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人物正文

常纪文:雾霾治理 得来场“大革命”

2016-01-14 09:28来源:环境保护杂志作者:常纪文关键词:环保雾霾污染常纪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能源结构优化的革命

治理雾霾必须具有针对性。最近一篇“千亿治霾资金或无功而返”的文章,因为指出污染治理不具有针对性引起了各方的思考。近几年,很多机构做过雾霾的源解析工作,尽管由于气象条件、产业结构、区域地形等复杂因素,难以有相对精确的定论。但主要的污染物种类已经成为共识,可以归纳为燃煤、机动车、工业源、扬尘和其他,为此可以采取协同控制的措施。

在2015年的两次红色预警之初,北京的大气处于静稳状态,没有较大的南风,也没有较大的北风,河北省“压”入北京的大气污染物应当相当有限,北京市的机动车实行单双号行驶,机动车的排放大幅减少,对雾霾的“贡献”比重大幅降低,尽管如此,雾霾还是持续加重。这说明北京采暖季的雾霾污染问题,主要来源还是在于本地。根据监测,北京虽然没有什么污染型工业,但是70%的污染还是来源于自己。

在非采暖季,每天燃煤不到1万吨,而在取暖季则高达6万~8万吨/天,可见散煤燃烧污染的“贡献”有多大。在六环以内,虽然开展实行生产经营单位锅炉的清洁化改造,但是人口过于密集,每个人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都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因此也大。

在广大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住户,大多数是燃烧没有任何污染防治设施的廉价劣质散煤,而且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了,对取暖温度和取暖面积的要求都有很大的提高,用煤总量还在不断增加。在2015年11月环境保护部组织的煤样抽检中,北京市超标率为22.2%;天津市超标率为26.7%;河北省4市平均超标率为37.5%。其中,唐山市煤质超标比例最高达56.7%。并且出现了好煤用来发电,差煤用于社会生活的现象。为此,必须开展能源结构的优化革命。

“十三五”期间,应当在京津冀地区和其他重点大气污染区域,开展社会能源结构优化的大转型,提高电能等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使电力成为未来终端能源消费的主力,力争形成以电为主、气为辅的能源结构。煤炭严格限制用于社会生活,主要用于燃煤电厂发电,并实行超低排放,便于集中、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

电厂发电用于社会生活。这也是欧美国家能源大转型、治理大气污染的共同经验,中国要解决污染也必须要走这一条路。在转型中,国家对生活用电应实行财政补贴。生活排放的大幅度减少,也可以为工业减排的压力释放赢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的革命

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但不能因为污染而放弃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走低碳、节约和绿色发展道路,形成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而非继续走以环境资源能源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道路。但是产业转型和精细的城镇化也要遵循历史规律,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可完成的,其完成时期取决于工业化进程何时实现或者进入制造强国。创新也不是空喊出来的,而是以宽松的制度环境、充分的经济基础和踏实的安全感为基础,一代又一代人实干苦干出来的。

目前,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沿海地区和北京走在前面,其他中西部地区走在后面。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体制机制相对僵化,社会与经济活力难以释放,且政府促进经济增长乏术,产业选择有限,经济增长前途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堪忧,为此中央应当做好分区施策和区域之间的战略协同工作,分地区实行分阶段的战略转型目标,不宜“一刀切”。在转型问题上,方法和策略很重要,新的产能上马和旧的产能淘汰要有好的衔接,否则就会出现经济基本面难以巩固和环境污染难以治理的双重危机。在艰难的转型之中,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光靠说狠话无用无益,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发展的大盘子中予以通盘考虑,通过环境执法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的方式来解决环境污染。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目前可以以大区域为单元,结合供给侧改革,通过做加法和乘法的方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如在钢铁、水泥、火电、化工行业开展优化组合工作,即兼并整合和产业提升工作,既保证需求的供给,也保证企业的利润和就业,更减少区域大气和水污染物的排放。在北京地区,要继续提高产业门槛,取消低端产业,降低经济吸引力和人口吸引力,从而减少常住人口数量,减轻北京市的城市病。

延伸阅读:

火电“脱霾”补贴恶循环:越补贴越污染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关于雾霾 这些忽悠人的谣言就别信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查看更多>雾霾污染查看更多>常纪文查看更多>