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场地修复技术正文

突发事故重污染场地应急修复的探索与实践

2015-08-14 10:56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作者:刘建国关键词:场地污染污染场地修复应急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我国石化、化工等行业爆炸、火灾、泄露等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发生于2005年11月13日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以下简称“吉林石化11.13事故”),因导致松花江特别重大污染,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史上的重要事件。突发事故情况下,大量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集中排放,通常会造成复杂且严重的场地污染,如不及时加以治理,将对区域环境质量(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事故企业也无法恢复正常生产。本文将以清华大学作为技术支持单位主持完成的吉林石化11.13事故重污染场地应急修复工程为例,简述突发事故污染场地应急修复基本流程。

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程序依次为:场地调查、目标确定、技术选择和工程实施。与常规污染场地修复相比,事故污染场地应急修复通常缺乏必要的参考标准和储备技术,但必须在短期内完成实施,而且社会关注度较高,具有特别的紧迫性、敏感性和复杂性,必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挑战。

一、场地调查

吉林石化11.13爆炸事故泄露了大量的硝基苯、苯胺和苯等化学品物料,一部分积存于爆炸形成的坑地内,大部分随消防水进入附近雨排水管线(东10号线,由多段尺寸和结构不一的地下排水涵管和一段明渠构成),因未得到及时管控而流入松花江,从而造成松花江重大水污染。

污染场地应急修复对象主要包括爆炸现场、排水明渠、地下排水涵管,需要处理的废物包括污染土壤、明渠底泥、涵管沉积物、非水相液态污染物(NAPL)及积存受污染水。考虑到受污染含水层及地下水修复周期较长,无法在短时间内实施完毕,因而未包含在应急修复对象之中,仅要求查明污染状况,提出修复方案,然后开展常规修复。可以看出,事故污染场地应急修复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均超出了常规污染场地修复。

场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污染的特征、程度和范围,掌握场地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可能受影响的人群及设施,为制定修复方案提供依据。场地调查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

(1)对爆炸现场土壤进行密集取样分析;

(2)在爆炸现场及周边区域设置49眼地下水监测井,每隔3天对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其中硝基苯、苯胺和苯的浓度;

(3)将排水管线作为重点对象,按走向分为8段,详细调研其布局、埋深、结构、材质、检查井分布、渗漏点位、检修历史等信息,估算其中沉积物和积存水量,取样分析管线沉积物、积存水和气体中污染物浓度;

(4)收集场区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以及排水管线沿线的市政及工业设施、单位分布等信息。爆炸现场及排水管线分布见图1。

图1 爆炸现场及排水管线分布

延伸阅读:

【聚焦】天津爆炸事件中媒体关注的四个环保问题

天津滨海爆炸之后的环保风险

原标题:突发事故重污染场地应急修复的探索与实践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场地污染查看更多>污染场地修复查看更多>应急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