漠下的“海洋”
海洋、森林通常被认为是碳汇的主要所在,沙漠并不在其列。
然而,10年前,中外科学家几乎同时发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现象——二氧化碳源源不断地消失于沙漠或荒漠区。据此,科学家推测,荒漠区很可能是一个很大的碳汇。
“沙漠里的二氧化碳是怎么被吸收的,成了个问题。”李彦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通常理解的‘土壤呼吸’主要是土壤释放而非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因为所有土壤里的生命过程都没有光的参与,只可能释放二氧化碳,不可能吸收。”
遗憾的是,尽管公布了对沙漠碳汇的推测,但长期以来科学家并未找到其中的“玄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彦带着几个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为期10年的研究。他们从沙漠的盐碱土壤着手,最后发现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既不在植物中,也不在土壤中,而是在荒漠下的咸水层里。
“原理其实很简单。荒漠等干旱地区的土壤、地下水绝大多数为盐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呈弱酸性。任何自然系统总有趋于中性的、稳定的趋势。因此,荒漠区的地下咸水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极高。”李彦说。
根据研究组的初步估计,全球范围内,储存在沙漠区地下咸水中的碳总量可达1000亿吨。“这个‘沙漠下的海洋’与真正的海洋一样也是碳汇。”李彦说,或许这些二氧化碳经过复杂的地球化学变化后,将变成碳酸钙永远藏于地质结构中。
在修正中摸索前行
这项“原理简单”的研究持续了10年,也修正了10年。这10年里,研究组还“犯过错”。
2009年,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关于土壤吸收二氧化碳的论文,认为沙漠盐碱土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我们预测沙漠碳汇,是因为发现了有进入土壤的二氧化碳,所以在之后很长时间里,我们都盯着土壤作研究。”李彦说,当时,研究团队一直认为盐碱土本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当时,研究团队从准噶尔沙漠运回了各类盐碱土,用压力锅进行高温灭菌,排除生物影响,再将土壤放回野外,发现各类盐碱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非常明显。
“之后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完全是错的。”李彦说,高温高压的蒸煮将土中的二氧化碳排空了,放到野外后二氧化碳会有一个缓慢的扩散平衡过程,所以研究人员当时测到的并非盐碱土真正吸收的二氧化碳。
接下来,是不断的修正。经过很长时间,科研人员开始推测可能是土壤溶液对二氧化碳有吸收作用。于是,他们将土壤换成了化学性质稳定的石英沙,加入土壤溶液,最后发现确实是土壤溶液在起作用,和土壤基质没关系。最后,科研人员才将目标锁定为沙漠下的咸水层,并在地下水深度较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完成了实验验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草如茵、绿树成行,裸露的沙地也被草方格固定覆盖,整齐的框架办公板房美观明亮,整洁的道路、郁郁葱葱的灌木丛、精心设计的宣传展板有序排列,深蓝色的光伏板波光粼粼、新能源汽车规范地停放在充电桩旁……走进内蒙古华电腾格里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腾格里“沙戈荒”大基地项目100万千瓦光伏
当地时间10月21日至11月2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哥伦比亚卡利举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会上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同时展示了“绿电方舟”项目。这是公司立足电网平台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报告和实践成果,也是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识、分享共建地球生
“热泵站投运以来,我们停用4台加热炉,每天少消耗天然气2000立方米,预计年节约天然气73万立方米。目前,哈得逊油田实现了化石能源零消耗,成为中国石油首个零化石能源消耗的百万吨级油田。”8月13日,塔里木油田哈得采油气管理区哈得四联合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刘良宇说。零化石能源消耗是指不用化石
8月23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4年8月26日-8月30日)。政策篇涉及光伏发电!十部门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8月24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文件提出,推动算力电力协同布局。统筹数
8月2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以煤为主的国情,做好煤炭保供服务工作,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支持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向深水远岸布局,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
3月22日,蒙草生态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于2024年3月20日签署了《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主要内容甲方: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乙方: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合作内容甲乙双方以“生物质治沙及作物收集
3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文件指出,落实国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有关制度和政策要求,引导重点行业向环境容量大、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保障条件好的地区科学布局、有序转移。强化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管理,推进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
2024年3月3日,《阿拉善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施主体竞选公告》发布,《公告》提出,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六期工程规划总体布局,实施阿拉善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项目。通过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阻止沙漠东侵南移,遏制沙漠扩张趋势。了解“风电+防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日前,青海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印发,其中涉及电力能源重点内容整理如下:——2024年1月24日在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长吴晓军一、2023年工作回顾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构建金融支持“碳账户”体系,一批技术先进、绿色低碳企业入驻零碳产业园区,智慧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发表文章《黄雅丽:加快建设亿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其中提到,从全产业链发展趋势看,阿拉善未来风光发电装备需求巨大,按照1亿千瓦装机规模测算,风、光、储能等装备潜在市场需求超5000亿元。同时提到,阿拉善光伏发电成本约0.15元,风力发电成本约0.12
近日,《实践》2023年第11期发布内蒙古阿拉善盟委书记黄雅丽关于《加快建设亿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的文章。文章指出,阿拉善具备建设亿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从风光资源看,全盟境内年有效风速时数4000-6500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3100-3600小时,风光可利用资源量约13亿千瓦,远景资
2月7日,国网河北石家庄正定县供电公司员工邢书辉到塔元庄村,全面检查“光储充用”等供电设备,保障该村绿色低碳发展用电。塔元庄村位于正定滹沱河北岸,拥有“车在林中走,人在花中游,家在河边住”的新农村风光。为了助力塔元庄村绿色低碳发展,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在塔元庄村打造绿色低碳乡村生活、
凤阳县矿产资源丰富,前些年,由于粗放式开采,造成很多山体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极大破坏生态环境,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近几年,该县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重塑绿水青山良好生态环境。
本篇为生态脆弱区域如何开展生态修复的内容。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内涵(一)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所谓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接过渡区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环发〔2008〕92号文《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1)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
