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报道正文

“九五”至“十二五” 滇池共完成投资501.6亿元 “十三五”将有新变迁

2015-12-02 12:02来源:云南网关键词:滇池水质水污染环境水体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变迁

湖面缩小、水位下降,水质由好变坏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这是清代名士孙髯翁享誉全国的《大观楼长联》首句,描绘出了“母亲湖”滇池的美丽画卷。家住滇池边洪家小村的胡老,虽已年近八旬,却能一字不落背出长联。从小生活在滇池边,喝着滇池水长大的胡老,见证了滇池数十年来的变化。“60-70年代的时候,滇池的水质很好。到了80年代,滇池水质就开始变得不好了。”他一脸惋惜地说。

“滇池是一次大地震的‘杰作’,为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从形成到现在已有340万年的历史。”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范亦农介绍,最初形成的滇池,水域面积有1000平方公里,现在只有300平方公里左右,已经有三分之二消失了。

从《昆明水利志》中所绘的“滇池变迁图”,也可以看出滇池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渐缩小的过程。古代的滇池北起松华坝,南至晋宁宝峰,东到呈贡王家营,西到今马街山脚。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原因,沧海变桑田,湖面缩小,水位下降。

据记载,唐宋时期水面有510平方公里,元朝水面缩小到410平方公里,明朝为350平方公里,清朝为320平方公里,如今仅约300平方公里。滇池的库容也与面积同步不断减少,唐宋时为18.5亿立方米,到清代为16亿立方米,1947年估算约15.7亿立方米,如今仅13亿立方米左右。

除湖面缩小、水位下降外,还有一个更令人惋惜的,就是水质由好变坏。60年代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均为II 类,70年代为III 类,80年代分别为V类和IV类,90年代水质进一步恶化。记者了解到,在昆明市水务局的相关记录中,从1994年开始,滇池水变成了V类水,1998年至2000年是超V类水,几乎失去了作为水的各种功能。1999年、2000年蓝藻爆发,被生态学家诊断为“患上了生态癌”。

专家分析称,由于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区的下游,是昆明盆地最低洼地带,所以客观上成了昆明的“排污桶”。这个“桶”不停地接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药化肥的农业污水,加之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又增加了污水数量。据统计,每年排入滇池的污水约2亿立方米,即2亿吨左右。其次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此外,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滇池湖面缩小,湖盆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进入老龄化阶段,还有人为加大湖水排泄量和降低周边森林覆盖率,更加速了老龄化进程。

原标题:“九五”至“十二五”期间滇池共完成投资501.6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滇池水质查看更多>水污染环境查看更多>水体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