1.背景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2020年全国市政污水处理量预计达到2.69亿m3/日,预计市政污泥年产量(80%含水率)将达到5000万t。市政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病原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若未经妥善处理处置,将对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污泥处置方式主要以以卫生填埋、焚烧、建材利用
到2021年年底,塔元庄村预计可实现多能供应27万平方米、客户侧储能1300千伏安,设置充电桩67个。塔元庄村智慧清洁供电是国家电网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一个缩影。塔元庄村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滹沱河畔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曾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的帮扶点。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塔
创新点(1)厘清了煤炭开采对地下水、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边界和程度,提出了景观与区域生态评价方法。(2)提出了基于生态减损的采排复一体化技术,构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露天矿立体储水技术体系,掌握了覆岩导水裂隙的发育类型及其导水流动特性,提出了井工开采地下水原位保护方法。(
矿山生态恢复的常用技术1、植被恢复技术第一种是自然生态演替技术。废弃矿山的植物大多已经被破坏,当地整体的生态系统也被损坏,所以对植被进行短期恢复的目的就是避免水土流失,使土壤侵蚀减少,尽快形成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土壤。可利用生态演替过程恢复植被,在恢复破坏景观时采用了生态演替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接着分析了矿山修复中可采用的生态修复方式,最后对矿山生态恢复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1引言我国矿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三大压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快速增长使得矿产资源的
摘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展现了我国政府对土地污染防治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土壤环境监管与监测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和提出了应对措施。土壤是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不仅
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社会对农业用地的需求正日渐增高,而土壤污染正酝酿着一场严重的环境危机。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重金属以阳离子形式存在,通过静电作用或与配位作用形成化学键保留在土壤中。因此,最终的修复目标不仅是从土壤基质中分离出重金属离子,而且还得将其还原为零价金属态。然而,目前常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LowImpactDevelopment,LID)是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开发后能保证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另外也可通过它来采取渗透、储存、调节水量,达到削减径流峰值、延缓峰值
4月26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对第二轮第六批5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而在河北部分市县违规处置污泥问题突出案例,几个熟悉字眼出现在通报中:养蚯蚓。那么,“养蚯蚓”为何三番五次成为违法企业的“挡箭牌”,屡屡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戳穿?养蚯蚓企业屡屡踩雷通报指出,2017年10
摘要:低影响开发(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常用的LID设施又称典型海绵设施。为了对典型海绵设施的降雨、入渗、径流、蒸发过程进行长期监测分析,丰富典型海绵设施水文过程与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内容,加深对海绵设施的水量、水质转化全过程的了解,在北京市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园区建立
芽孢杆菌(Bacillus)因生长快、表面积大、抗逆性强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报道的具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功能的芽孢杆菌种类进行了总结,梳理了其作用机制,并对其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结果显示,已有20种以上芽孢杆菌表现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功能,主要修复机制有生物溶解与沉淀、生物吸附与富集以及生物转化作用3种。最后对芽孢杆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研究外源硫化钠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镉(Cd)形态变化及迁移积累影响,为硫素固定土壤活性Cd、降低稻米Cd积累的应用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种植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硫化钠用量对水稻-土壤系统中Cd的迁移积累变化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日趋严峻。一方面,镉污染土壤因其粮食作物的吸收积累导致农产品安全和生态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镉超积累植物在镉污染土壤具有高效地吸收和转运镉的潜能,进而广泛应用于土壤植物提取修复。近年来,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方法为环境中金属迁移转化和植物体吸收运移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由于金属元素在不同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同位素分馏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反演和解析其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的机制。
钒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危害,已成为土壤修复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选取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法对钒污染土壤进行精准治理十分必要。生物修复技术是钒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操作简便、环境友好、成本低廉、修复效率较高等优势。本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单一及联合修复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影响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总结了现阶段的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总结与发展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参考。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由于去除率高和周期短等特点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有机物污染的土壤修复工程,但是极少人会关注化学氧化修复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是否会对土壤本身或土壤中的重金属环境行为及其潜在环境风险造成影响,特别是针对采用先化学氧化修复有机污染物再利用稳定化修复技术稳定重金属污染物的有机
近年来,由于酸沉降和铵态氮肥过量施用等原因,我国农田土壤呈现加速酸化趋势。土壤pH降低使土壤固相铝活化,对植物产生铝毒害,抑制作物根系生长。这是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生长的最主要原因。虽然施用碱性改良剂能够中和土壤酸度,缓解酸化危害,但随着工业排放和农业施肥等人为活动的持续影响,改良后
铅污染是目前土壤无机污染中较为严重而且广泛存在的问题。长期暴露于低浓度铅污染环境可以严重的影响儿童的成长和神经功能,包括智力发育。铅中毒可以导致智力迟钝,学习成绩不佳以及青少年犯罪。过去(不幸的是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使用含铅汽油),铅释放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一般来说,靠近主
导读: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以后发生老化发生,其可提取态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均随老化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溶解性有机碳(DOC)作为土-水界面重要的活性物质,可对有机污染物在土-水界面解吸释放、迁移等过程产生显著影响作用;但是关于溶解性有机碳影响下老化土壤中污染物再释放行为及作用机制等科学问题
摘要:我国土壤氟污染问题严峻,给部分地区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但土壤氟污染与防治问题仍没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土壤中氟的存在形态以及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氟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氟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氟污染土壤的修复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